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 马是人类最早驯(xùn)化的动物之一,无论在...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

马是人类最早(xùn)化的动物之一,无论在游牧文明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黄色的马为“骠”,黑色的马为“骊”,青黑色的马为“骐”,枣红色的马为“骅”,黑鬃黑尾的红色马为“骝”,黑色白蹄的马为“骓”……仅从根据颜色命名就可(kuī)见关于马的文化何其丰富。民间的养马之道、马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关于马的民俗习惯等等,相关知识,灿若【甲】晨星/星河

千金买马骨的国君,自比“ 老骥伏砺,志在千里”的曹操,以马姓为奖赏的赵惠文王……人们爱马,因为好马好比良才,因为老马存有壮心,因为兵强马壮就是实力。马革裹尸的马援,木牛流马的诸葛,青丝白马的侯景……冷兵器时代,人与马组成了最具威摄力的军事力量,朝代总是在马蹄下更替,几千年的刀光剑影中,没有任何动物像马这样深入地影响着人类历史。

随着岁月的【乙】流转/流逝和沉积,马从具象的物体,慢慢衍生出了抽象的文化:寻觅“    A   (千里马)”般的人才,期待“    B  青梅竹马)”的爱情,鄙夷“   C    溜须拍马)”的(xiàn)媚,羡慕“   D   厉兵秣马)”的境界,【丙】不耻/ 不齿“寒蝉仗马”的(què)懦;马也架起了中国与外域沟通的桥梁,从东汉白马自西域驮来佛经,到当今骑士文化占据荧屏……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不正确的是(  

A驯(xùn)化       威摄力

B窥(kuī)见       衍生

C谄(xiàn)媚      老骥伏砺       

D怯(què)懦       刀光剑影    

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晨星   流转   不耻            B星河   流转   不齿

C星河   流逝   不耻            D晨星   流转   不齿

3.填入A.B.C.D四处熟语或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里马   B青梅竹马   C溜须拍马   D厉兵秣马

4."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可作为“绝胜牛衣对泣时”上联的一项是(  

A马革裹尸还葬耳                B马革裹尸当自誓

C一朝马革裹尸日                D何需马革裹尸还

5.根据文意,填入丁处,最适合做结尾的一句是(  

A马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符号。     B马,已经成为世人喜爱的朋友。

C马已然成为文化艺术创作主体。     D马,已然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

6.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马的毛色是识别马匹的重要标志,多样的毛色中蕴藏着丰富的马文化。

B马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以至于评价功绩被喻为“汗马功劳”。

C如果将有关马的内容从我国的文化史中抽出,那许多文化典籍将会残缺不全。

D短文以马为素材,融具象的特点与抽象的符号为一体,既清晰明了又意蕴深长。

 

1.C 2.B 3.D 4.C 5.D 6.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读写汉字的能力。题中,A项的“威摄力”应为“威慑力”。C项的“谄”应读chàn;D项的“怯”应读qiè。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题中,“寥若晨星”喻指为数极少。“灿若星河”形容事物像银河中的星星一样多、一样灿烂;泛指为数繁多。此处应填“灿若星河”。“流转”,流落转徙或流通周转;“流逝”,像水一样的流去,亦形容势不可挡或形容迅速消逝。后文谈到“更替”,故此处应填“流转”。“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不耻”指不顾羞耻或不以为羞耻有失体面。此处应填“不齿”。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秣马厉兵”的意思是“磨快兵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不符此处语境,可填入“毁车杀马”或“废弃车马”,比喻归隐之意坚决。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依据平仄、对仗等知识审查各选项,再运用排除法排除其他错误项。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概括全文段内容,再结合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A项把马说成是“中华民族的符号”,显然夸大了范围。B项不符合全文内容。C项与文段内容无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题中,B项错误在于,说“(马)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显然夸大其词,原文无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旨在为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募款的慈善活。各界名人纷纷参与,网络上晒出的“冰水湿身”视频受到网友热烈追捧。“冰桶挑战赛”迅速成为最热门的网络话题之一。

有人认为“冰桶挑战赛”是新颖且有实效的慈善活动;有人认为“冰桶挑战赛”为名人刻意炒作提供平台,早已偏离慈善的宗旨;有人认为“冰桶挑战赛”本身就不利于健康,不应该应用于慈善活动;还有人认为“冰桶挑战赛”已成为富人、名人的慈善,与平民无关……

“冰桶挑战赛”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微作文。(10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名言警句(名人名言、诗词名句、歌词、台词等等)让我们获得精神的支持、心灵的慰藉,增长我们的智慧。请介绍一句你最钟爱的名言警句,并说明理由,不少于150字。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和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以个人习惯对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B作者认为,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有心灵,一些人因为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内心生活,所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心灵。

C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意思是说,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

D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找到真正喜欢做的事,从而拥有精神家园。

E本文通过记住回家的路这一形象说法,表现了在喧嚣嘈杂的社会生活中既要走出去建功立业,更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关注内心的生活,流露出作者对青年人的劝解和批评。

2.作者为什么说“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3分)

3.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4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联系你的生活积累或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2分)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荀子的文学创新

兴盛于汉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大特殊文体的赋,前人多从文体流变探其渊源,如“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文心雕龙·诠赋》。这主要是从汉赋形式的演变上,探求其受诗、骚等前代文学样式的影响与联系。但真正自觉地去进行赋的创作并对汉赋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个创赋人和奠基者,应该是荀子。

荀子是第一个以赋命篇的人。他的著作《赋篇》包括《礼》、《知》、《云》、《蚕》、《针》等五篇。其中,有对礼、知等抽象的精神产物的形象化描写,也有对云、蚕、针等具体事物的逼真摹写。在形式上,采用主客问答方式,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七言或多言,善用排比,韵散间出。在手法上,则铺陈回环,绘声绘色。这些都是后来汉赋作者所继承并发展的大赋特点,这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最早的赋。看来,荀子不仅是赋的创名者,也是赋作范式的创制者。这说明赋之最早出现应是荀子创新性文学实践的结晶。当然,赋体在汉代蔚为大观,类型繁多,其发端和起源,也不会是单一的。但荀子作为第一个自觉进行赋创作的人,应是体物赋的创始者。清人王芑孙在《读赋卮言》中说:“相如之徒,敷典摛文,乃从荀法。”说得更确切一点,就是所谓体物模型的典型的汉大赋是以荀子作赋之法来创作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还反映在他的作品《成相篇》上。该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以三三七加四七的句式,写出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例如:“请成相,世之殃,愚黯愚黯堕贤良……”从通篇来看,内涵丰富,亦论亦述。既用这种弹唱之词来阐发深刻的治国之理,又用来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在形式和表现上,则曲调简短,极富民间劳动的节奏感,且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辞尽意足之妙。荀子的这种文学创造,对后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宋以后勃然兴起的弹词正是继承了荀子所创制的这种弹唱文学的特点,才成为以叙说故事为主、深受民间喜爱的文学范式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动力,有其独特的文化之源。他“年十五游学于齐”,在齐国的学术文化中心稷下学宫曾“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春申君的推重和赏识。可见他的一生除曾短时游秦、赵等国谋仕不遂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齐、楚两国度过的。而在被孟子称为“王者之迹息而诗亡”的战国时代,“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当时的齐、楚两国,先后形成稷下和兰陵两个文化中心,形成肥沃的齐楚文学土壤。

荀赋五篇,全以隐语写成,说明其产生与隐语风习有直接关系。《文心雕龙·谐隐》中即有“楚庄、齐威,性好隐语”的记载,这说明齐、楚两国都有好隐语的风俗。而《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齐威王之时喜隐”,《新序》记载“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的事,也说明隐语在齐国可能已发展成一门系统的学问而有着更有效的传播。正像以隐语来写作的荀赋,只有在齐、楚这样丰厚的隐语土壤中才能培育一样,荀子的颇多文学创新成就,就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的时代结晶。

1.下列对文中《赋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篇》在我国文学史上应该是严格意义上最早出现的赋,它是荀子致力于创新性文学实践的结晶。

B《赋篇》内容丰富,对礼、知等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云、蚕、针等具体事物有着形象而逼真的描写。

C《赋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在形式和表现上,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辞尽意足之妙。

D《赋篇》以隐语写成,采用主客问答式,多以四言为主,善用排比,韵散间出,铺陈回环,绘声绘色。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A盛于汉代,汉受《诗》、《离骚》等前代文学的影响,是自觉全面地继承荀子的创作思想而形成的文学样式。

B汉赋蔚为大观,类型繁多,所谓体悟模型的汉大赋是其中的代表,荀子创造的体物赋应是汉赋的发端和起源。

C荀子《成相篇》的艺术创作范式,直接影响到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或阐发深刻的治国道理,或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

D荀子在齐国游学从教多年,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推重赏识,齐、楚两地的丰富阅历,对他的文学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3.请简要说明荀子的文学创新成就。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7分)

1)王安石认为古人观天地往往有得的原因在于:                       

2)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耻于互相学习是因为: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道出了自己不愿卑躬屈膝的心声:                       

                        ,使我不得开心颜!

4)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描绘了雨后城中的美景:                                   

5)屈原在《国殇》中表现战争残酷尸野遍地的场景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