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节奏”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请以“节奏”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回归人生的慢节奏 学者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书里曾说: “河流弯曲是为了哺育更多的生灵。”而在我看来,漫漫人生路也是一条流淌的长河。长河没有瀑布的壮丽,但其追求的是流淌的长度与宽度,而人生亦不同于赛跑,赛跑追求速度,人生则追求内涵与质量。 回归人生的慢节奏,以求得人生的宽广与厚实。这样的信仰,让我想起了数十年如一日以慢节奏创作出《(树和天空》等传世之作的特朗斯特罗姆,想起了终生治学严谨、不求快而求质求实、 “五十之前不著书”的国学大师黄侃,’更想起了悲悯众生、用有限的生命探求佛法的弘一法师。法师本是家境富足之人,也曾如世人般汲汲于功名,血气方刚而激流猛进,但法师最终醒悟,不再只图快意恩仇了此一生,而要把余生的精魂置于慢慢求索中,于慢与缓中皓首穷经、济世度人。豁达无须修饰,伟岸也无法形容。一个人看破红尘,不再汲汲于功名、戚戚于贫贱便是深刻;-个人能回归慢节奏,用平稳的步伐去开拓人生的无垠境界,则是一种无言的伟大。 生活需要回归慢节奏,在平稳中创造无限的人生价值。这是一种积极的人世之法,并非消极的遁世。但世人只羡梭罗有瓦尔登湖,慕其安逸与消遣,然又有谁知道,梭罗的木屋是自己亲自建造的,他的木屋周围溢满泥土的芬芳。他不是一个无为的惰者,而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哲人。他的慢与缓是一种淡然的自信,若非如此,他湖畔的木屋也会暗淡无光。 人生的慢与缓是为了开拓生命的价值,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时间,时间的意义在于创造。我们提倡人生的慢与缓,只不过是要珍惜有限的时间去进行无穷的创造罢了。 慢与缓,便意味着质量与实效。想来社会改造也是如此,过于冒进的改造往往会逆潮流而动,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只能以失败告终。王安石变法如是,基伦暴动亦如是。而稳健的改革,往往如顺水行舟,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如是,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亦如是。 追求慢与缓,谋求质与量,以有限的人生去开拓价值的无垠。唯有如此,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从本文中,能窥见作者文化的厚度。作品所列之人都堪称奇人,如熊培云,是当代先锋新闻工作者;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个多次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瑞典诗人;黄侃,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从作品的列举中,分明能见到作者阅读涉猎之广泛、积淀之深厚。因为有了这两点作为支撑,文章才显得如此不瘟不火,拿捏得当。 【解析】 试题分析: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得理解“节奏”的含义。什么是节奏或者节奏是什么?从狭义角度看,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如果作文纯粹写音乐的节奏有些单薄。如果把一切与音乐相似的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都看成是一种节奏,那么思路就展开了。联想现有生活,生活中类似于音乐节奏的现象有没有?花草树木,春发秋枯,花开花谢;四季轮回,春夏秋冬,交替进行;日月星辰,日出月落,昼夜交替,阴晴圆缺;潮水潮涨潮落,起起伏伏;历史王朝更换交替,分分合合;人类男女老少,生生死死。物有物的节奏,人有人的节奏,大自然的一切都在有规律地生存着生活着,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轮回有序。节奏有着怎样的作用?音乐中的节奏调节节拍,奏响着和谐的旋律;大自然的一切节奏,按着一定的规律运行着,展现着生命的精彩。一切都不能没有节奏。节奏是否一成不变?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有些可改变,有些不能改变。日月星晨,春夏秋冬,无法打乱。但是音乐中不和谐的节奏可以改变,节奏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过快的节奏会带来怎样的变化?音乐中过快的节奏会变得激越高亢,生活过快的节奏会使人充满激情。但是过快的音乐节奏也需要缓和来调节,过快的生活节奏也要调和,放慢节奏可以很好地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生命的快乐。通过以上的思考,作文就可从以下方面来立意:1、自然界的一切都有自己的节奏,节奏展现着生命的精彩。2、节奏并非一成不变。3、生活不能没有节奏。4、过快的节奏会带来负面的影响。5、适当调节节奏,生活才会有所改变。6、放慢节奏,可以更加享受生活的精彩。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共15分,每题1分)

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

⑵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

⑶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

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⑸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

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⑾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⒀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三年,神宗数有意复用,辄当路者沮之。遂手扎移轼汝州,有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

                                               《宋史·苏轼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虞水之再至       作《师说》贻之

B于:庶有补         其身也

C为:辄当路者沮之     其然也

D者:易米以救饥       假舟楫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苏轼“有德于民”的一组是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使官吏分堵以守

锻炼久之不决           积以论事

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遂浚二河以通漕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黄河决口,徐州城墙将被浸坏,苏轼担心富民出城避水动摇民心,就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

B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又不敢说,苏轼就用诗歌来讽谏,结果被逮捕,关进御史台监狱。

C苏轼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然后亲自到各街巷治病,救活很多人。

D长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

4.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梦亦同                                2)始指             

踞而遨                                4)外与天             

2.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2分)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分)

3.作者描写了西山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注】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

1.第二段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北平的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感情的?(3分)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3.作者在结尾说“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要落泪了”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课文作简要的分析(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对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A两首诗都讲究动词的锤炼,“击”“翔”“涌”分别准确传神地形容雄鹰的矫健勇猛、游鱼的自如轻快、排浪的气势和力量。

B诗歌巧妙选用“万山”“漫江”“排浪”“大海”等阔大的意象,表现辽阔壮观的情境,凸显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C两首诗均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比喻,如“红遍”“碧透”“托住太阳”“摇曳着曙光”等,体现诗人浪漫主义的情怀。

D诗歌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诗人的个人特色,但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有志青年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社会理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