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诱 惑 贺向花 ①早上,同学们都去学校餐厅吃饭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诱  惑

                                             贺向花

    ①早上,同学们都去学校餐厅吃饭了。我蹲下身,从床铺下拉出纸箱子,掀开粗棉布,露出香喷喷的发面火烧。一口气吃两个,吃完了,余香还在喉咙里缭绕,我舔了舔嘴唇,从嘴角舔进去一粒火烧渣儿,嘎吱磨碎了,最后的小小香气,让我分外满足。我又喝碗热茶。早饭就算是结束。

    ②我想知道同学们吃的都是什么。于是去教室时故意拐个弯从餐厅过。透过白玻璃,只见餐厅里熙熙攘攘,香气荡漾。我一边慢慢走一边扭着头看,只见李州走到餐厅门口,扬起碗,里面流出红的粥,粥里有红米粒,红花生,红豇豆,盛开出一朵红的花,落进下面的大木桶。我立马心跳加速。

    ③等到第三节课下课,我实在忍不住,附在坐我左边的李州耳边小声问,你早上倒掉的是什么?他说是八宝粥。见他一脸疑惑,我担心他再问什么,急忙假装看起了手中的课本。

    ④每天吃饭,我都是在宿舍里吃,我床下纸箱里的粗棉布里包着二十个火烧,这就是我一周的粮食。后来我发现,同学们都到餐厅吃饭,我猜带干粮上学的大约只有我一个。我的早餐午餐晚餐全是火烧。渐渐地,火烧也变得没了滋味。

    ⑤三个星期后,我和李州一起第一次走进学校餐厅的。李州问我吃什么?我说,八宝粥。李州就把我带到了八宝粥的队伍前。李州在前,我在后。我看见师傅的汤勺在大盆里一搅一舀,李州的饭盒就满了。轮我了,我一闪,闪出了队伍。

    ⑥我的口袋里装着两块钱,这是爷爷给我一周的零花钱。我说我用不着。爷爷说拿着,说不定能用上。我每周都把钱带回去,爷爷给我包好发面火烧,给我取两块钱时,我就会变魔术一样从口袋里亮出我的拳头,展开了,上面躺着卷成卷的两块钱。只要我不动这两块钱,爷爷就不再给我新的两块钱。

    ⑦可是我差一点儿就动摇了,李州说八宝粥八毛钱。如果我让师傅将八宝粥盛入我的碗里,那么,回到家,我将会怎么面对爷爷。从我记事起,我就只有爷爷,村人都说我和爷爷是村里最穷的人家。最穷的爷爷却最爱说村长念过的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我家顾林以后可是要上大学的。我想这已成爷爷的信条。爷爷每周给我做二十个火烧,我可不能再给爷爷雪上加霜,让爷爷每周为我筹措两块钱。我为我竟然产生想喝一碗八宝粥的念头感到无比羞耻。

    ⑧后来,李州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李州说学校的八宝粥太难喝,每天他总喝不完,总要倒掉半碗。他说,这你亲眼看到过,你要是不信,你可以天天和我一起去餐厅,看看是不是真的。倒掉时总能被人看见,有时老师见了还要批评李州一顿。李州对我说,不如这样,我每天分你半碗,我就不再浪费了。可我回绝了李州。

    ⑨有一天,我终于受不了诱惑,和他一起走进餐厅。那天,我看着他用勺子从他饭盒里向我碗里舀粥,那粥是红色的,表面却闪着一层金粉似的光。我喝了一口,除了香,竟然还有甜。那碗粥让我久久回味。我发誓,将来,一定要让我和爷爷天天能喝喝上八宝粥。

    ⑩后来,李州又多次喊我一起去餐厅。我说,我只是尝尝八宝粥的味道。无论李州用什么话都不能在说服我走进餐厅。

    我和大学同学三年的女孩说这些时,女孩的眼睛有些湿润。后来,女孩就成了我的女朋友。大学毕业时,女孩第一次去我家,那天,女孩从包里取出超市买的材料,为我和爷爷熬了一锅又香又甜的八宝粥。

    喝着八宝粥,爷爷幸福无比。爷爷打开话匣子,没完没了地说着我们的过去。后来爷爷坐直身子,擦净嘴角,想一会儿,说,爷爷有个秘密。我和女友吃惊地望向爷爷。爷爷郑重地说,爷爷不瞒你一辈子。你是爷爷抱来的,在镇上大路口桐树根边的土地上。

    我笑了,我说这算什么秘密,八岁那年,我就从村里人口中知道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A小说以“诱惑”为标题,这既给小说设置了悬念,也点出了小说写作的主要内容。所以说这个标题很有意味,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B“我”开始觉得吃发面火烧很香,但当“我”看到李州把吃剩的八宝粥倒进餐厅门口的大木桶后,“我”就发誓一定要吃到八宝粥。

C当“我”发现同学们都到餐厅吃饭,就“我”一人天天啃吃发面火烧时,“我”忽然很恼火,顿时觉得原来感到很香的发面火烧没有了滋味。

D“我”打算到食堂吃一顿八宝粥,可当轮到给“我”打饭时,是理智让“我”退出了队伍。“我”觉得自己想吃八宝粥的想法很可耻。

E这篇小说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读来很感人。这主要归功于作者把“我”的生活困窘状况描写得很细致。

2.小说在②⑨段中三次对八宝粥做了正面描写,谈谈这三次描写各自的作用。6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形象特点。6

4.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尾是多余的,应该删去。有人却认为这一段不多余,不能删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1.AD(选E给1分) 2.第二段写第一次远距离看见八宝粥的样子,突出了我的好奇心;第九段写第一次近距离看见八宝粥的样子,突出了我的兴奋;第十一段写女朋友煮八宝粥,突出了我的自豪。 3.①坚忍。生活困窘使我天天吃这发面火烧;②孝顺。生活艰苦却不抱怨;③自强。努力考上大学,兑现誓言。 4.不该删去。结构上,这是对爷爷说我的身世的补充;照应了开头;是我的懂事孝顺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该删去。题目叫《诱惑》,写爷爷说出我的身世就行了,对“我”的形象塑造已经完成,没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解析】 1. 试题分析:B“看到李州把吃剩的八宝粥倒进餐厅门口的大木桶,就发誓一定要吃到八宝粥”错;C“忽然很恼火,顿时觉得原来感到很香的发面火烧没有了滋味”错;把我的生活困窘状况描写得很细致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在记叙文中,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等)直接进行描写的,就是正面描写,也称为直接描写。它是描写的主要方法。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 ,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也叫实写)分析可知,小说对“八宝粥”三次正面描写的作用或突出了我的好奇心,或突出了我的兴奋,或突出了我的自豪感等。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小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小说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小说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所以,分析小说的情节也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把钥匙。分析可知,“我”的形象特点主要有坚强、忍耐、有孝心、自强不息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此题为探究题,答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认为小说的结尾是多余的,应该删去;或不多余,不能删去;只要符合内容,言之成理均可。它要求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探究的重点为结尾与小说内容的关系。我们知道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有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和深化主题等。分析可知,小说结尾处设计或从结构上对爷爷说我的身世的补充,照应了开头,不该删去;或从结尾没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该删去。以上两方面理解。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定风波》中写自己雨中从容淡定地行走于林间的词句是                            

②陆游《书愤》一诗中以诸葛亮的典故明志的诗句是:                            

李白《将进酒》中                   。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人生的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这首诗大约是诗人被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时的作品。柴侍御可能是要从龙标前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1.你认为这首诗第一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5

2.诗人送别友人却“不觉有离伤”,这合乎情理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其才能。至其忠义之节,处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古今,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至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士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钱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或高其议论,或其才能   多:赞美         B达,临祸福    穷:困境

C上书讼师鲁以公钱部将     贷:宽恕       D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A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B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C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但对于其材能和品节,人们却未必完全了解。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D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4.把文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①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②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治官治吏史,也是反贪反腐史,古代各朝都成立相当于今反贪局或监察部这样的中央监察机构。

秦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备监察机构的朝代,此机构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汉朝时,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汉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力的情况,临时调派身边可信人员到下面核查,此行为称为“刺”。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成为中国古代反贪的一种新型“反腐办”。

除常规监察机构反腐外,古代还有最有效的一招,是动员民间参与反腐,鼓励民间积极“举报”。刘彻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南北朝的北魏拓跋嗣(魏元明帝)当皇帝时,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

“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种探索。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

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明朝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剥皮实草”,贪官污吏们被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移交。有学者对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月俸数与当时的贪官受贿数额做过比较,结论是当时官吏贪污受贿相当于正七品官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政,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腐败”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反腐败斗争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立足与民主和法治的基础,完善廉政制度,长期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摘自《中华励志网》)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古今中外都强调反腐,反腐就应该从官员选拔开始进行,古人称之为“吏治”。

B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官治吏,尤其是反贪反腐,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进步诉求。

C秦朝建立了第一个完备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D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是因为御史不奉法,监察不力,于是皇帝另派中央官员巡视地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A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是古代最有效的反腐手段之一,就是保障吏民一定的言论自由,鼓励基层官员、民间人士越级上书,指阙言事。

B作为反腐的手段,朱元璋对贪污腐败实施的刑罚骇人听闻,他独创的“剥皮实草”制起着杀一儆百的作用。

C《包孝肃公奏议》一书都是记录揭露、举报贪官腐败的反腐奏折,北宋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

D民告官,如果有理有据,又得到官方的及时处理,对于防治腐败,推行廉政,会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官官相护,民怨难申,就会使矛盾激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可见,中国古人一开始就知道防范审判不公和司法腐败。

B虽然立法严惩,但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C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完善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反腐败斗争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

D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官吏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的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其中的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   

请理解材料,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