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回答问题。(10分)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 昱 好...

阅读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回答问题。(10分)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       。(2分)

2.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答:                                            

3.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4分)

答: 

 

1.七言绝句(七绝) 别(2分) 2.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4分) 3.“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4分,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别”是告别、辞别之意,表明这是一首离别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首句先写湖上旧居的春日风光好,后三句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所用的拟人化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照玄上人诗集序

(明)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 。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之栖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职废,于是夸毗戚施之徒,悉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惽惽怓怓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焉。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①太师:古代乐官之长。②夸毗戚施:比喻谄谀献媚的小人③惛mǐn惛怓怓(náo):惛,糊涂;怓:吵闹。③梧槚(jiǎ):梧桐与山楸,比喻人才。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峭如苍松之栖                  :通“悬”,陡峭

B.是故先王以之风俗                :考察

C.而至于宋                        流:流传

D.故为序其                      端:原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见于言外                       三人行,必有我师                         

B.诗将其谀                       十五城请易璧

C.定轻重众人                       州司临门,急星火

D.有伯乐后识马                     有知,其几何离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A.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B.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C.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D.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3分)

译文:                                                                                                                                    

(2)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分)

译文: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橇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驻扎

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C.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  向:朝着,面向

D.项王身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项王上马骑                   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B.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不忍杀之,赐公

C.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罪也    亡我,我何渡为

D.诸君快战                     若德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东城,部下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斩二将,杀数十百人,叱退汉军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江,最后自刎而死。

 

查看答案

《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查看答案

下面这首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诗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  ②凤去台空江自流  ③吴宫花草埋幽径 ④三山半落青天外

⑤晋代衣冠成古丘  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⑦凤凰台上凤凰游 ⑧一水中分白鹭洲

A.②⑦①⑥⑤③④⑧           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

C.⑦②④⑧⑤③①⑥           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

 

查看答案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①韩愈    ②班固      ③屈原     ④苏轼

B①韩愈    ②司马迁      ③屈原     ④李清照

C①欧阳修    ②司马迁      ③贾谊     ④苏轼

D①欧阳修    ②班固      ③贾谊     ④李清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