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陆》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语诸侯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委:丢弃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 恙:祸患
2.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4.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靡有朝矣。(《诗经·氓》)
(2) ,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
(3)桂殿兰宫, 。(《滕王阁序》)
(4)苟非吾之所有, 。(《赤壁赋》)
(5)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爱莲说》)
(7)越明年,政通人和,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9)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0)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认知、体验、感悟是使我们思想成熟起来的支柱。生活需要体验,更需要用心用脑去体验。请以“体验”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①要有凸显感受;②叙事要有波澜起伏;③描写要运用多种方法;④书写规范,工整清晰,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不计。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下联内容: 红雨 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