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70分) “等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意蕴悠远的境界,也是现实生活中让人纠...

作文(70分)

“等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意蕴悠远的境界,也是现实生活中让人纠结的人生命题。你能联想到哪些动人的“等待”?你是否有过难忘的“等待”经历?“等待”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和体会?

请以“等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等 待 猛兽伏在草丛中窥视着猎物一步步走近,心急的猛兽不等猎物靠得太近就蹿了出去,追逐了半天,却没有收获,而另一些猛兽则在耐心地等待,等猎物走到眼前再施以雷轰般的一击,安稳地填饱了肚子这只是动物中的一个捕食技巧,但用心体味,我们可以发现等待的重要。 等待不是完全停止活动地呆着,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形势的同时做周密的准备与计划有些人认为等待的人不过是畏畏缩缩的懦夫,而我要说:会等待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等待的人是在寻找机会,等到机会来临的瞬间,他们就可以充分地把握机会取得成功想要打败曹操的百万大军,吴蜀联军就必须等候东风吹动旗帜;想要拍摄老实泉的喷涌,我们就得手持相机守候于其侧;要想有所盈利,股民就得静观股票的涨落“座山观虎斗”或许更多体现了人的狡猾,但没有这种今乎阴险的等待,人类也无法到达今天的地位机会就像流星,从不等待别人将它收入相册,只有我们耐心地去等才可以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急功近利的人往往受不了漫长的等待,他们总是希望一蹴而就于是,诸葛亮和司马懿麾下总有请战的将领;总会有人过早地或许过于轻率地作出行动也许他们自诩有着小说中好汉的豪爽与敢作敢为,但他们忘记了好汉们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什么是“该出手时”呢?那也是需要我们等待,等待机会的来临,不经历必要的等待而去做事,我只会想开头那心急的猛兽徒空劳无益,即使我们最终达到目的,势必也会付出额外的代价。 有一个关于“等待”的寓言“守株待兔”想必大家都知晓,但我所谈的等待与寓言中那无知者的浪费时光可谓大相径庭等待不是弱者期待的上天的怜悯,而是强者的蓄势待发;等待不是愚者的想入非非,而是智者的深谋远虑等待是去做,去思索,去预见,去为最后的一搏做充分的准备。 学会等待,我们终会等到可以放手拼搏的时刻,终会体味到等待这人生哲学的奥妙,终能品尝到“久酿”而成的“琼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以“等待”为题。等待有积极地等待,也有消极的等待。积极的等待,是冷静地思考,积蓄力量,磨练耐心,等待时机,为成功做准备;消极的等待是空等,无任何积极行动,几乎等于放弃。在写作时理清自己思路。 等待什么? 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如“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友人、恋人之间的等待,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比如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中考,等待亚运会,等待祖国统一? 为什么要等待? 等待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希望。“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等待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在百花凋零后等待开放的梅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兵法中的以静制动,以退为进,以逸待劳。 等待是一种蓄势待发。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酿造美酒需要等待,蛹化蝴蝶需要等待,勾践卧薪尝胆需要等待。 为什么不能等待? “守株待兔”只能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拾叶者言

李国文

⑴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⑵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⑶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⑷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⑸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⑹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⑺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⑻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⑼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⑽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⑾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⑿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⒀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蓝碧蓝的天空。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⒁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1.文章第3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2.请分别说说第9段中两个“一回事”的含义。(4分)

3.文章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6分)

4.作者从“拾叶”中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余与同社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五人墓碑记》)

(2)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离骚》)

(3)日月忽其不淹兮,                                ,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4)                  ,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5)顾吾念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取了那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疲,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①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            

(节选《史记》)

注:①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象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婴已而补县吏,与高祖相         爱:亲近

B.后覆,婴坐高祖系岁余           狱:案件

C.追至平城,为胡所困             北:向北

D.曰“近我”,以尊              异:使…与众不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得脱    旦日飨士,为击破沛公军

B.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            独五人之皦皦,何?

C.终是脱高祖                      方其系燕父子

D.高后崩,代王                  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婴年轻时就和刘邦有交往,刘邦犯“伤人”罪,他不仅为刘邦开脱,而且替刘邦受过。

B.刘邦兵败而逃,夏侯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多次救护刘邦的儿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C.被胡人围困于平城而脱身时,夏侯婴劝刘邦慢行,让弓箭手拉满弓,防止敌人有诈。

D.夏侯婴以太仆的身份先后侍奉高祖、孝惠帝和高后,又与大臣共立汉文帝,在汉文帝八岁时去世,死后被谥文侯。

4.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2)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

(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A.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B.共其乏困   

C.秦伯说                  D.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夜,缒         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B.其无礼于晋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惟君图           生也幸

D.吾还也           哀斯墓之徒有石也而为之记

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以其无礼于晋          D.恐年岁之不吾与

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相同的一项(   

例:济而夕设版焉

A.梁君臣之首        B.素留侯张良

C.吾得事之          D.则思江海百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