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雕刻家刘开渠 郁达夫 ①我同刘开渠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8分)

雕刻家刘开渠

郁达夫

我同刘开渠认识,是在十三四年前,大约是在民国十一二年的中间。那时候,我初从日本回来,办杂志也办不好,军阀专政,社会黑暗到了百分之百,到处碰壁的结果,自然只好到北京去教书。

在我兼课的学校之中,有一个是京畿道的美术专门学校;这学校仿佛是刚在换校长闹风潮的大难之余,所以上课的时候,学生并不多,而教室里穷得连煤炉子都生不起。同事中间,有一位法国画家,一位齐老先生,是很负盛名的;此外则已故的陈晓江氏,教美术史的邓叔存以及教日文的钱稻孙氏,比较和我熟识,往来得也密一点。我们在平时往来的谈话中,有一次忽而谈到了学生们的勤惰,而刘开渠的埋头苦干,边幅不修的种种情节却是大家所公认的事实。我因为是风潮之后,新进去教书的人,所以当时还不能指出哪一个是刘开渠来。

过得不久,有一位云南的女学生以及一位四川的青年,同一位身体长得很高,满头长发,脸骨很曲折有点像北方人似的青年来访问我了;介绍之下,我才晓得这一位像北方人似的青年就是刘开渠。

他说话讷讷不大畅达,面上常漾着苦闷的表情,而从他的衣衫的褴褛,面色的青黄上看去,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埋头苦干,边幅不修的精神来。初次见面的时候,我只记得他说的话一共还不上十句。

后来熟了,见面的机会自然也多了起来,我私自猜度猜度他的个性,估量估量他的体格,觉得像他那样的人,学洋画还不如去学雕刻;若教他提锥运凿,大刀阔斧的运用起他的全身体力和脑力来,成就一定还要比捏了彩笔,在画布上涂涂,来得更大。我的这一种茫然的预感,现在却终于成了事实了。

民国十二年以后,我去武昌,回上海,又下广东,与北京就断了缘分。七八年来,东奔西走,在政治局面混乱变更的当中,我一直没和他见面,并且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前年五月,迁来杭州,将近年底的时候,福熙因为生了女儿,在湖滨的一家菜馆,大开汤饼之会;于这一个席上,我又突然遇见了他,才晓得他在西湖的艺专里教雕刻。

他的苦闷的表情,高大的身体,和讷讷不大会说话的特征,还是和十年前初见面时一样,但经了一番巴黎的洗练,衣服修饰,却完美成一个很有身份的绅士了;满头的长发上,不消说是加上了最摩登的保马特。自从这一次见面之后,我因为离群索居,枯守在杭州的缘故,空下来时常去找他;他也因为独身在工房里作工的孤独难耐,有时候也常常来看我。往来两年间的闲谈,使我晓得他跟法国的那位老画家详蒲奢Jean Boucher学习雕刻时的苦心孤诣,使我晓得了他对于中国一般艺术政治家的堕落现状所坚持的特立独行。我们谈到了罗丹,谈到了塞尚,更谈到了左拉的那册以塞尚为主人公的小L’Oeuvre,他自己虽则不说,但我们在深谈之下,自然也看出了他的同那篇小说里的主人公似的抱负。

他的雕刻,完全是他的整个人格的再现;力量是充足的,线条是遒劲的,表情是苦闷的;若硬要指出他的不足之处来,或者是欠缺一点生动罢?但是立体的雕刻和画面不同,德国守旧派的美术批评家所常说:“静中之动,动中之静”等套话,在批评雕刻的时候,却不能够直抄的。

他的雕刻的遒劲,猛实,粗枝大叶的趣味,尤其在他的Desingns里,可以看得出来;疏疏落落的几笔之中,真孕育着多少的力量,多少的生意!

新近,他为八十八师阵亡将士们造的纪念铜像铸成了,比起那些卖野人头的雕塑师的滑稽来,相差得实在太远,远得几乎不能以言语来形容。一个是有良心的艺术品,一个是骗小孩子们的泥菩萨。这并非是我故意为他捧场的私心话,成绩都在那里,是大家日日看见的东西。铜像下的四块浮雕,又是何等富于实感的杰作!

(11)刘开渠的年纪还正轻着,当然将来还有绝大的进步。他虽则在说:“我在中国住,远不如在法国替详蒲奢作助手时的快活。”可是重重被压迫的中国民众对于表现苦闷的艺术品,对于富有生气和力量的艺术品,也未始不急急在要求。中国或许会亡,但中国的艺术,中国的民众,以及由这些民众之中喊出来的呼声民气,是永不会亡的,刘氏此后,应该常常想到这一点才对。

                                                         一九三五年四月一日

1.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2.纵观全文,本文表现了刘开渠哪些特点?试分点举出。  (6分)

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1.对比。①将刘开渠在京畿道美术专门学校时的衣衫褴褛、不修边幅和经历巴黎洗练后衣饰讲究、面貌前卫、绅士气派进行对比。②将中国一般的艺术政治家的堕落现状和刘开渠的特立独行进行对比。③将刘开渠有良知的艺术品和其他雕塑师“骗小孩子的泥菩萨”之类的作品进行对比。 2.①在北京读书时极其用功,埋头苦干,但衣衫褴褛,不修边幅;从巴黎回国后一派绅士作风;②身材高大,讷讷寡言,表情苦闷;③他在艺术上能够特立独行,苦心孤诣地在雕塑上施展他的抱负,尽力地表现民族苦难的呼声。 3.作者通过对刘开渠表情的刻画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描写,表现出刘开渠的才华和艺术的魅力,同时呼唤中国艺术家多创作表现民族苦难现状和民众苦闷声音的作品。 【解析】 1. 试题分析:传记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法有:细节描写,引用、环境描写、对比、先抑后扬、衬托、象征、人称、叙述顺序。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的主要作用有:使形象美丑显得更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尖锐。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关键的句子,勾画作者议论抒情性的句子或词语。对评价性的句子直接选取,对描述性的句子进行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概括中心的方法有四种:一,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二,析课文的重点段。三,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四,中心句找中心。本题可用第二种方法。最后一段中“可是重重被压迫的中国民众对于表现苦闷的艺术品,对于富有生气和力量的艺术品,也未始不急急在要求。中国或许会亡,但中国的艺术,中国的民众,以及由这些民众之中喊出来的呼声民气,是永不会亡的,刘氏此后,应该常常想到这一点才对。”可以概括出中心思想。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觉民忽然想起剑云常说的“也许身体弱的缘故,不然就是很早死去父母”那句话,便带同情的口气劝道:“剑云,我劝你还是把心胸放开一点,不要只是想着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太悲惨了,太悲惨了!”剑云好像不曾听到觉民的话。请问剑云所说的太悲惨了是指什么?(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_________________,比权量力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终歌

(唐)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翼,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知兮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注】此为李白62岁于安徽当涂临终时所作。扶桑指日本北海道地区。《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1.通过本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清简要分析。(4分)

2.词中运用了哪些典故?其作用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与吴质书

(曹魏)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满分5 manfen5.com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锺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亦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有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否?东望于邑,裁书叙心。不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来复四年        行:经历

B亲故多其灾        离:遭受

C能以名节自立       鲜:少

D无众星之明,日月之光     假:假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酒酣耳热,仰赋诗      泉涓涓始流

B历览诸子之文,对满分5 manfen5.com   背负青天,而莫夭阏者

C今之存,已不逮矣。     知来之可追

D顷何自娱?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闻。

3.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句子“每至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中“觞”字的用法,下列句子与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宾主尽东南之美。

B沛公翼蔽之。

C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D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共114分)

四、(28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

唐代诗歌意境美的营造

中国古代多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抒情。但情比较难于直接描写,而要通过景来反映、来衬托、来显示。而这种用景来反映情,用物来写心的过程就是意境的创造过程。我们且用唐人的诗歌为例,看看唐代诗人是如何营造诗歌的意境美。

首先是写景抒情。诗人在写作中,渗透进、灌注进了一股浓郁的感情,使这感情笼罩在景中,因而我们所看到的虽然全都是景,但我们所感受到的却处处都是情。例如陆龟蒙的《白莲》: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唐人写诗,除了写景写事外,其中还流露着某种思致,沁透着某种感情。由于有了这种思致和感情,原来的景与物,就披上了一种“感荡性灵”的东西,使人读着,不仅实获我心,而且意味无穷。“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写的是白莲,但白莲能有什么情什么恨呢?它什么都没有。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进去,与白莲的物性特点相融合,从而产生出情景交融的新的意境。这意境,离不开景,而且必须符合景的物性特征,但是,只有当诗人的情沁透进去,借景抒情的时候,这时,客观自然的景,才会转化成心灵的景,充满了感情的景。一句话,景由外境变成了内心的境,变成了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世界,这就是意境。

其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应当是一个有机的生命的整体。我国的意境,更多的从诗人的主观感受出发。诗人在兴发感应的基础上,移情入景,化景为情,然后创造出一个独立自足的、生气盎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如皎然在《诗式》中所说的:“如壶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我们走进诗人所创造的这个天地,不仅自成气象,而且自我满足。例如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这里,诗人把他所感受到的情与景,融合统一在一个月色竹林的天地里。这个天地确实小,小到只有诗人一人。然而,它却是那样自足、和谐,那样有秩序,而又那样充满了生气和生机。因此,它又是那样丰富和充实。它是安静的,但却不是死寂的。在无人的月夜中,却有人怀着深情,在弹琴,在长啸。正是这一切,使人读着的时候,在抒情的想象当中,走进了一个诗人所创造的世界。我们陶醉在这个世界,感到美。

第三,唐诗意境美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司空图所说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不可言说,只可意会。然而,为什么能够意会?它是通过已经言说的来意会。这样,归根到底,它又是可以言说的。不过,它不是通过言语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形象的描绘,来启示,来渲染。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撩乱边愁’而结之以‘弹不尽’三字,下无语可续,言情已到尽头处。但弹不尽的“边愁”,作者却用“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景来加以烘托和渲染。没有直言,但却比直言更能令人“思入微茫”,富有更多的情味。

——(节选自蒋孔阳《唐诗的审美特征》)

1.根据本文对意境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要营造意境美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的诗歌都是抒情诗,而情比较难以直接抒写,只有通过景物来反映和显示。

B意境是景由外境变成了内心的境,变成了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世界。而这个世界更多地从诗人的感性出发,并融合统一于自己所感受和创造的情与景的天地中。

C只要诗人将情沁透进景中,客观自然的景,就成为了心灵的景,充满了感情的景。这样,意境就出现了。

D“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既是不可言说的,又是可以言说的。我们正是通过已经言说的景物描绘来意会。而这个意会则是可以凭着我们自己的想象任意驰骋。

2.下列不属于唐代诗人对意境美营造的方法的一项是(   

A将自己的情感移植进事物的物性特点之中,将客观的景转化为心灵的景。

B发挥抒情的想象,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天地之中,感受其气象,陶醉于此中的美感。

C不直接说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而是通过景物等形象的描绘来启示,来烘托和渲染。

D在兴发感应的基础上,移情入景,化景为情,然后创造出一个独立自足的、生气盎然的世界。

3.根据原文的意思和内容,下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新意境,直接导致了作者写景写事时,会流露出某种思致,沁透着某种感情。

B王昌龄的《从军行》最后那句景物描写,将一种不可言说或不好言说之情用景物加以渲染,使得诗歌更加意韵深长。

C王维的《竹里馆》一诗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人,但诗中并不显得死寂,相反,倒很饱和很充实。原因就在于诗人把他所感受到的情与景,融合统一在一个月色竹林的天地里。这个天地是那样的自足、和谐,那样的有秩序,那样的充满了生气和生机。

D诗人在写景抒情时,将感情沁入景物之中,这种能“感荡性灵”的情感,使人读着,意味无穷。就像陆龟蒙的《白莲》诗,白莲本身不过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通之一物,但作者将情感渗透其间,天下拥有和作者人生体验相似之人当会为之动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