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生命赋 (1)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生命赋

(1)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2)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我的生命激情,在体内蔓延,奔涌,激荡。

(3)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

(4)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5)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

(6)麦收过后,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7)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象: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致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8)我还有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并不可怜,我是敬仰它们!

(9)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10)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11)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

1.列举文章段所写的“细微不显眼的事物”有哪些?(4分)

 

 

2.文章第“我害怕见花蕾”这句话中,“害怕”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分)

 

 

 

3.段中,对怪柏奇松、苔藓、骆驼草等,作者为什么说“它们并不可怜,我应该敬仰它们”?  6分)

 

 

 

4.末“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1.细微不显眼的事物有:柳芽、棉芽、豆芽、花蕾。(漏一个扣一分,全写到4分) 2.表现了我即将看见花蕾绽放时既激动惊喜(3分)又紧张不安(3分)的复杂心情。(意思对即可)。 3.因为它们生存条件极端恶劣,却仍保持着顽强、自信和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意思对即可)(6分) 4.要点:①要珍视生命或“要尊重生命”;②要顽强追求或“要努力展示生命光彩”。(抓住一个要点陈述,意思明确,言之成理,就得分)(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回答较为容易,只需从“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等文本中按照指定的段落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需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和主旨,注意文中“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致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一段话可据此回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要结合句子所在的文本区域,结合下文内容,即“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联系文章主旨,发挥想象力,并联系文末“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等句子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书生意气,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⑵故不积跬步,________。(《荀子•劝学》)

⑶故木受绳则直,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荀子•劝学》)

⑷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苏轼《赤壁赋》)

⑸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用什么手法写了几种画眉鸟?(5分)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焉!       惑:糊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吾尝跂望矣           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C.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      或师,或不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

译: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译: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分)

译: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故乡的榕树》后摘抄的一段文字,请至少从三个角度加以评点。(5分)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查看答案

将下列诗句前的字母填入文中相应的横线上:(4分)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C.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