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旨在为被称为“渐冻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旨在为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募款的慈善活。各界名人纷纷参与,网络上晒出的“冰水湿身”视频受到网友热烈追捧。“冰桶挑战赛”迅速成为最热门的网络话题之一。

有人认为“冰桶挑战赛”是新颖且有实效的慈善活动;有人认为“冰桶挑战赛”为名人刻意炒作提供平台,早已偏离慈善的宗旨;有人认为“冰桶挑战赛”本身就不利于健康,不应该应用于慈善活动;还有人认为“冰桶挑战赛”已成为富人、名人的慈善,与平民无关……

“冰桶挑战赛”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参考例文 题目:“热”冰桶下的“冷”思考 冰桶挑战让地球村一下热闹了起来,短短4天时间,仅中国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筹集到的善款就已经超过200万元。不可否认,人们的热心为对抗渐冻人症、关爱渐冻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当慈善演变成风靡全球的“狂欢”,我们也必须冷静下来思考:慈善,是否已经背离了它的初衷? 慈善,本是人们善心的自然流露,而在这场“冰桶挑战赛”中,它却更多地成为人们攀比、炫耀的工具。“挑战”二字成功地撩拨了人们的攀比心。像那些一夜暴红的小游戏“围住神经猫”一样,通过社交网站的快速传播,满足了人们简单而虚无的愿望——吸引更多的关注。在这种巨大的需求浪潮里,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你有没有献爱心”,而是“你敢不敢来挑战”。慈善被无视,攀比才是重点。可怜的奥巴马总统捐了钱还要被网民们调侃“没胆量”,更是印证了这一点。慈善走到这一步,令人痛心。 从早期捐助者精心挑选着“没有最惨,只有更惨”的受助者,到今天参与者打着“慈善”的旗号为自己做秀,慈善沦为市场,被人们无止境地消费。100美元变成了比赛的入场券,筹集到的善款造就了惊人的票房,“慈善”被买家们一手打造成最热门的购物天堂。或许短期内这个市场会因大量“热钱”的涌入而快速扩张,可长期呢?可能重新变成干涸的鱼塘,谁也无法从中受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早在2011年,中国的孤儿人数就已高达71万,一场挑战赛能筹集的善款确实是杯水车薪。我们不可能为所有需要救助的人发起无数类似的“挑战赛”。就算可以,任何一个活动都总有保鲜期,过了就无法再达到同样的效果。 我们需要一个健全的体系去支撑慈善,而不是一次冰桶挑战。当社会出现了慈善的需求,必然是社会发展不到位,政府自然首当其冲。为什么帮助渐冻人的是民间组织而不是政府部门?为什么政府没有支持渐冻人症等罕见病治疗新药的开发?为什么捐助人总是找不到可信赖的、便捷的、高效的捐款途径和单位?只有完善的体系,才能使我们不再依赖“挑战”,才能确保慈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冰桶挑战难以再被复制,也不应再被重演。或许我们都应冷静下来反思,才能让这股突如其来的热浪变成持久温和的暖流。 【解析】 试题分析:所给的题目是热点时事类材料作文。这类作文在写作时既要紧扣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又不能人云亦云;既要多角度展开分析,又不能面面俱到,浅尝辄止。该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冰桶挑战赛在短短时间内为“渐冻人”筹集了数百万的善款,这显然是件好事,但这种挑战赛也引来了争议。我们应看到挑战赛更多地成为人们攀比、炫耀的工具,我们都应冷静下来反思,才能让这股突如其来的热浪变成持久温和的暖流。我们还应认识到政府在慈善方面的缺位和公信力的缺失,使其见解更为深刻。写作时可以在肯定冰桶挑战为慈善作出贡献的同时,运用批判性思维,着重分析其给慈善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慈善行为变成攀比、炫耀的工具;使慈善沦为市场,消解慈善的效果。还应高屋建瓴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健全的体系去支撑慈善。文章分析要有理有据,逻辑严谨,语言巧用修辞,富有表现力。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微作文。(10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名言警句(名人名言、诗词名句、歌词、台词等等)让我们获得精神的支持、心灵的慰藉,增长我们的智慧。请介绍一句你最钟爱的名言警句,并说明理由,不少于150字。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和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以个人习惯对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B作者认为,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有心灵,一些人因为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内心生活,所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心灵。

C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意思是说,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

D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找到真正喜欢做的事,从而拥有精神家园。

E本文通过记住回家的路这一形象说法,表现了在喧嚣嘈杂的社会生活中既要走出去建功立业,更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关注内心的生活,流露出作者对青年人的劝解和批评。

2.作者为什么说“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3分)

3.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4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联系你的生活积累或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2分)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荀子的文学创新

兴盛于汉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大特殊文体的赋,前人多从文体流变探其渊源,如“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文心雕龙·诠赋》。这主要是从汉赋形式的演变上,探求其受诗、骚等前代文学样式的影响与联系。但真正自觉地去进行赋的创作并对汉赋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个创赋人和奠基者,应该是荀子。

荀子是第一个以赋命篇的人。他的著作《赋篇》包括《礼》、《知》、《云》、《蚕》、《针》等五篇。其中,有对礼、知等抽象的精神产物的形象化描写,也有对云、蚕、针等具体事物的逼真摹写。在形式上,采用主客问答方式,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七言或多言,善用排比,韵散间出。在手法上,则铺陈回环,绘声绘色。这些都是后来汉赋作者所继承并发展的大赋特点,这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最早的赋。看来,荀子不仅是赋的创名者,也是赋作范式的创制者。这说明赋之最早出现应是荀子创新性文学实践的结晶。当然,赋体在汉代蔚为大观,类型繁多,其发端和起源,也不会是单一的。但荀子作为第一个自觉进行赋创作的人,应是体物赋的创始者。清人王芑孙在《读赋卮言》中说:“相如之徒,敷典摛文,乃从荀法。”说得更确切一点,就是所谓体物模型的典型的汉大赋是以荀子作赋之法来创作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还反映在他的作品《成相篇》上。该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以三三七加四七的句式,写出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例如:“请成相,世之殃,愚黯愚黯堕贤良……”从通篇来看,内涵丰富,亦论亦述。既用这种弹唱之词来阐发深刻的治国之理,又用来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在形式和表现上,则曲调简短,极富民间劳动的节奏感,且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辞尽意足之妙。荀子的这种文学创造,对后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宋以后勃然兴起的弹词正是继承了荀子所创制的这种弹唱文学的特点,才成为以叙说故事为主、深受民间喜爱的文学范式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动力,有其独特的文化之源。他“年十五游学于齐”,在齐国的学术文化中心稷下学宫曾“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春申君的推重和赏识。可见他的一生除曾短时游秦、赵等国谋仕不遂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齐、楚两国度过的。而在被孟子称为“王者之迹息而诗亡”的战国时代,“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当时的齐、楚两国,先后形成稷下和兰陵两个文化中心,形成肥沃的齐楚文学土壤。

荀赋五篇,全以隐语写成,说明其产生与隐语风习有直接关系。《文心雕龙·谐隐》中即有“楚庄、齐威,性好隐语”的记载,这说明齐、楚两国都有好隐语的风俗。而《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齐威王之时喜隐”,《新序》记载“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的事,也说明隐语在齐国可能已发展成一门系统的学问而有着更有效的传播。正像以隐语来写作的荀赋,只有在齐、楚这样丰厚的隐语土壤中才能培育一样,荀子的颇多文学创新成就,就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的时代结晶。

1.下列对文中《赋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篇》在我国文学史上应该是严格意义上最早出现的赋,它是荀子致力于创新性文学实践的结晶。

B《赋篇》内容丰富,对礼、知等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云、蚕、针等具体事物有着形象而逼真的描写。

C《赋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在形式和表现上,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辞尽意足之妙。

D《赋篇》以隐语写成,采用主客问答式,多以四言为主,善用排比,韵散间出,铺陈回环,绘声绘色。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A盛于汉代,汉受《诗》、《离骚》等前代文学的影响,是自觉全面地继承荀子的创作思想而形成的文学样式。

B汉赋蔚为大观,类型繁多,所谓体悟模型的汉大赋是其中的代表,荀子创造的体物赋应是汉赋的发端和起源。

C荀子《成相篇》的艺术创作范式,直接影响到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或阐发深刻的治国道理,或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

D荀子在齐国游学从教多年,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推重赏识,齐、楚两地的丰富阅历,对他的文学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3.请简要说明荀子的文学创新成就。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7分)

1)王安石认为古人观天地往往有得的原因在于:                       

2)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耻于互相学习是因为: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道出了自己不愿卑躬屈膝的心声:                       

                        ,使我不得开心颜!

4)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描绘了雨后城中的美景:                                   

5)屈原在《国殇》中表现战争残酷尸野遍地的场景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9分)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穷:失意,归隐。通:得意,出仕。

1.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下列诗句与“空知返旧林”中的“空”字意义相近的一项是(2分)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B“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秋叶独坐》)

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泛》)

D“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终南别业》)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一首赠友诗。诗题冠以“酬”字,应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作者再写此诗回赠给他。

B首联感慨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官场之事不再关心,表明作者追求隐逸生活,消极厌世的精神追求。

C颔联中“自顾无长策”反映了作者的苦闷,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能为力,只好归隐。

D尾联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又以不答作答,只勾勒出一幅韵味深蕴的画面,耐人咀嚼,发人深省。

3.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