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世界著名摇滚音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最美的月季 伟大的摇滚乐园披头士成员约翰·列侬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胆量和勇气?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恒心与大度? 它们却在你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你知道不能改变自己。你已经走了太远,在被软禁的第六年,丈夫因疾而终,却无法在临终与妻相依,因为政府的阻挠,你只看见丈夫临终时录的视频。但你知道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山水相闻生死两隔的牺牲不足挂齿,如果动摇,岂不负了爱人的遗望?你知道这个世界这个国家必须要改变,听听民众对民主的诉求,听听内心对改革的渴望,听听世界对发展的呼唤?你知道你不能改变自己,一个瘦弱肩膀必须承载着人民的希冀,做普通女人想都不想的事。当你软禁结束重回公众视野,建起身处二层平房的党派办事处,热情激昂地宣讲着对民主的设想,未来的光明,你知道,这个国家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昂山素季,缅甸民主党的领袖,一位年过花甲的女士,却有着年轻人的坚毅,充满活力的双眸。 有时候你却必须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暂时无法改变的世界。在被软禁之初,你迷失了方向,是否该坚持自己心中坚信的路?你会暴躁、会无奈,没有电视、电话,只能孤零零地在自己过于朴素的家中和自己的一小块花园漫步。但你渐渐明白了,意志绝不能消磨,人民还在外面等着她的出现。于是她静下心,用仅有的收音机听着外面的世界,一天的时间都花在看书、冥想和种花上。 把一朵鲜艳的月季别在头发上,成了你的标志,彰显你宁静的力量。你不再彷徨,不再急躁,而是更坚定沉淀着地自己的力量准备给缅甸专制政府更有力的一击。 你,昂山素季,穿着相互的缅甸服饰,有着宁静微笑。如同月季花般美丽。 你不改变自己,因为你坚信自己的脚步,把自己的祖国改变成更好的民主世界;你改变自己,因为你要沉淀心灵,厚积薄发,不至于在这浮世中迷失自我。 你是一名伟大的女性,当你在清晨接下一朵新鲜的月季别在头发上的时候,你知道,缅甸新一天的希望就要照耀过来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材料提示了写作的范围,围绕“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行文皆可。 明晰关键词 改变:改换,更改;变化,使事物产生显著的差别。改变,要强调变化较大,不同于改良、改善。“改变”这一动词暗含现状有不合理之处,或自己与世界有冲突,有矛盾,有不相容之处,有需要改变的必要。 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或指:社会的形势、风气。自己:指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世界”与“自己”是一组相对的概念。行文时前者明晰,前者是相对于“自己(个体)”而言的客观外部世界,可以泛化为“社会、生活、环境、体制、观念、状态”等。后者应明晰“自己”的具体对象,如“为人、性格、做法、理念、价值观”等等。 (3)约翰·列侬句子理【解析】 约翰·列侬的话提供了他对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关系的看法,结合提示语“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来理【解析】 写作者可以完全在列侬的看法内写作,也可以在列侬所讨论的话题范围内写作,即只要是谈“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探究二者关系”几种中的任意一种均可。 (二)、立意 1.符合题意 (1)改变世界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意思是在你不能改变自己的情况下,你就改变世界。本句强调的是改变世界,这是一种勇者、有魄力者的表现。例如:马丁·路德·金不改变自己的理念,一生从事于反种族歧视,改变了黑人的处境;乔布斯不改变自己的性格,开发苹果改变了这个世界;爱因斯坦不改变自己的探究精神,发现了相对论,改变了世界;王安石不改变自己执拗的个性,以变法改变了宋朝的政治;毛泽东不改变自己的意志,缔造了新中国;等等。 (2)改变自己 “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意思是在客观情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改变自己。本句强调的是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智者的表现。例如:苏轼不能改变朝廷不重用他的客观现实,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林则徐面对无法改变的朝廷积弱局面,他改变自己投身造福百姓的民生中;刘伟不能改变的残疾的客观现实,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旭日阳刚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地位,以歌声来让自己快乐;等等。 (3)建立“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间的联系 条件关系: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并列关系:既要改变自己,也要改变世界。 目的关系:通过改变自己,最终改变世界。 选择关系: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 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递进关系:既要改变自己,更要改变世界。 …… 2.基本符合题意 (1)泛泛谈“改变”,只罗列现象,不分析原因。 (2)简单提一下“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然后全力写坚强、乐观、战胜挫折等其他话题。 (3)不能(或决不)改变自己(坚守自己的信念) (4)不能去随意改变世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以上为符合题意,但适当降档给分,因为“改变”仍为最关键的信息。 3.偏离题意 (1)完全脱离“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的论题 (2)对“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的理解完全失误 (三)、行文思路 1)为什么改变自己(世界)? 为了生存、为了更高的追求、为了人生更有意义、为了适应环境、为了让世界更美好、实现双赢…… 2)怎样改变自己(世界)? 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改变自己的处世原则、改变自己的心态、有梦想有追求……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盛唐之音

李泽厚

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它们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乃至将“兰亭”带入墓穴。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但“兰亭”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风行,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即“兰亭”摹本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和多种“兰亭”摹本,的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风流敏丽,与刘、张的诗歌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提出书法要“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就像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理论的提出,也预示着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狂草,这也是当时这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当时传入的异国音乐,如龟兹乐、天竺乐等,与传统的“雅乐”“古乐”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创造。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世俗性的欢快心声。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们的美的魂灵,所以统称为盛唐之音。

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是绝句和七古乐府,因为它们能入乐,为大家所传唱。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盛唐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连绵不断的结体布局,那变化无常、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舞蹈吗?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也把中国书法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文章对初唐书法的风度体貌与刘、张诗歌的气质风神进行类比分析,有哪些作用?(6分)

2.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3.“盛唐之音”有什么意蕴?请从表现形式和内在属性两个方面简要概括。(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乡下人哪儿去了

王开岭

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的。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何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之意。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70年代,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逢开春,山谷间就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的吆喝声,悠荡,拖长,像歌。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崽,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时,你用鸡蛋顶账。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你说,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

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

来春见。来春见。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他们把能省的心思全给省了。

如今,恐怕再没有赊小鸡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品种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们擅长算术、崇尚精明,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羡慕和投奔城市的人越来越多。

山烧成了水泥、劈成了石材,树削成了板块、熬成了纸浆……田野的膘,源源往城里走。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

城门内的,未必是城市人。

城市人,即高度“市”化、以复杂和谋略为能、以搏弈和争夺见长的人。

20世纪前,虽早早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骨子里仍住着草木味儿。

古代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书“童叟无欺”,一撰“言不二价”。

一热一冷。我尤喜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货真价实自居。它严厉得让人信任,傲慢得给人以安全感。

如今,大街上到处跌水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优惠卡、打折券,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

前者是草木味,后者是荤腥味。

老北京一酱肉铺子,名“月盛斋”,尤其“五香酱羊肉”,火了近两百年。它有俩规矩:羊须是内蒙草原的上等羊,为保质量,每天仅炖两锅。

有一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家糕点有名,兴冲冲赶去,答无卖,为什么?没收上来好大米。先生纳闷,普通米不也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祖上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涵义。

重温以上旧事,我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草木味。

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这几十年间的事罢。盛夏之夜,我再也没遇见过萤火虫,也是近几十年的事。它们都哪儿去了呢,露珠一样蒸发了?

北京国子监胡同,新开了一家怀旧物件店,叫“失物招领”,名起得真好。

我们远去的草木,失踪的夏夜和萤火,又到哪去招领呢?

谁捡到了?

我也幻想开个铺子,叫“寻人启事”。

或许有一天,我正坐在铺子里昏昏欲睡,门帘一挑——一位乡下人挑着担子走进来。满筐的嘤嘤鸡崽。

(选自王开岭《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消逝的美》)

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第一段中“素馅”和“肉馅”的特点。(4分)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文字。(4分)

3.文中写老北京的“酱菜铺子”和天津杨村的“一家糕点”两则“旧闻”有何作用?(6分)

4.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文字的意蕴。(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朱柏庐《治家格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林则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1.说说第一首诗结句的妙处。(3分)

2.请简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3分)

3.清代吴乔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就有“实做”和“虚做”的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具体说明。(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武夷精舍记

(宋)韩元吉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山故多王孙,鸟则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

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乃独为圣人所予。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有删节)

【注】 ①弁:帽子。②王孙:猴的别称。③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④“春服既成”之咏:语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弟子谈志向,曾皙鼓瑟,咏唱“春服既成”,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⑤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则卧小舟溪而上            元晦躬其处              

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          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岿然若巨人戴弁

B.散漫飞走而无惊惧

C.仅为一庐,以待游者食息

D.然秦汉以来,道不明久矣

3.文中对“武夷精舍”的环境与布置有着细致的描写,请概括其特点。(3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3分)

(2)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3分)

(3)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