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共15分) 守 山 人 张小萌 ⑴甘河镇因河得名,镇子...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题。(共15分)

   

张小萌

甘河镇因河得名,镇子最北,一条不湍激不汹涌,但绵长清透的河缓缓而过,河北岸是山,河南岸是镇,泾渭分明。

这里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的行者,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老康,我老了啊。”

“老朱,我也老了。”

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齐齐摇动树叶,发出哗哗的声响。

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

“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蓝色的烟雾聚集了一大片,浓得散不开。老康继续点火,这季节湿气大,火起得慢,青绿色的烟浓浓地升起来,这两股烟交融在一起像是一朵过去的云,静默了两个人的思绪。

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老朱喝掉杯中的酒,看着还在埋头的老康,看了看蓝色的天“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老朱又笑了,“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呵呵……”

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面向老朱:“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象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清脆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的人。

“老康叔,老康叔——”

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老康叔,我叫陈遗志,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1.下面是关于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自然段中加点的两个“叹息”含义一样,为战友的退休,自己将孤独地守护这片山林而叹息。

B.小说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样,都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但也有不同: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而《老人与海》则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内心独白来描写人物的心理。

C.第段中“‘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康否认“三个”“不高兴”刻画了其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出不愿正视战友离去的悲痛之情。

D.小说中老朱的出场方式与《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方式一样,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都是以此来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E.小说以饱满的情感、精巧的构思、朴实的语言塑造了老康等守山人的群体形象,讴歌他们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2.理解下列句子含义。(4分)

(1)这两股烟交融在一起像是一朵过去的云,静默了两个人的思绪。(2分)

 

 

(2)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2分)

 

 

3.请就段或第段加横线的环境描写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3分)

答:                                         

                                           

                                          

                                          

4.纵观全文,请分析小说最后两段的情节的作用。(4分)

答:                                        

                                          

 

 

1.AD 2. (1)运用细节描写(比喻手法),描写两股烟交融而形成的像云一样轻柔飘逸的美态(1分);而这“过去的云”将二人的思绪带回到过去,引起二人对往事的回忆(1分)。 (2)一方面表现陈遗志要继承父亲的遗愿,留在这里守山(1分);一方面表现老康因守山后继有人而高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1分)。 3. (1)第⑹段环境描写,描写出了山林的树木繁茂,(1分)渲染一种离别时的凄凉气氛,(1分)暗示了两位老人的忧伤之情。(1分) (2)第⒄段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山林的美丽,(1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作铺垫,(1分)暗示人物欢愉的心情(1分)。 4. ①交待老朱离开山林后的人生最后时光,补充交待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2分)②揭示并深化主题,讴歌了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守山人,他们代代相传守护着山林。(2分)③呼应上文,老康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呼应了舍不得老朱离开的情节。(2分)(答到任意两点即得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两个“叹息”含义不一样,前一个是为战友的退休而叹息,后一个是为眼前的林子无人守护而叹息。D老朱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表现森林的茂密,看不见人。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自然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一、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二、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三、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还可以为下文发展做铺垫四、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五、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每空1分,共16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2)蹑足行伍之间,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

(4)                   ,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

(5)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寡人之于国也》)

(6)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

(7)                 ,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

(8)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林黛玉进贾府》)

(9)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劝学》)

(10)空闻虎旅传宵柝,                                     (《马嵬(其二)》)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12)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

(13)                     ,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14)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相关试题。(6分)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不须檀板共金樽。

①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

②狎:亲近。

③檀板:檀木做的拍板。这里泛指乐器。

1.本诗第二联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梅的形象?写出了梅花什么特点?(2分)

2.本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山园小梅,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上谏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节选自《李斯列传》

1.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惠王用张仪之计,三川之地        拔:攻占

B.使之西面事秦,功到今。            施:施行

C.是以太山不土壤                  让:拒绝,排斥

D.向使四君却客而不                :通“纳”,让……进入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上谏书曰

   今其智反不能及

B.客之功

   斧斤时入山林

C.割膏腴

   乐毅徒通其意

D.大抵为主游间于秦耳

   爱子,择师而教之

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世人画韩退之,小面而美髯,着纱帽,此乃江南韩熙载耳尚有当时所画题志甚明熙载谥文靖江南人谓之韩文公因此遂谬以为退之退之肥而寡髯。元丰中,以退之从享文宣王庙,郡县所画,皆是熙载。后世不复可辩,退之遂为熙载矣。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2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

②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③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这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④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不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他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⑤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

⑥无论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A.③②①④⑥⑤                           B.③①②④⑥⑤

C.③①②⑤④⑥                           D.③②①⑤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2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为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D.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