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4分) 逃 离 郭静娟 学校门口有一棵树,向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4分)

   

郭静娟

学校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的树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象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作者写了自己生活中哪几次“逃离”?结果如何?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3分

2.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①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

②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3.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一棵树”的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4.王维一例传达出作者对“逃离”怎样的认识?作者认为面对生活应有怎样的态度?(4分)

 

1.①逃离学校生活走上社会,结果快乐只是短暂的。 ②逃离现实社会环境,结果发现无处可逃。 ③以旅行逃离此地,寻找陌生的风景,结果失落而回。 2.①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生活对我们的嘲弄。我们自以为通过逃离能得到快乐,却没意识到其实已无处可逃。 ②即使生活充满美好,但心若寂寞,眼中世界依然荒凉。 3.(1)写“一棵树”姿态不变却有风格迥异的美,引出下文对人们选择逃离的思考。 (2)文末用“一棵树”收束全文,首尾呼应。 (3)一棵树独自站立、不逃离却活得精彩,这一形象深化了主旨。 4.认识:作者认为即使逃离了现实的喧嚣,但若没有洒脱的情怀,现代人终逃不过内心的寂寞。 态度:与其逃离,不如归来。生活中的束缚、痛苦无处不在,只有立足当下生活,勇于承受生活之苦,才能发现痛苦背后的美好、欢乐。 【解析】 1. 试题分析:可知文章是从逃离学校开始写起,到社会中有不断逃离自己目前处境,到最后逃离社会去旅行。根据题目的要求“哪几次”以及“3分”的分值,可以确定是三次。然后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这三次的过程,结果分别是什么,还要注意语言的概括和简洁。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将句子放归到原文中,在原文中理解这句子的含义。然后再分析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还原修辞的手法,抓住关键词语,化形象的语言为直白的语言。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一棵树”这一形象的作用,就要考虑这一形象在结构上以及内容上有何作用。文章前后两次运用“一棵树”,可见在结构上就有首尾呼应的作用。而“一棵树”本身的形象就是对“逃离”这一主题有着作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道题涉及到两个小问题,一个是对王维的逃离的认识,另外一个是作者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第一问只需将作者对王维的逃离的认识在原文中找出即可。第二问则需要联系原文,作者写了三次逃离,每一次的逃离都没有成功,因此,作者对逃离持反对意见,与其逃离不如面对。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6分)

先谈空灵。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李方叔词《虞美人》云:“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李商隐词:“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风雨里,过清明。”风风雨雨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中国画堂的帘幕也是造成深静的词境的重要因素,所以词中常爱提到。如韩持国的词句:“燕子渐归春悄,帘幕垂清晓。”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然而“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

——节选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万物静观皆自得”,指的是人空诸一切,心无挂碍,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各自呈现着它们充实、内在、自由的生命。

B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遂孤立绝缘,自成境界。

C艺术空灵化除了依靠外界物质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的“空”,精神的淡泊。

D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萧条淡泊、闲和严静的人格投射于艺术作品而产生的神韵。

2.下列有关诗词引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意为静谧中知微动,虚空中纳万千,说明空明的觉心,才能容纳万境。

B李方叔的“好风如扇雨如帘”,韩持国的“燕子渐归春悄,帘幕垂清晓”,可见自然风雨造成了间隔化效果,营造了诗境和画意。

C陶渊明的《饮酒》诗让我们看到艺术境界的空并非真正的空,而是由“心远”接近“真意”,获得充实。

D司空图《诗品》中的“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形象化地描述了艺术的心灵“空”的特性。

 

查看答案

下面这份请柬共有四处不当,请指出其中的三处并加以修改。(3分)

       

刘湘老师:

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

我校定于十二月二十日上午八时召开高三英语教学研讨会,请您做好发言准备,届时务必光临。此致

敬礼!

黄河中学校长办公室

2014年11月5日 

 

查看答案

一首好的现代诗,它的描写、比喻、形容,必然是前后呼应的。请依诗意,仔细推敲下面三节现代诗,选出最适合填入空格处的选项(3分)

(甲)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

(乙)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

     的写遍了相思                                   冰心《相思》)

(丙)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没有照过     的小溪最清亮                                  何其芳《花环》)

A.红颜/纵横/影子                 B.红颜/悄悄/镜子

C.青丝/纵横/镜子                 D.青丝/悄悄/影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4年出现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大暴发。据世界卫生组织10月8日的最新疫情通报显示埃博拉病毒已致近4000人死亡。

B.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契合,是我党凝聚全社会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C.旅人结束一个阶段的行程后,都想得到理想的食宿条件以恢复体力,这不但是下一段行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关系到之后旅途中的精神状态。

D.杭州将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高级人才提供人才租赁房,位于滨江区的700余套高级人才租赁房预计将于2016年底交付建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方政府画地为牢,利用行政权力对本地区企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这种做法或许短期内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B.听证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距离老百姓不再遥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词汇。

C.三年的学校生活中,我们一同欢笑,一同流泪。而今毕业在即,同学们劳燕分飞,各奔东西,但我们相信,今日的友情是明日永恒的回忆。

D.如今汽车厂商做产品研发,都要考虑将新车设计得八面玲珑:既要外形美观,又要内饰精致;不仅动力强劲,而且驾乘舒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