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 论语》 、《 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 子曰:“盖有...

阅读下面的《 论语》 、《 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习之。多见而识之。”(《 论语· 述而》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 公予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 .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我评,而且要对批判者心怀感激。

C .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柱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 .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示例: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 分)

(1)曹操借谁的宝刀刺杀董卓,又为什么向董卓献刀?请简述“曹操献刀”的故事。

2)赵云重现长坂坡的风范,刘备为何赞扬“子龙浑身是胆”?请简述这一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空题  6分

(1)“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是对__________的概括?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豫州’当是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其中的“豫州”是_______ “卧龙”是__________本诗写的____________情节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 .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糜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糜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  

B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之地,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有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C .关羽往河北找刘备,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水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在张飞占据的古城外杀蔡阳:这就是“过五关斩六将”。

D .孔明屡次令人挑战,司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妇人的丧冠----巾帽,外加妇人素缟衣服,写了一封书信,用大盒子装了,送到魏寨,嘲笑司马懿甘愿守巢窟畏刀避箭,与寡妇没有什么区别。司马懿看完书信,忍住愤怒,佯装大笑,接受衣服,并重赏了来使。

E .曹操被朝廷封为镇东将军后,便派人去接父亲。曹家一行四十人余人经徐州往兖州而来。徐州太守陶谦设宴款待,并派兵护送。这些将士都借机巴结曹家,一路上极力讨好曹太公,并把他们安全送达曹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 分)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苏辙《六国论》,回答后面的问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五倍之地                         不赂者赂者丧

B.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不免于灭亡

C.子孙视不甚惜                       有韩、魏

D.赵尝五战                       燕、赵拒之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相同的是( 

A窃天下诸侯      B发愤西     

C 来于秦          D 削月割,以趋于亡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以攻山西千里之秦千里”作“秦”的定语,意指秦国幅员辽阔,实力雄厚。

B.“世家”指司马迁的《史记》中君王的传记。

C.“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中的“出身”是家庭成份或个人来历的意思

D.本文苏辙立足六国“不知天下之势”这一点,从战略进行理路详明的辩论,意见扼要而中肯。这种明辨六国是非曲直的见解,显然有超越前人之处。

4.结合苏洵和苏辙两兄弟的《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表现在哪里?

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2分)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2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常为之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