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B.不耻相师 耻:以……为耻
C.士大夫之族 族:家族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善假于物”。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生乎吾前 B.不拘于时
C.蚓无爪牙之利 D.圣人无常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一项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虽有槁暴 D.句读之不知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的愁心。
B.《断章》诗中用几个简单的意象、词语,营造了两组优美的意境,构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很好地承载了诗人深刻的哲学思考。
C.《雨巷》借江南小巷的阴沉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错误》一诗中,诗人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东风”等,从而一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A.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B.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C.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D.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