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身边的光污染主要...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身边的光污染主要有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为从根本上解决光污染问题,应结合实际制定最严厉的反光污染法。在开拓防范光污染的新兴产业方面,也大有可为。

    ①这是因为已有的城市建筑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改造。

    ②烈日下驾车的司机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墙反射光的突然晃眼,很容易诱发车祸。

    ③白亮污染是指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建筑物的反光墙面和各种涂料装饰等反射光线,白亮炫目。

    ④除非这些建筑物寿命到期被拆除,或者等到有新研制的防护措施问世。

    ⑤这种污染短期内很难得到全面遏制。

    ⑥长期在白亮污染的环境下工作或生活,会引发视力急剧下降、心烦意乱、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症状。

A.①④③⑤⑥②    B.②⑥③⑤④①    C.⑤③②⑥①④    D.③⑤①④⑥②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本段文字的总体思路:何为白亮污染——白亮污染很难防治——白亮污染的严重危害——如何解决光污染问题;同时注意句子、词语的前后关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电视剧的片尾,呈现出如下字幕——谨以此片献给民族解放牺牲的英雄们,揭示了剧作的主题。

    B.艺术创新是要有资本的,一是要有条件,可以去“折腾”,去“作”;二是必须敬仰传统,把前人的精华保留下来。

    C.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可他对长眠地下的战友的怀念之情却越发历久弥新,常常一个人来到纪念碑下,一坐就是大半天。

D.这封信,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她积极热情的生活态度一点点冷却,直至完全破灭的全过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退休以后,老叶迷上了书法和篆刻,不仅到老年大学上课,还四出旅游,收集各种碑刻拓片和篆刻石料,      

    ②近几年,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东北人甘当“候鸟”,从东北飞到海南岛过冬。他们在阳光灿烂的沙滩上漫步,看蓝天大海,真有点       了。

    ③今年春节,这对老夫妇的儿女从天南海北赶回父母身边过年。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老两口都      

A.乐不可支   乐此不疲   乐不思蜀

B.乐此不疲   乐不可支   乐不思蜀

C.乐不可支   乐不思蜀   乐此不疲

D.乐此不疲   乐不思蜀   乐不可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方成,一个幽默的符号

侯军

    方成原本不姓方,他常戏言自己是孙悟空的本家;方成原本也不是学漫画的,他在大学学的是化工,正牌的理工科,没想到这辈子化工没学成,反倒直接上岗,当了一辈子“画工”——这就叫“歪打正着”。

    方成的漫画充满幽默感。几十年间,他以画笔为投枪,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如棉裹铁,如锥画沙,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锋芒毕露,剑拔弩张,但是其深刻性和幽默感却如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画的那些国际时事漫画辛辣锐利,时效性和艺术性并重,给上一代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改革开放之后,他以漫画领风气之先,鞭笞丑恶,讽刺弊端,为拨乱反正革故鼎新鸣锣开道,《武大郎开店》等作品,一经面世,立即风靡全国,成为新时期讽刺漫画艺术的经典之作。方成善于将特有的机智和狡黠蕴藏在简洁的画面中,令人读后在会心一笑之余,更领悟到深蕴其间的批判意味。幽默,无疑是方成漫画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方成的语言行事也充满幽默感。前些年,生病住院了,要开刀。医生在手术之前嘱咐他,手术之后只能吃流质。他大声答应:“行,全听您的!”可是医生一走,就自个偷着藏起一个馒头,说是留着手术之后先“垫补垫补”肚子。孰料这个“作案动机”还没实施,就被人赃俱获,未遂。医生也不让吃肉,他偏说“生病的人更要吃好,不吃肉,那病能好吗?”酱排骨酱肘子,都让朋友买了来,偷偷藏在病房的小柜子里。手术之后,护士和家人要把他从手术车上往病床上抬,他却在被子底下说话了:“你们别乱使劲儿,听我口令:一、二、三!”得,大伙笑得全泄劲儿了。

    方成的幽默感人尽皆知,可方成的“幽默学”却鲜为人知。他与相声大师侯宝林是多年挚友,更是艺术同道,两人时常在一起切磋幽默艺术的课题,侯宝林先生去世后,方成独自承担起创建中国式幽默学的历史使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先后出版了10多本专论幽默的著作,还把讲座开到了大洋彼岸,在美国巡回了一圈,专做幽默学的报告。他让人在哈哈大笑之余,豁然醒悟:“哦,原来幽默不光是逗个乐子,它还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独特个性的折射,还应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哇,了不起的方成先生!”

    方成真正了不起的是,他的幽默天性却是以一生的颠蹶坎坷打底的。早年遭逢战乱,颠沛流离,衣食无着,曾一度流浪到上海、香港等地鬻画为生。他常说,画漫画本是为了养家糊口。好不容易解放了,方成在报社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步入正轨,然而好景不长,随后爆发的“文革”浩劫,致使同为漫画家的妻子受迫害含冤而去,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从此,方成又当爹又当妈,拉扯着孩子艰辛度日,其窘迫困苦可想而知。或许正是这些苦难和艰辛,教会了方成以微笑来面对人生,使得他的幽默超越了一般的诙谐和滑稽。他常说,幽默不是挤眉弄眼,幽默是智慧的自然流露,是自信的个性显现,在曾经多灾多难的中国,老百姓的幽默多是含泪的微笑,是面对苦难的豁达和乐观。每当谈起这些话题,他的面容会立即严肃起来,语调也变得格外庄重。

    方成已然是功成名就,照理说,他尽可以独享这份“一览众山小”的荣光。但是他不,他要与众人分享。于是,他出画集,要带上已经故去多年的老友钟灵一起出;办展览,要带上年龄与他正好打个对折的学生王林一起展。当然,我也有幸成为被方成“带着玩儿”的一个晚辈,我的纪实散文集《那些小人物》就是被方成“催逼”了10年才写出来的,方老还自告奋勇为这本小书绘制了全部漫画插图。

    方成已经96岁高龄,依旧笔耕不辍,每天用毛笔画漫画,用电脑写文章。一生的曲折跋涉,化作书斋里的风静潮平。我在送给老人家94岁生日的生日蛋糕上写过一句话:“方老永不老!”他看后,开怀大笑。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8日第24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方成(1918.10-)原名孙顺潮,祖籍广东中山,生于北京。漫画家、幽默理论研究者,与丁聪、君武被并称为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是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晚年独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侠义之士,在他的笔下皆栩栩如生,神态逼真。(据搜狗搜索“方成”词条写成)

②方成的家洁净整齐,会让人以为家中有个能干的家庭主妇,但方成先生是一个人住。1977年6月17日,方成在“文革”中犯上严重抑郁症的妻子陈今言突发心肌梗塞辞世,至今已经37年。37年来,他一直铭记着与妻子一起度过的相濡以沫的岁月,一直在心中埋藏着对妻子的不朽爱情。(据搜狗搜索“方成”词条写成)

1.下列对有关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方成生性幽默,对这一点,他既自知又自得,所以常对人戏言自己是“孙悟空的本家”。

    B.方成以画笔为投枪,针砭时弊,激浊扬清,锋芒毕露,剑拔弩张,而其深刻性和幽默感却又如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C.方成善于将特有的机智和狡黠蕴藏在简洁的画面中,上一世纪,他创作的国际时事漫画,还有新时期那些领风气之先的杰作,都体现了幽默的艺术特色。

    D.住院开刀时偷偷藏起馒头和肉食,手术后护士和家人把他从手术车上抬回病床时,他竟自己喊口令,这些生活细节,反映了方成行事的幽默感。

    E.学化工的做了一辈子的“画工”,96岁高龄仍笔耕不辍,最后与丁聪、华君武并称为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在艺术界的声誉,决非浪得虚名。

2.为什么说方成的幽默天性“是以一生的颠蹶坎坷打底的”?请依据材料简述理由。(6分)

3.方成先生不仅画技精湛,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还具有许多值得褒扬的精神品格。试结合材料,对这些精神品格作概括说明。(6分)

4.文中说:“方成的幽默感人尽皆知,可方成的‘幽默学’却鲜为人知。”依据材料所述,简要分析说明方成的幽默感与方成的“幽默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祭狼

申平

孟和巴特决计要干掉敖包山上的那几只狼,起码也要把它们赶跑。

孟和巴特也知道狼的身份现在不一样了,成了保护动物了。特别是敖包山上的这几只狼,它们刚刚从遥远的地方迁来,简直就成了草原上的稀罕物。可是那些家伙也太猖狂了,竟然接二连三地吃了他十来只羊。他也把情况向领导反映过了,但是他们道理讲了一车车,就是不采取行动保护牧民利益。好,你们不管,我自己来管!

孟和巴特开始准备打狼的工具,选来选去他选中了一条扁担。这扁担紫色的木头,很结实,在手里耍了几下,很合手。孟和巴特搞不到枪,刀又太短,他觉得扁担最为合适。这天一大早,他独自骑马向敖包山跑去。

    刚刚八月,草原早晨的风已经很凉。孟和巴特打马冲上山顶,举目四望。但见草原浩瀚无边,风吹草低,牛羊片片,却不见半只狼的影子。孟和巴特下了马,拿起扁担,大踏步向山下的几条沟走去。他横握扁担,一条沟一条沟仔细搜索,但是除了发现了一些狼粪,还是没有发现狼的影子。

    孟和巴特有点失望地从沟里钻出来,突然发现不远处的一片树林旁,有什么东西在草地上蹿蹿跳跳。他手搭凉棚望过去,不禁打了个冷战:是狼!只见几条狼分工合作,正在围捕野兔。这几年草原上的野兔和黄鼠大量繁殖,给牧人带来很多麻烦,现在狼倒装起好人来了!孟和巴特大吼了一声:坏东西,哪里走!手提扁担猛冲过去。听见人吼,几只狼停止捕猎,一起朝这边张望。其中一只狼突然把嘴巴伸向天空,发出一声凄厉的嚎叫,好像在恐吓孟和巴特。但是巴特却走得沉着冷静,雄赳赳,气昂昂,仿佛身后跟着千军万马。野狼从来没见过这么胆大的人,被震慑住了,纷纷掉头朝树林里逃窜。只有一只狼原地不动,它就是刚才嚎叫的那只狼。它居然蹲坐在地上,目露凶光盯着孟和巴特。

    狼和人的眼睛紧紧胶着在一起。在只差十多步的时候,那只狼才起身逃跑了。但是它跑跑停停,还不断扭头看着孟和巴特。这显然是只头狼,个头大,身体壮,孟和巴特看见它眼神复杂,但他读出的却是讥笑:来呀,你敢来吗?孟和巴特突发一声喊,高举扁担追了上去。头狼也马上奔跑起来,后腿一颠一颠地装瘸。一直追到一片林间空地上,头狼不跑了,转过身来跟他对峙。

    人狼大战一开始,孟和巴特才知道选择扁担错了:扁担太宽,打在狼身上缺少杀伤力;头狼信心大增,一跳两三米高,嗖嗖地从孟和巴特头顶上窜过,每窜一次就往他身上撒一股尿,搞得他全身骚臭。孟和巴特气急败坏,东扑西打,扁担不是打空就是没使上劲,只一会工夫,就气喘吁吁的了。头狼突然一口咬住他的扁担,就像拔河一样和他抢夺起来。头狼的劲头好大,孟和巴特的扁担突然脱手,头狼叼起来就跑,放到老远的地方又返身跑回来……

    孟和巴特有点害怕了。惶急中看见地上有块石头,赶紧把它捡到手里。这时头狼已经冲来,它将身跃起,张开血盆大口,直取他的喉咽。千钧一发之际,孟和巴特突然出手,把手里的石头狠狠塞入狼口,再一用力,竟送入它的喉咙。头狼怎么也没料到孟和巴特会来这一手,立刻倒地翻滚。孟和巴特猛扑上去,将它骑住,双手死死扼住它的脖子,直到头狼气绝身亡。

    干掉头狼之后,孟和巴特总算出了一口气。他悄悄把狼皮扒了,把狼肉埋掉,装得没事人一样。他满以为日子会恢复平静,不料他的羊却依然在减少。难道余下的狼又回来报复了?孟和巴特干脆夜里埋伏在羊群附近查看。

    月亮地里,孟和巴特发现几只比狼要小得多的黑影潜入羊群,它们熟练地追赶羊群,并将其中的一只放翻,大吃大嚼。孟和巴特亮起手电照过去,眼前的景象令他瞠目结舌:那竟然是几只狐狸!发现有人,它们居然一边学狼叫一边撤退。天啊,狐狸真的成精了!

    孟和巴特这时才知道自己一不小心弄了个冤假错案。他不由回想起头狼那天看他的眼神,人家分明在说:我没吃你的羊,我们是冤枉的啊!该死的狐狸,它们是从什么时候学会吃羊的呢?

    这天,孟和巴特手提一只野兔和一只黄鼠,来到埋狼尸的地方。他把东西放在头狼的“坟”上,用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说:对不起啊!

孟和巴特抬起头,他在想怎样去把事情说清楚,并对付那些狡猾的狐狸。

    (选自《小说选刊》,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孟和巴特尽管知道狼现在成了受保护的动物,但认为他的十来只羊都被狼吃掉,于是不顾领导的强烈反对,决计除掉祸害牧民利益的狼。

    B.“早晨的风已经很凉”“草原浩瀚无边,风吹草低”等景物描写交待了孟和巴特生活的典型环境,渲染了孟和巴特没有找到狼时的焦虑之情。

    C.小说把头狼和孟和巴特的搏杀写得一波三折、惊心动魄:头狼占尽上风,孟和巴特气急败坏;头狼夺走了孟和巴特的扁担;头狼被意外杀死。

    D.杀死头狼之后,孟和巴特之所以要“悄悄把狼皮扒r,把狼肉埋掉,装得没事人一样”,是因为他认为杀死头狼之后,日子就平静了。

    E.小说以“祭狼”为题,意蕴丰富:既概括了小说情节的结局部分,又通过动作写出了主人公孟和巴特的愧疚、深深自责等心理活动。

2.小说主人公孟和巴特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小说结尾写孟和巴特发现吃掉羊的并不是狼而是狐狸,这样安排是否合理?请分析。(6分)

4.小说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塑造头狼的形象?请列举两例。作者把头狼塑造成有灵性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写孤烟和落日的“            ”两句诗,被后人誉为诗句中的神品。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宫女们打开梳妆镜后,宫里像明星闪烁一般的两句是“            ”。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难言的郁愤,并在江边月下以酒浇地表达自己对古代英雄的敬慕以及表达自己达观超脱的人生态度的名句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