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古至今,我国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篇章。请从《苏武传》《张衡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古至今,我国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篇章。请从《苏武传》《张衡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三篇课文中任选一篇,用对联的形式概括文章的内容,每联不少于7个字(4分)

篇目:       

对联:       

 

示例: 《苏武传》:人在异域未忘祖国真义士,身处绝境不辱使命大丈夫。 漠视威胁坚贞不屈忠肝义胆,冷对利诱贫贱不移高风亮节。 北海牧羝十九载,节难辱;华夏留芳千百世,气长存。 《张衡传》:上知天文,观星辰北斗之位;下知地理,识大地发怒之威。 上通文下通理可称完士,入奉主出奉民得谓贤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齐心抗强敌,文武协力保国家。 负荆请罪,能伸能屈,方显英雄本色;完璧归赵,有智有勇,大展谋士风流。 一文一武,共担国家重任;一将一相,同保社稷安康。(对联工整2分,内容符合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对联题,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是: 首先要注意审题。话题式对联题虽然强调了开放性,但其给出的话题,又是确定开放空间的一个限度。所以,我们必须仔细审题,确定对联应涉及的内容,保证其内容在话题范围之内。如: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努力拼搏,获得金牌第二的好成绩,请以此为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字数在20字以内。此话题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雅典奥运会、中国、胜利,所以,“海外创佳绩,国内添光辉”,海外、国内指代不明,是跑题的。 其次“大题小做”,拟写上联,并匹配下联。话题式对联题给出的话题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其涵盖面较广,如果就话题而论话题,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大题小做”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小”,就是具体、典型,我们可以寻找和这个话题相关的人、事、物,或者强调这个概念的功能、作用,以此为内容,衍生上联,再匹配下联。 如以“恒心”为话题,可想到有愚公移山、老妇磨杵的故事,可拟成以下对联: 愚公移山功在不舍,老妇磨杵成于永恒; 再次,疏通文句、检查结构、锤炼字词,增加对联的表现力。 话题式对联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语言表达题。明白晓畅的文意、精炼准确的用词、优美文雅的表达应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拟写出对联之后,应检查文句是否通顺,上下联的词性、结构、平仄是否符合要求,所用文字是否精当等。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窦娥临刑前许下了哪三桩誓愿?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加以概括。这三桩誓愿有两桩即时应验了,还有一桩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验证,这是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窦娥冤》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桩誓愿:            (1分)

写作手法:      (1分)

表达效果:                 

                    (2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4小题)。

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

余秋雨

在欧洲,有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那就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作者。

他的生平,连随口讲几句都很不忍心。

他只上过中学,无钱上大学,23岁当兵,第二年在海战中左手残废。他拖着伤残之身仍在军队服役,谁料4年后遭海盗绑架,因交不出赎金被海盗折磨了整整5年。脱离海盗后开始写作,后因父亡家贫,再次申请到军队工作,任军需,又因受人诬陷而入狱。出狱后任税吏,又第二次入狱,出狱后开始写《堂吉诃德》。但是就在此书出版的那一年,他家门前有人被刺,他因毫无理由的嫌疑而第三次入狱,后又因女儿的陪嫁事项再一次出庭受审……

总之,这位身体残废的文化巨人有很长时间是在海盗窝和监狱中度过的,他的命运实在太苦了。《堂吉诃德》已经出版,而且引起广泛轰动。但是,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法官,明明知道他的文学才华却不愿凭着一点良知,认真审查他遭受的灾难,给他一点点起码的公平。

当时的西班牙与英国不同,没有让只读过中学的塞万提斯像莎士比亚那样受到一批“大学才子”的审判,审判他的是真的法庭。然而正是这些真的法庭,使他联想到绑架了他5年之久的海盗,他们也有事没事就审判他。

当海盗的审判与法庭的审判连在一起组成他的人生过程时,他不能不摇头苦笑。

我一时想不出世界上还有哪位作家比塞万提斯承受过更多的苦难。他无法控诉了,因为每一项苦难来自不同的方向,他控诉哪方?

因此,塞万提斯开始冶炼苦难。一个作家,如果吞入多少苦难便吐出多少苦难,总不是大本事,而且这在实际上也放纵了苦难,居然让它囫囵出入、毫发无损。塞万提斯正恰相反,他在无穷无尽的遭遇中摸透苦难的心窍,因此对它既不敬畏也不诅咒,而是凌驾于它的头上,俯视它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反躬自问。

终于,他的抵达正是另一个人物的出发,那就是骑瘦马、举长矛的堂吉诃德。这是塞万提斯用自身苦难铸造成的,由此证明他已彻底降伏苦难,获得了一种人类学上的读解。

堂吉诃德一起步,世界破涕为笑。

于是,塞万提斯也就在至高层次上诠释了漫画和寓言

前一段时间我在马德里看到了塞万提斯的纪念雕像,雕像的下前方便是堂吉诃德的骑马像,后面还跟着桑丘。堂堂一国的首都在市中心以群雕方式来纪念他,而且把这个纪念广场以国名相称,叫做西班牙广场,我看在规格上已超过莎士比亚。这片土地以隆重的骄傲来洗刷以往的无知,很可理解。但遗憾的是,堂吉诃德和桑丘的雕像过于写实,就像是用油画的笔法描摹一幅天才的漫画,成了败笔。德国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曾娓娓论述,由史诗转换成雕塑是一种艰难的再创造,可惜西班牙历来缺少莱辛这样等级的理论家。

西班牙广场上的这组雕塑,塞万提斯为白色,堂吉诃德和桑丘为黑色。白色的塞万提斯天天注视着眼前黑粗笨拙的这一对宝贝又会暗笑,就凭你们这模样怎么还能流浪远方,把苦难流浪成寓言?

塞万提斯晚年看到了别人伪作的《堂吉诃德》第二卷,于是赶紧又披挂上阵与文化盗贼搏斗,方式也就是赶写真的第二卷。真的第二卷出版次年,他因水肿病而去世。

说莎士比亚是一个假人,给塞万提斯一本假书,看来异地同理:都想否定他们的真实存在。他们太使周围垂涎,太使周围不安。

直到两百多年后,德国诗人海涅指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海涅眼里,只有这三头统治,只有这三座高峰。但是歌德出生太晚,并世而立的只有两头,同在欧洲,却隔着大海,当时两个国家还对立着。

我前面已经说过,似乎是上帝的安排,戏剧家莎士比亚戏剧性地在自己的生日那天去世,使4月23日成为一个奇怪的日子。谁知还有更奇怪的事情,似乎又是上帝,也只能是上帝,觉得两座高峰不能独遗一座,居然把塞万提斯的去世也安排在同一天!

那么,1616年的4月23日,也就变得更加奇怪。

当时,无论是英国的斯特拉福,还是西班牙的马德里,都没有对他们的死亡有太大的惊讶。人类,要到很多年之后,才会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山崩地裂,但那已经是余震。真正的坍塌发生时,街市寻常,行人匆匆,风轻云淡,春意盎然。

1.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几次提及莎士比亚,说明了塞万提斯同莎士比亚一样具有传奇性和伟大的成就,而他的成功的背后却付出了比莎士比亚更多的辛酸。

B.堂堂一国的首都在市中心以群雕的方式纪念塞万提斯,说明西班牙人一直很看重塞万提斯。

C.西班牙广场上白色的塞万提斯注视着眼前黑粗笨拙的这一对宝贝暗笑,作者提及此处,主要目的是讽刺雕刻家技艺的拙劣。

D.塞万提斯的一生,受尽了磨难,然而也正是这些不幸成就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E.本文通过对塞万提斯一生经历的概述,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2.本文标题为“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请简要概括塞万提斯哪些方面让人心疼?(4分)

答:                   

 

3.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①终于,他的抵达正是另一个人物的出发,那就是骑瘦马、举长矛的堂吉诃德。

答:                   

 

②于是,塞万提斯也就在至高层次上诠释了漫画和寓言。

答:                   

 

4.联系全文谈一谈塞万提斯被后人敬仰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体会?请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见解。(8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5个小题作答,共5分)

(1)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

(2)念去去,千里烟波,     

(3)人生如梦,       

(4)莫听穿林打叶声,     

(5)      ,尽西风,季鹰归未?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7)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      ,到黄昏,点点滴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共8分)

菩萨蛮(宋·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絮飞,离人犹未归。

1.在文学史上,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被后世所激赏,殊不知叶诗正是化用了比自己早近一个世纪的魏夫人的“出墙红杏花”。其实,本词所写之景历来便为人所称道,请就上片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4分)

答:                   

 

2.词的下片于写景之中着力于叙事抒情,试分析下片人物形象及其情感。(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卿足下:

陵自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简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负国恩,为世所悲              身:身体

B.策疲乏之兵,新羁之马          当: 抵御

C.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          北: 败逃的敌人

D.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      引: 后退、退兵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李陵不免于失败的一组是(3分)

①五将失道,陵独遇战         ②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③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④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⑤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⑥兵尽矢穷,人无尺铁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苏武归国享受殊荣,而自己留在匈奴蒙受耻辱,李陵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自己出生于中原礼仪之邦,此后只能终老于蛮夷之地,实是令人伤怀。

B.李陵认为自己功大罪小,朝廷不能明察其苦衷,所以他从未考虑过杀身明志;在异族左右劝勉言欢之后,他与汉朝实已一刀两断、恩断义绝。

C.李陵在五将失道独遇匈奴之时,以五千军对敌十万竟能追亡逐北斩其将帅,三军将士视死如归,后又以一当千,最终失败,也可谓形格势禁,迫不得已。

D.李陵用范蠡不为会稽之耻殉国、曹沫不因三败之辱自杀卒复仇报辱来说明自己也曾欲仿效前贤,奈何自己志向未及实现,而怨谤已起,亲人被戮。

4.下列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9分)

(1)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选自苏轼《答谢民师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