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9分) 书 拿起一本书,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9分)

                                书

拿起一本书,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那眼睛看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难,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命运,他自己的未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却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无异于庸人,然而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睛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1.“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请阐释画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书犹如遗民,经历了岁月的套洗,经历了种种变故或磨难,才得以幸存,这样的书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1)书主人的命运(2)作书人的命运(3)含意未伸的文人的命运。 3.(1)鉴赏书的外观,思索书的历史(2)欣赏文字的美丽、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3)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悲悯和思考(4)发出学会读人生这本“书”的感喟。 【解析】 1.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可以从文中“他所以能幸免而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更进一层,让我们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却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此题达到回答,需要结合文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 更进一层,让我们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 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无异于庸人,然而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等三句话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回答此题,可从文中的叙写内容中,加以概括即可,可从每一段的叙写要点中加以分析,可从“拿起一本书,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更进一层,让我们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无异于庸人,然而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等加以分析。 试题分析: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7分)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    )”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1.第一段括号内应填“花草儿”还是“草花儿”?至少说出两个理由。(4分

 

2.作者笔下的花菜果子寄托了怎样的审美趣味及情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

微博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不超过140个字符的片段式言说,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还是一种人际交流的崭新模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微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征。一条信息随着微博用户“滚雪球”式转发,一传十,十传百,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得千万次的阅读,这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

然而,微博的意义远不止于“快速”。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中“传”者与“受”者的显著分野,微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传统互联网时代,有这样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意即网络遮住了每个人的真面孔,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是“游戏”人生的地方,人们可以尽情地毫无顾及地宣泄。而在Web20时代,我们借用这句话说: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在微博上,无论你是机构,还是名人,都同普通用户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平等也意味着选择的空间。在微博上,一条留言被阅读的次数,决定于发言者被关注的程度。微博允许用户自由选择发言者予以关注,“听”与“不听”,“听”谁说的权利,全在于每位网民自己手中。诚然,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有着吸引更多“粉丝”的天然资本,然而,从长远看,能否取得更多公众的稳定关注,本质上取决于政府的发言质量,是否坦诚,是否贴近,是否有用。

“微”是一种琐碎的表达。140个字符容量限制,意味着寥寥数语即可成篇。这使不善言者增添自信,也决定了这个平台拒绝宏大叙事,拒绝长篇大论,拒绝高高在上。对于政府和机构而言,要在这个平台上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就必须抛弃公文式语言,适应这种平实的、人性化的交流,精思慎言,依靠有效的信息、坦诚的交流吸引关注,留住粉丝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这是国内某微博的广告语。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当原本需要“仰望”而略显“遥远”的政府机关化身为自己关注的列表中的一个普通的ID,政府机关便也具备了如同面对面朋友般的亲近与亲和感。政府微博上,一条条柴米油盐的信息可能显得细微甚至平淡,但在这种细微和平淡的交流背后,正是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政治文明的点滴彰显。                      选自2010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微博的本质的理解,符合作者所要强调的意思的一项是(    

A.微博是一种琐碎的表达,是有140个字符容量限制的片段式言说。

B.微博是一种人际交流新模式,以平等的交流方式区别于传统媒体。

C.微博是一种无时无地不在的即时通讯,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特征。 

D.微博是一种为人津津乐道的全新的媒体形态,传统媒体难以比拟。

2.下列对文中四句引文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是说传统互联网具有匿名性特点。

B.在微博上,没有人在乎你是机构还是个人,是说在微博上人人平等。

C.人人都有麦克风,是说在机构、名人之后,普通用户拥有发言权

D.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点明微博具有平等交流的实质。

3.下列对“‘是一种平等的力量的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政府和机构只要在微博平台上,就能更有效地发言,更有效地影响公众。

B.每位网民都有选择的空间,有自由选择发言者并予以关注的权利。

C.政府机关与普通网民细微和平淡的交流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D.在微博上,每个人、每个机构或组织都可以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甲)

  蓬生麻中,不扶白沙在,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士, 所以防邪而近中正也。

(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滫    渐:渐渐             B.白沙在    涅:黑土

C.深溪    临:面对             D.游必    就:接近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教使之    輮使之

②不扶     蟹六跪二螯

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3.(甲)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人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比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比喻人是可以塑造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      

B.不相师    耻:以……为耻

C.士大夫之    族:家族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糊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望矣

   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C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

   或师焉,或不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善假于物”。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生乎吾前               B.不拘于时

C.蚓无爪牙之利          D.圣人无常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