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是谁扼杀了哀愁? 迟子建 ①现代人一提...

(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是谁扼杀了哀愁?

迟子建

      ①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②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③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④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⑤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⑥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⑦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⑧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⑨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

⑩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中写现代人对“哀愁”多带有鄙夷之色,将之看作是禁锢自己的镣铐急于挣脱和抛弃,明确指出现代人在追求物质欲望时完全失去了天性。

  B.作者从切身的人世体验出发,以看似零散随意的意象和极富诗意的笔调描述了“哀愁”的诸种面貌,证明了哀愁是人心中最为温润的东西。

    C.段提到苏联解体的事情,是为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个人不会哀愁了,而且民族缺乏哀愁,从而缺乏凝聚力。

  D.全文多在对比中凸显“哀愁”的价值与意义,用哲思的笔调追思了一种远逝的情怀,表现了对缺乏哀愁感的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E.作者说自己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但现实中许多艺术作品却显得粗鄙乏味,不能真正地切近生活,不能展现生活的本来面貌。

2.在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4分)

3.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简要赏析文末画线语句的含义。(3分)

文章以“是谁扼杀了哀愁”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4.作者为什么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

 

1.AC 2.①哀愁不是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②哀愁可以使艺术更有生命力。③哀愁可以使民族振兴与复苏。④哀愁可以使我们保持自我,精神充实,内心富足。(共4分,每点1分) 3.(1)“生活富足”是指物质生活热闹富裕,“自慰的空碗”是比喻现代人精神空虚。(1分)这句话形象生动(1分)地揭示出全文主旨: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要保留人性中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保留对精神的追求。(1分)(赋分要点:理解关键词1分,内容主旨方面的作用1分,效果1分) (2)运用设问修辞(1分),向着充满了各种世俗欲望的现代生活发出了追问,一反流俗,发人深省(1分),表明作者敏锐地意识到了“哀愁回落”所隐含的现代人的精神危机。(1分)(赋分要点:“设问”修辞1分,内容主旨方面的作用1分,效果1分) 4.因为我们在现代生活环境下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沉迷于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缺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我们不会哀愁了。(或答:人情的淡薄,人性的缺失,良知的泯灭)(2分)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一连串的典型现代文明符号,展现了现代文明对“哀愁”的扼杀以及现代生活中人们追求物质丰裕的同时精神陷于贫困、茫然焦渴的状态,由表及里地揭示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空洞乏味、迷离傥荡乃至不可遏抑的粗鄙实质。(3分) 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 我们不能够迷失在物欲的海洋里,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一定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保持自我内心充实与富足。(或:改变人类精神的困窘,人文精神的失落状态)。(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技巧的把握。A项“完全失去了天性”错。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知道,只是失去了天性中所具有的细腻情感,对身边事物感情逐渐淡化以至于麻木冷漠。并非“完全失去了天性”。 C“民族缺乏哀愁,从而缺乏凝聚力”错。提到苏联解体的事情,是为说明,“哀愁”是由个人情感形态升华为某种民族共同心理,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所以答案选AC。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学生辨析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文章,找到“真正的哀愁”,然后把关于作用的句子圈划下来,最后根据要求“分条”列出来。第三段有“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第六段有“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第七段有“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找到这些句子,再分条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句子的含义。品味句子的含义主要有这几种方法:句子结构分析法、重点词语分析法、回归文本法等等。此题可以采取后两种。重点词是“生活富足”和“自慰的空碗”,同时句中又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回归文本可以知道,“生活富足”指的是物质生活富裕,“空碗”比喻我们的精神生活。句子含义答题的模式是:先解释重点词,再连缀起来,最后体现了什么感情,什么主旨。第二问是考查标题的好处。首先看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分析手法的妙处,同样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标题是“是谁扼杀了哀愁”,文中给出了答案,手法上是使用设问的修辞,先回答设问本身的妙处,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然后结合主旨回答即可。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观点,赞同或反对,一般是顺着作者的意思表态。题干中给了提示“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先根据第一个提示到文中确定区域(第七段的后半部分和第八段),再根据第二个提示“文章内容”到区域中圈划“不会哀愁”的原因。答案要点分三个层次:理由2分,联系文本2分,联系现实2分。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6)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诸葛亮《出师表》)

(7)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8)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张昱

雨过湖楼作晚寒,此心时暂酒边宽。

杞人唯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鸿雁信从天上过,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江浙行省左丞相杨完者从张士诚手中夺得杭州,聘张昱入幕,官右司员外郎。十八年(1358),张士诚重陷杭州,杨完者被杀,张昱从此不仕,流寓城中。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1.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简要分析其用意。(3分)

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概括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选自《大学》)

 

查看答案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

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击破南山贼刘雄,降众。围遂、超余党梁兴于鄠,之,斩兴,封博昌亭侯。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于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十九年,赵衢、尹奉等谋讨超,姜叙起兵卤城应之。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于后尽杀超妻子。超奔汉中,还围祁山。叙等急求救,诸将议者欲须太祖节度。渊曰:“公在邺,反复四千里,报,叙等必败,非救急也。”遂行,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渊自督粮在后。郃未战,超走。渊到,诸县皆已降。韩遂在显亲,渊欲袭取之,遂走。渊追至略阳城,去遂二十余里,诸将欲攻之,或言当攻兴国氐。渊以为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拔,不如击长离诸羌。长离诸羌多在遂军,必归救其家。若舍羌独守则孤,救长离则官兵得与野战,可必虏也。渊乃留督将守辎重,轻兵步骑到长离,攻烧羌屯。遂果救长离,与渊军对阵。诸将见遂众,之,欲结营作堑与战。渊曰:“我转斗千里,今复作营堑,则士众罢弊,不可久。贼虽众,易与耳。”乃鼓之,大破遂军,得其旌麾,还略阳,进军围兴国。氐王千万逃奔马超,余众降。

初,枹罕宋建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太祖使渊帅诸将讨建,渊至,围枹罕,月余拔之,斩建及所置丞相以下。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平。太祖下令曰:“宋建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二十一年,太祖西征张鲁,渊等将凉州诸将侯王已下,与太祖会休亭。太祖每引见羌、胡,以渊畏之。太祖还邺,留渊守汉中,即拜渊征西将军。二十三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诸将拒之,相守连年。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合,为备所袭,渊遂战死。谥曰愍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有删节)

注:围鹿角:削尖的圆木交叉固定在一起的军营围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围遂、超余党梁兴于鄠,    拔:攻取

   B.报,叙等必败,非救急也     比:等到

   C.攻不可拔                 卒:最终

  D.诸将见遂众,之          恶:感到恐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击破南山贼刘雄,降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欲结营作堑与战      寻其方面,知震之所在

   C.姜叙起兵卤城应之           王好战,请战喻 

   D.枹罕宋建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于后尽杀超妻子。(4分)

   (2)渊等将凉州诸将侯王已下,与太祖会休亭。太祖每引见羌、胡,以渊畏之。(4分)

    4.文中夏侯渊的“勇猛”是怎样体现的?请简要概括。(5分)

 

查看答案

(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人类智商提高一倍会怎样?

研究智力基础的神经学家发现,智商高的人大脑往往具有高度的协调性,拥有与大脑远区域相连的神经通路,而智商不那么高的人大脑中的通路较简单、较短。不过没人知道为何有些人的大脑能建立比其他人长得多的连接。

研究智力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名誉教授、神经学家理查德·海尔说:“在了解了构成智商基础的大脑机制后,从理论上讲,有可能对这些机制稍加改进以提高智商。”

这是一个能激发兴趣的想法,人们可能想知道:更聪明真的更好吗?如果我们的智商突然提高,比如说一倍,那生活和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有人估计17世纪的天才人物、万有引力的发现者艾萨克·牛顿的智商可能为200(尽管他从未接受过智商测试)。那么,用他作原型,如果我们都是“牛顿”,那将会怎样?世界会变得比今天先进得多吗?

海尔认为,智力水平更高在个体层面上是非常有利的。他说:“对多数人来说,以更高的智商体验世界更有趣。他们可以阅读更多东西,对某些事物可以有更深的理解,对生活也有更深的洞察力。”

海尔说,此外,200的智商将使我们能够从事我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和事业,而不只是那些我们在智力上能够完成的事情。比如,我们可以在几周内就掌握新语言,或者成为脑外科医生。

科学家说,如果人类变得更聪明,那么也会更健康更长寿,因为人类将更好地了解什么行为能导致这些特性。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名誉退休教授、国际智力研究学会会长厄尔·亨特认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还有控制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在认知上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从理论上讲,聪明的人能够迎接这类挑战。”

社会不会像个体那样,从人类智商普遍提高上获得那么多益处。虽然人们喜欢把社会问题归咎于人类的无知和愚蠢,但科学家说,这些因素的消失并不会带来一个和谐的乌托邦。智力的提高并不会与合作能力的提高相伴出现。

海尔说:“智力与个性和情感无关,因此可以有非常聪明,但同时也有点儿疯狂的人。即便所有人的智商都达到200,个性的范围仍然会和目前一样,而且由于个性是社会好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社会不一定就变得更好。”

虽然在满是牛顿的社会中,轻微犯罪率可能下降,但白领犯罪,比如金融诈骗和制药公司造假药,可能会增加,甚至变得更复杂。另一方面,打击犯罪也会变得更复杂。亨特写道:“邪恶的犯罪团伙会比以往更聪明,但制定和执行安全规则的政府官员也会变得更聪明!谁会赢?谁知道呢?”

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功能更强大的大脑将帮助我们发明技术来解决一些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我们可以想出一种超级有效的办法来淡化海水,或者开发出一种无限的代用能源。

据亨特说,有证据显示,许多人,如果智力明显提高,那么他们将不再信仰上帝。他写道:“一个小趋势是,高智商人士具有更宽容的社会态度,而且较不可能接受强烈的宗教信仰。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通过思考了解事物,我们也可以不加怀疑地接受某事。如果我们全都变成出色的思考者,那么大概人们就会更倾向于接受通过思考对生命现象作出的解释,而不是基于信仰的解释。”

毫无疑问,有些人仍将接受基于信仰的宇宙论,因为历史上有很多非常聪明的宗教人士的例子。

亨特提到,如果我们全都变得更聪明,预计会出现另一个变化——人们会变得更漂亮! 

                                               (摘自《美国趣味科学》,有删改)

1. 下列有关“智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智商高的人大脑都具有高度的协调性,拥有与大脑远区域相连的神经通路,而智商

较低的人大脑中的通路较简单、较短。

B.智商高的人比智商低的人更觉得世界有趣,因为他们可以阅读更多东西,对某些事

物可以有更深的理解,对生活也有更深的洞察力。

C.如果智商提高到200,人能够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和事业,而不只是那些在智

力上能够完成的事情。比如在几周内就掌握新语言,或者成为脑外科医生。

D.智商是可以提高的,只要在了解了构成智商基础的大脑机制后对其稍加改进就能够

实现。

2. 下列对于人类智商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智商普遍提高,社会上的轻微犯罪率可能下降,但白领犯罪,比如金融诈骗和

制药公司造假药,可能会增加,甚至变得更复杂。

B.社会上有非常聪明,但同时也有点儿疯狂的人,这完全可能,因为人的智力与个性

和情感无关。

C.社会问题的出现源于人类的无知和愚蠢,科学家认为人类智力的提高会与合作能力

的提高相伴出现,从而和谐社会就能实现。

D.人类智商提高一倍,虽然未必能使社会变得更好,但功能更强大的大脑将帮助我们

发明技术来解决一些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还有控制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在认知上具有相当大的

挑战性,只有聪明的人能够做到。

B.人类智商提高一倍,邪恶的犯罪团伙会比以往更聪明,但制定和执行安全规则的政

府官员也会变得更聪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结果也未可知。

C.有人估计17世纪的天才人物、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的智商可能为200,这只是主

观臆断。

D.许多人,如果智力明显提高,那么他们将不再信仰上帝,原因是高智商人士倾向于

接受通过思考对生命现象作出的解释,而不是基于信仰的解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