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实际上,每天都一成不变,是因为人们已经失去了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觉。”
——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
—— 渡边淳一《钝感力》
在面对自然、事业、他人、自我时,你如何看待“敏锐”与“迟钝”?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① 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 (《陈情表》)
② 碧云天, ,西风紧,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③ 亦欲以,,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④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水浅而舟大也。 (《逍遥游》)
⑤ 惨象, ;流言, 。 (《记念刘和珍君》)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5分)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 (节选自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师 道 尚 存 故 其 学 者 各 守 其 经 以 自 用 是 以 汉 之 政 理 文 章 与 其 当 时 之 事 后 世 莫 及 者 其 所 从 来 深 矣 后 世 师 法 渐 坏 而 今 世 无 师。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①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1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陈情表》)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茕茕独立,形影相吊:伴随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官受职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担任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或许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具以表闻 思垂空文以自见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辩乎荣辱之境
C.报养刘之日短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3.将下列句子按照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②遂去,不复与言 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④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⑤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⑥安能以身之察察
⑦奚以知其然也 ⑧重为乡党所笑
A.①⑦/②⑤/③⑥/④⑧ B.①/②⑤⑦/③⑥/④⑧
C.①⑤/②/③⑦/④⑧/⑥ D.①②⑦/③⑥/④/⑤⑧
4.用现代汉语翻译课内古文语句。(5分)
①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分)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4分)
逃 离
郭静娟
学校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的树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象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作者写了自己生活中哪几次“逃离”?结果如何?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3分)
2.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①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
②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3.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一棵树”的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4.王维一例传达出作者对“逃离”怎样的认识?作者认为面对生活应有怎样的态度?(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6分)
先谈空灵。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李方叔词《虞美人》云:“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李商隐词:“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风雨里,过清明。”风风雨雨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中国画堂的帘幕也是造成深静的词境的重要因素,所以词中常爱提到。如韩持国的词句:“燕子渐归春悄,帘幕垂清晓。”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然而“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
——节选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万物静观皆自得”,指的是人空诸一切,心无挂碍,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各自呈现着它们充实、内在、自由的生命。
B.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遂孤立绝缘,自成境界。
C.艺术空灵化除了依靠外界物质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的“空”,精神的淡泊。
D.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萧条淡泊、闲和严静的人格投射于艺术作品而产生的神韵。
2.下列有关诗词引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意为静谧中知微动,虚空中纳万千,说明空明的觉心,才能容纳万境。
B.李方叔的“好风如扇雨如帘”,韩持国的“燕子渐归春悄,帘幕垂清晓”,可见自然风雨造成了间隔化效果,营造了诗境和画意。
C.陶渊明的《饮酒》诗让我们看到艺术境界的空并非真正的空,而是由“心远”接近“真意”,获得充实。
D.司空图《诗品》中的“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形象化地描述了艺术的心灵“空”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