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平衡性基本特质 “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平衡性基本特质

“文化生态模式”是指维护文化生态生存、绵延的根本律则与运行机理。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基本的世界图式可名之为“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图式,表现出的平衡性是其颇为独异的一个理论特质。

所谓平衡性,即将万物走向和谐看作是一个趋向于生机平衡即事物的构成要素之间和谐共处、共生并形成相对稳定、协调之均势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就世间万物的基本存在要素而言,它们均是由既相区别又相渗透从而形成两方面即阴阳构成的。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宇宙、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阴阳二气的产物。阴阳二气又是互相渗透的。阴阳互渗互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需、调协而生化万物,成为中国哲学世界图式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本身即是相互渗透的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看作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其二,就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亦体现为阴阳之间在相互对峙的平衡中通过此消彼长的不平衡而走向新的平衡的过程。换言之,亦即将事物的变化发展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国哲学的这一理论特质在作为理解天地宇宙之基本观念框架的“阴阳五行”论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其三,就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价值取向来看,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即构成事物的诸要素均合理合度的状态。《周易》开启了中国哲学“尚中”的价值取向,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中庸”、“中道”、“中和”、“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如果说中国哲学中的“中和”理念是以中求和的话,那么,“中庸”则至少包含了为人处世以“适度”(无过无不及)为原则,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上的和谐统一(和而不同)、随时而中(时中)等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其中所追求的,不仅是有机的平衡,而且是动态的平衡。            (节选自2005年8月9日《光明日报》)

1.下面对中国哲学“阴阳”概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阴阳是存在于世间万物中共生的一对相对稳定的基本要素。

B阴阳二气是互相渗透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C天地宇宙、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二气相需、调协而产生的,概莫能外。

D阴阳之间的均势必须平衡而稳定不变,这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万事万物均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之间相互协调又相互对峙。

B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相互间由平衡到此消彼长的不平衡再达到新的平衡。

C中国哲学用相生相克的“阴阳五行”论来推算事物的变化发展、包括人的命运的发展动态。

D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独异的一个平衡性特质,就是追求动态的平衡。

3.对中国哲学“中”的理念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中国哲学的“中”就是取中间路线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以使事物的诸要素构成合理合度的状态。

B在事物发展趋势的价值判断上,中国哲学走的是“尚中”之路,其源头可上溯到《周易》。

C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形成了包括 “中庸”、“中道”、“中和”、“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内容极为丰富。

D“中庸”是中国哲学一个“中”的重要理念,强调无过无不及,为人处世要适度。

E.中国哲学主张以中求和,又强调和而不同,因而这样矛盾的各要素要寻求整体的和谐统一,只能是一个矛盾互补的过程。

 

1.D 2.C 3.AE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D项错误在于,阴阳之间的平衡和稳定只能是协调的、相对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D项错误在于,C项错误在于,“阴阳五行”论是中国哲学理解天地宇宙之基本观念框架,用相生相克的五行来推算事物和人的命运是星相家的做法。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A项错误在于,“中”不是“取中间路线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E项错误在于,“以中求和”与“和而不同”并不矛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诗文原句填空(8分)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用“鸟”“鱼”自比,表现自己渴望摆脱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这两句诗是                                    

②“日”也是古诗中常见意象,李白“                 ,空中闻天鸡”写出了日色的明丽;王昌龄                 ,红旗半卷出辕门”写出了日色的昏暗。

③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比如王羲之“永和九年,                 ”记兰亭修禊;苏轼“之秋,                ”赋赤壁之情。

④王安石“其下平旷,              ”写出褒禅山前洞之景,陶渊明“木欣欣以向荣,                 ”绘出春之生机。

 

查看答案

菊作为古诗中的常用意象,常被不同的诗人赋予不同的意蕴。像这样的意象还有很多,如“月”“柳”“雁”“江水”等,请任意选取一种意象,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品析其意蕴(品析其某一种意蕴即可)。(200字左右)(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两题。(6分)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①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②青帝:司春之神,主管春天时令的神。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极言菊多,勾画出了 “孤高绝俗”的菊花形象。

B第二句写菊花凌寒盛放,散发清香,却得不到欣赏。

C第三、四句运用想象手法,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D本诗起句平实,结语豪壮,给人以不同凡俗之感。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2.黄巢的《题菊花》和郑谷的《菊》同是咏菊诗,但表达的情感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时诸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名也。虽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资,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①,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从驾黄甲马军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②,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③,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释】①邺:地名。②露刃注矢:刀剑出鞘,把箭搭在弓上。③五坊:皇帝饲养猎鹰猎犬的官署。善友,人名,在五坊任职。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高其名也              优:优伶,乐工  

B.虽优进,而尝有军功      以:凭借

C.复欲何                           

D.从驾黄甲马军于宣仁门    阵:阵地,战场

2.下列对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   

B.罄尔之资——花光你们的钱财。

C.谋扼关以为拒——打算扼守汜水关,认为可以抵挡李嗣源。

D.踣于绛霄殿廊下——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庄宗最初提拔任用郭从谦,不仅仅因为他是伶人,也因为他曾经立有军功。

B.当郭从谦叛乱、庄宗仓皇逃离到洛阳之时,李嗣源趁机率叛军攻打兴教门。

C.靠迎合他人往上爬的人可能得意于一时,不会得意一世,郭门高就是一例。

D.本文记述伶官郭门高败政乱国的史实,意在为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

4.结合原文简要回答郭从谦鼓动军士“欲为乱”的原因。(4分)

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五谷不收谓之饥。(取材于《墨子·七患》)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探春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  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 

B.《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诸葛亮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D.《堂吉诃德》中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但他受主人美好理想的感染,心胸也逐渐开阔起来。任海岛总督期间,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爱憎分明、光明磊落。他的言行完全体现了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政的人文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