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9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9分)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歪,斜

B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 盘绕

C.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

D.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片刻

2.下列各句与“何为其然也”文言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而今安在哉        

D.固一世之雄也

3.找出与例句“顺流而也”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乌鹊

B.二世

C.西望夏口                 

D.使不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A 2.C 3.B 4.(3分)寄托蜉蝣一样的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或译为“(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般是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查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翻译题。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也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办法:字形结构分析法、声音的通假、句内语法结构、对称的句式。A项“正襟危坐”今天依然在用,可以联系今天的意思。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意思是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所以“危”意思是“正,端坐”。故答案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例句“何为其然也”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为何其然也”;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表被动,是被动句,也是状语后置句;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所以是状语后置;C“而今安在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常常前置,所以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而今在安”;D“固一世之雄也”中“固……也”表判断,所以是判断句。故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判断活用的依据主要有:句中的位置、前后词语的词性。例句“顺流而东也”中的“东”因其前有连词“而”同时其后又没有动词,所以“东”必须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东去(东下)”;A.C.D因方位名词后都有动词,同时方位名词都放在主谓之间,所以都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分别解释为“向南”“向西”“从上面”;B“乳二世”因是名词+名词,所以第一个名词要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喂养”。故答案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这是文言文翻译题。文言文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一般要求直译,尽量逐字落实。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蜉蝣”,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沧海”,大海。因是比喻性的句子,所以有的地方可以意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A.月亮勾起诗人绵绵情思,故乡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隐喻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B.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说明故乡曾给诗人留下一些并不美好的回忆。

C.将“乡愁”凝结在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上,表明“思乡之情” 永远鲜活,不会因人的老去而渐失。

D.全诗选取笛声、月亮、树等生动的意象,构成深沉而悠远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思乡的忧伤和苦闷。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的题目象征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坠落”,大快人心,而且透出作者嘲讽之意。

B.《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在客观记述事实的基础上,有适当的描写,作者用眼前的实物实情,痛斥了令人发指的德国法西斯暴行,但由于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所以字里行间不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C.《死水》完美体现了诗人所说的“三美”,即:实现了“节的匀称,句的均齐”,在视觉上有一种整饬的“建筑美”;在修辞状物上又极富鲜明的色彩感和画面感,从而形成绮丽动人的“绘画美”;在音乐性上,读来音节铿锵,富有节奏感,形成“音乐美”。

D.《雨巷》全诗采用象征手法,描绘江南小镇“雨巷”图景,诗中的“雨巷”“独行者”“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作者用“丁香一样地”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顷,持一象笏至         凌万顷茫然

B.当其欣所遇             其制稍异

C.能足音辨人             犹不能之兴怀

D.扣舷                 呱呱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         如:到……去

者如彼           虚:缺  

莫消长也           卒:最终

B.舅母志             夺:改变

   不名节             矜:怜惜

   告诉不许             告诉:向上官申诉

C.室始             洞:明亮

   凡变矣             再:第二次

某所,母立于兹     而:然而

D.列坐其             次:旁边

   舍万殊             趣:兴趣

固知死生为虚诞     一:一样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里,住着一对世纪老人,两人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却相濡以沫度过了83个春秋。

B.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文化,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集中精力和安排有限的时间。

C.她是一名普通而坚强的中国女性,丈夫不幸早逝,一个人含辛茹苦带大了五个孩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D.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