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窈窕 诬蔑 手镏弹 聚精汇神 B....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窈窕   诬蔑    手镏弹    聚精汇神    B.辩解    禁锢   历程碑   豁然开朗

C.诅咒   点缀    座佑铭    浅尝辄止    D.警戒    羞涩   战利品   铜墙铁壁

 

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审音法,即通过正确的朗读,发现书写错误;②辨义法,即通过理解、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形;③定形法,即通过形旁确定字形;④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本题,要逐项排查,判断正误。以下为各项中错误选项的正确读音:A.手榴弹 聚精会神;B.里程碑;C.座右铭。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蛮hènɡ)   rěn   时(shà)    文以道(zài

B麾(shēnɡ)  xiè)   娜(niǎo   有成效(zhuó)

C吸(shǔn   hòu   动(chàn   曲折折(qǔ)

D.客zhàn   样(mó)    及(lěi    妇将雏(xi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沿途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默写(10分)

(1)                  ,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              ,水击三千里。

(4)举手长劳劳,                

(5)                  ,枯松倒挂倚绝壁。

(6)                 ,不尽长江滚滚来。

(7)                ,百年多病独登台。

(8)此情可待成追忆,                  

(9)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                ,挥斥方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其幼时,俊警异甚。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郡守其贫,欲使兼他官,不可。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苏轼。尝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乱之候也”。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绍圣立局编元祐①章奏,以为检讨,不就,戾②执政意,通判广信军。有道士说人祸福或中,出必乘车,氓俗信惑,格非遇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穷治其奸,杖而出诸境。召为校书郎,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卒,年六十一。

格非苦心工于词章,陵轹③直前,无难易可否,笔力不少滞。尝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伯伦《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释:①绍圣、元祐:均为宋哲宗年号。 ②戾:违反。 ③陵轹(lì):超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使兼他官,不可           谢:感谢 

B.天下乱之候也             治:安定太平 

C.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         迁:晋升 

D.以党籍                罢:免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郡守其贫,欲使兼他官            衅钟

B.以文章受知苏轼                  海运则将徙南冥

C.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        若是,孰能御之

D.格非遇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    举世而非而不加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格非幼年就机敏出众,他潜心研究经学,写《礼记说》几十万言,得中进士。 

B.李格非写《洛阳名园记》,提出“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的观点。

C.有道士能准确预测人的祸福,致使百姓迷信他,李格非亲自把他捉来,并施以杖刑。 

D.李格非认为写文章贵在诚心,不能随意,只有做到字字从肺肝出,才能写出好文章。

4.翻译(17分)

(1)是故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4分)

(2)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4分)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3分)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3分)

(5)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天坛传说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室举行祭天大典的祭坛,是天子向天帝表达敬意,祈求国泰民安、国运长久的祭祀场所。皇室每年要在天坛举行三次祭祀活动——祈谷、祈雨、祭天。

天坛的建筑,有圆的坛、方的墙,外坛墙和内坛墙构成了北圆南方的形状,这个形状正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和“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具象体现。“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融入,使被赋予祭祀功能的天坛建筑群和由皇帝主持的祭天活动,具有了神圣而独特的人文寓意。北京城区的市民和周边郊区的乡民,因直接受到天坛建筑群神秘性和神圣性以及祭天大典的激发和影响,久而久之,便创作出了一些关于天坛的口头传说。这些口头传说的产生,以及对一代代民众的影响,从根本上说,表达与反映了长期处于农耕社会下的广大民众的生存意愿和现实诉求。天坛建筑群的一柱一础,祭祀活动的一鳞一爪,因其蕴含着天地沟通的神圣寓意,而给了参与传说创作的民众以灵感的空间与想象的激发。受传说的内在规律的支配,愈是神圣的或神秘的领域,就愈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围绕天坛和祭祀而产生的民间口头传说,既有神圣性,也有世俗性,圣与俗的统一,成为天坛传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天坛传说在北京地区已经传承了几百年,这些传说的传承,靠的不是书面记载,而是口头相传:社会的传承、邻里间的传承、家庭的传承、公园职工的传承等。它之所以能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中流传,其原因仰赖于融合了“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天坛建筑群,和历代帝王的祭天活动。如果再深究一步,天坛传说是农耕文明条件下的精神产品,而社会的主体民众的生存与发展,要靠自然的赐予,靠天吃饭,靠对“天”的信仰。他们也对皇帝举行的祭天仪式、祈雨仪式、祈谷仪式,从而达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给予认同和寄予希望。这就是天坛传说之所以能在北京这样五方杂处的社会成员中得以传承和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如今,原始的和初级的农耕社会条件已经渐行渐远了,北京市已经由一个帝都城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也就是说,天坛传说之生存、传承、增益、延续所依赖的农耕社会条件,尤其是对“天”的信仰,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传承的群体——旧时的市井与市民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天坛传说的生命力出现了衰减的趋势。随着天神信仰体系的衰微,天坛传说以及其他地方传说的功能和性质,开始发生着转变,文化遗产、文学作品、知识库、审美载体、兼具科学价值和认识价值的社会历史资料的角色和功能,越来越凸显出来。同时,随着城市规划和格局的变化,四合院变成了高楼,人们聚在一起谈天讲故事的机会和环境少了,而且能够讲述这类传说的,其平均年龄也多在70岁以上了,因此,以人为传承载体的天坛传说,也出现了传承危机。

1.关于“天坛传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坛传说”是直接受到天坛建筑群的特性以及祭天大典的激发和影响产生的。

B.“天坛传说”反映了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的广大民众的生存意愿和现实诉求。

C.“天坛传说”围绕天坛和祭祀而产生,其显著特点是神圣性和世俗性的统一。

D.“天坛传说”已经传承几百年,书面记载在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下列说法不属于“天坛传说”出现传承危机的原因的一项是(     

A.北京市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农耕社会条件已经渐行渐远。

B.天神信仰体系走向衰微,人们对“天”的信仰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C.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注重天坛传说的社会历史资料角色和功能。

D.随着城市格局和居住条件的变化,人们聚集在一起谈天讲故事的机会和环境少了。

3.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明清两朝,帝王岛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是一项重要而盛大的活动。

B.天坛建筑融入了我国古代朴素的宇宙观,具有神圣而独特的人文寓意。

C.天坛传说在北京流传,仰赖于融合了“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天坛建筑群和历代帝王的祭天活动。

D.作为农耕文明条件下的精神产品,天坛传说在现代文明的环境中已经无法存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