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题目。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题目。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如果我们放宽视线,平心对待历史,而不仅仅以最近三四百年的成效作为评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

不过,我们也应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朱维铮先生在1980年就反复强调:中国并不存在一个“一贯的传统”。首先,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其次,即使在某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具体表现却不免流动迁移,不但不同社群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因此,面对“复兴传统”的呼声,我们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复兴”的是什么“传统”?

据我的观察,近年最受欢迎的一本传统读物似乎是《弟子规》。这本出现于清代早期的童蒙读物在不少人那里已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诵读之声,凡有井水处,无不可闻。这本小册子当然也有一些不错的道理,不光是孩童,即成人开卷,也可受益。

但正如书名所示,《弟子规》不过就是一部“小学生守则”。这即使在传统蒙学读物中,也是简陋之作。更重要的是,其中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作者既立意对“弟子”讲话,自然多言服从,而不思考“父兄”何为。朱熹讨论师弟关系时曾提出所谓“彼此之辞”,即是不要求一方单独尽责,而以双方互相负责为条件;其中强势一方,还应尽首要的责任。比如“父慈子孝”: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若以权势压人,“孝”字又从何谈起?

其实,即使对小小孩童,“服从”也非唯一伦理。若我们承认,一个理想的社会成员,应具有独立、负责的精神,肯用自己的头脑思索,富有同理心、想象力和道德勇气,则《弟子规》一类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实在不无被滥用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无论我们高兴与否,今日中国社会面貌早已与传统社会相距甚远。新社会要求一套新伦理,它自可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直面现实,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才可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统”,我们这个民族才当得上“旧邦新命”四个字;否则,不过是为社会平添一份混乱,带给我们更多痛苦和自卑。这样的“传统”,不“复兴”也罢。

(节选自王东杰《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1.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

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这些传统文化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

“善”具体表达虽然不免流动迁移,但是“善”没有超越时空的内涵。

不但不同社群对“善”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

2.《弟子规》有被滥用的风险,揭示其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弟子规》是一部“小学生守则”,且是一部简陋之作。

《弟子规》是传统蒙学读物,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

《弟子规》强调: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

《弟子规》是一部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

3.下列对“文化复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文化多方位复兴,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值得赞许。

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反省。

复兴传统文化,可以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

文化复兴就是要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统”。

 

1.C 2.C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能力。首先要整体阅读,通盘把握,快速把握主要信息;然后审明题意,运用题干反溯法,即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传统文化”,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A项在第二段的开头,原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与选项的句子一致;B项也在第二段,原句是“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与选项一致。D项在第二段,原句是“即使在某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具体表现却不免流动迁移,不但不同社群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与选项一致。C项中的“但是‘善’没有超越时空的内涵”错误,文章原文是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故答案选C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概的思路;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段落,将选项与之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C项所说“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错误。原文中的句子是“其中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作者既立意对‘弟子’讲话,自然多言服从,而不思考‘父兄’何为”,由此可知,《弟子规》只重视“弟子”服从,不思考“父兄”何为。选项所说的内容是朱熹的观点,并非《弟子规》,故本项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的题干中明确目标“文化复兴”,抓住目标来搜索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其与选项进行比较。A项在文中第一段,原句是“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与选项一致。B项在第一段,原句是“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文章的意思是“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是对“态度”进行反省,而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选项张冠李戴。C项在文中最后一段,原句是“它自可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直面现实,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选项丢弃了限制性的条件“却必须直面现实”,扩大了范围。D项在文中最后一段,原句是“新社会要求一套新伦理,它自可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直面现实,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才可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统’”,由句子可以知道,这只是“文化复兴”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故选A。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刁亦男执导了《白日焰火》,获得最佳电影奖。廖凡荣膺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首位华人柏林电影节影帝。

B.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劝人行善积德,力行勤俭有为,这些积极向上的家规祖训,渗进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C.日前,环保局在统一部署和市民监督下,成都市重新升级了雾霾预警,以应对持续出现的重污染。

D.新节目蓄势待发,老节目精益求精,华丽回归的“汉字英雄”以“用好汉字才是汉字英雄”的主题,新增的“一音多字”、“一类多字”环节让节目更好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乌克兰爆发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反对派示威者连续两天在首都同乌克兰安全部队发生冲突,造成200多人受伤的惨剧,基辅市中心宛如“战场”。

B.我所说的孤独,并非是因出身卑微而遭受冷遇,并非是跌入低谷的消极落寞,而是心灵对浮华物欲的自觉摒弃,是精神从喧嚣尘世中的自主逃离。

C.京剧界对“角儿”都称“老板”,梅兰芳就被唤作“梅老板”,而纪录片《京剧》中把梅兰

芳称作“梅大王”,这真可谓卓尔不群!

D.美韩近日签署联合计划应对朝鲜,这让朝鲜大为紧张。朝鲜认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所以

称将不惜用核武器来警告美国。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附和 熨帖 改弦更章 委曲求全

B.脉搏 涵盖 计日成功 锱铢必较

C.折中 严竣 闻名遐迩 流连忘返

D.寒暄 陷阱 责无旁贷 蜂拥而上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池(chā) (tiě) 月华(yùn) 万箭心(cuán)

B.那(chà) 薄(fěi) 十二生(xiāo) 体裁衣(liàng)

C.怨(mán) 红(yīn) 拐骗(mēnɡ) 头昏脑(zhàng)

D.怨(yì) 奉(gōng) 生死阔(qì   靡靡之音(m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深陷困境之中,有时即使全力奋争,也无济于事,似乎真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其实,那不是无路可走,而是该转弯了。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标题自拟;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