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无锡有奇士,曰华豫原。乙未岁,张公抚吴,坐事逮。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无锡有奇士,曰华豫原。乙未岁,张公抚吴,坐事逮。部使者偕制府即讯于润州,而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门生故吏,无敢向迩者。豫原闻难,自无锡疾驰,一昼夜逾三百里,至京口唁焉。既抵庙门,不得入。而顾见有官人来,骑而从者数人,至门,门者皆却立,官人下马入,从者皆入,豫原则闯然随之入,数折而达,张公请室门外,即又不得入。徘徊往来,所以属其门者方故万端。然卒不得入。门者曰:“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不去且得罪,制府怒不可犯也。”豫原大笑应曰:“若乃制府吓我耶!向令吾惴制府者,吾安得至此?且天下事不可知,往者张公尝与噶礼讼矣,部使者按事至再,无直张公者。赖天子明对,张公抚吴自如,而噶礼卒抵罪。今张公虽就逮,万一上复有旨欲全公,若等何面目复见张公?”言已,索笔大书其爵里姓名,付门者达张公所,曰:“可达,达之;不可,则以此纸上制府言状,惟制府死生。”

当是时,日渐西夕。既已无可奈何,则入守者,而守者亦颇闻语色动,为言于张公。张公命之入,豫原乃入,慰劝若平生欢,良久乃去。越数日,部使者之祠报毁矣。

初,部使者视学江左有声,吴中人士为祠于江阴,歌舞之。当张公之与噶礼交讼也,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张公。部使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及是事也,部使者制府劾张公欺谩,罪且当诛,吴中人咸涕泣不知所为,而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豫原遂言曰:“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其子景晖弗类其父,魏州人毁之,不复祠。今日之事,得复有香火耶?”于是众数千人奔部使者祠下,争撤屋瓦投之,榱栋尽折,或焚烧其余,呼声动天。

明日,制府闻状,大骇,阴使人廉问主名,然竟无如何也。当是时,豫原几不免,亦以此名闻江淮间。

曲园居士曰:所言部使者,张文端也,曾以兵部侍郎视江苏学政。文端亦一代名臣,而此事不能无非议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公抚吴,事逮                         坐:由于

B.既已无可奈何,则入守者                 白:禀告;报告

C.及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张公欺谩         劾:弹劾

D.上不用部使者议,而召张公               卒:最终;终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部使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     门虽设常关

B.及是事也,部使者制府劾张公欺谩     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C.所言部使者,张文端也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若乃制府吓我耶                     知其然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公在吴中担任巡抚时因犯事被逮捕,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接近他,华豫原听说后很气愤,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赶到了京口。

B张文端的祠庙被毁,华豫原不仅逃脱了责罚,还因此出了名。张文端虽为一代名臣,但在张公这件事上有失公道人心,不能不让人非议。

C太阳快要下山时,华豫原混进一个大官的随从队进入了城隍庙,顺利见到了张公,就像他们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样,很久才离开。

D张公曾经与噶礼打官司,部使者张文端为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但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人非常愤怒,就毁掉了张文端的祠庙。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4分)

                                         

2)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4分)

答:                                         

3)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4分)

答:                                        

 

1.A 2.A 3.B 4. (1)(他们)将张公拘禁在城隍庙中,派全副武装的兵士看守他,(这些兵士)像老虎一样凶猛狰狞,如果没有部使者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入。(首句主语省略,补上“他们”,1分,“羁”1分,“甲”系借代手法,1分,句意通顺1分。) (2)你是干什么的?起初我以为你是跟着那大官来的,所以不问你是谁,现在才知道你是个无知妄为的男子罢了。(“何为”也可译成“是谁”,1分,“从” “妄”各1分,句意1分。) (3)恰逢华豫原从京口返回,详细地告诉他们张公被逮捕受了很多苦,吴中的百姓就越发地吵吵嚷嚷,喧闹不已,只是没有地方发泄怒气。(“会”“就逮”“顾”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坐:因......犯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2. 试题分析:A.连词,表转折。B.连词,和/介词,和。C.判断词,是/副词,竟然。D.介词,用、拿/介词,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A.无中生有。华豫原听说后“很气愤”于文无据。C.偷换慨念,华豫原见张公并不顺利。D.时间错位。吴中人毁掉张文端祠庙是因张公“坐事逮”,“会华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之后,而不是“与噶礼打官司”一事之后。参看原文第一自然段后半段、第二自然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无锡有个奇人,叫华豫原。康熙乙未年间,张公担任江苏巡抚,因事犯罪被逮捕,部使者偕同制府就在润州审问张公,(他们)将张公拘禁在城隍庙中,派全副武装的兵士看守他,(这些兵士)像老虎一样凶猛狰狞,如果没有部使者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入,张公的门生和他以前的部下,没有谁敢接近他。华豫原听说张公遭受了祸患,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到京口来慰问张公。华豫原到达城隍庙门口后,却不能进去。他回头看见有大官过来,骑着马跟随的人有好几个,这些人来到城隍庙门前,守门的人都退后站着。大官下马进了城隍庙,他的随从也都跟着进去,华豫原就昂着头跟随他们进了城隍庙,转了几次弯才到,华豫原来到拘禁张公的房间门外,却又进不去。华豫原在门前徘徊,用来托付守门的人的理由说了很多,办法也想了很多,但最终还是进不去。守门的人说:“你是干什么的?起初我以为你是跟着那大官来的,所以不问你是谁,现在才知道你是个无知妄为的男子罢了。不离开你将会被判罪,制府的威严不能冒犯。”华豫原大声笑着回答说:“你竟然拿制府的名头来恐吓我啊!如果我害怕制府,我怎么能来到这里?况且天下的事情难以预料,以前张公曾经与噶礼打官司,部使者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却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幸亏天子英明圣哲,张公还是像原来那样担任江苏巡抚,而噶礼最终抵偿了他犯的罪。现在张公虽然被逮捕,万一皇上又有圣旨保全张公,你们这些人还有什么脸面再面见张公呢?”说完,华豫原要来笔墨,大大地写上自己的籍贯姓名,交给守门的人去送给张公,并对守门的人说:“能够交给张公,就交给张公;不能交给张公,你就把这张纸上呈制府,说明这里的情况,我是死是活,但凭制府裁决。” 在这时,太阳渐渐落山。守门的人拿华豫原没有办法,就进去禀告看守,看守听了也很有点动容,于是替华豫原向张公传话。张公让华豫原进去见面,华豫原于是进入拘禁张公的房间,他安慰劝勉张公,就像他们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样,很久才离开。过了几天,有消息说部使者的祠庙就被毁掉了。 当初,部使者在江南主管学政,颇有名气。吴中的人士就在江阴为他修建了祠庙,还唱歌跳舞庆贺这件事。当张公与噶礼打官司的时候,部使者查究案情来到吴中,吴中从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成千上万的人拦住(部使者的)车马,希望他不要削夺张公的职务。但是部使者并不是很愿意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百姓本来就非常气愤。等到这件事情发生,部使者和制府弹劾张公欺诳,论罪当斩。吴中的百姓都为之哭泣,不知道该怎么办,恰逢华豫原从京口返回,详细地告诉他们张公被逮捕受了很多苦,吴中的百姓就越发地吵吵嚷嚷,喧闹不已,只是没有地方发泄怒气。华豫原于是对他们说:“狄仁杰在魏州有祠庙,他的儿子狄景晖却不像他父亲(廉洁奉公),魏州人就毁掉了狄仁杰的祠庙,不再修建。今天出了部使者对待张公这样的事,还能再让他的祠庙有香火吗?”于是大家数千人跑到部使者的祠庙下,争相掀夺屋上的瓦,投掷到地上,椽子栋梁全都被折断,有的人还将那剩下的东西烧掉,民众的欢呼声震天动地。 第二天,制府听说了这件事,大惊,暗地里派人查访主使者,但最终没怎么样。当时,华豫原差点没逃脱,但也因此在江淮一带出了名。 曲园居士说:所说的部使者,就是张文端。他曾经凭借兵部侍郎的身份主管江苏学政。张文端也是一代名臣,但他处理张公这件事不能让人没有非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从来没有发过全国统一的身份证。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三个证件不同程度地起到了身份证的作用:一是驾驶证,二是护照,三是社会安全卡。罗斯福新政期间,他为了建立社会保障系统,提出为每一个有工作的人员建立一个社会安全账号。设想一出,立刻遭到了强烈反对。最后,罗斯福向国会妥协并保证:这个号码仅仅用于社会保险,一定不会用于身份标识的领域,并且会被保密。这个提案最终在国会通过。

严格地说,社会安全卡还算不上统一的身份证件。因为它只记录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照片等基本信息都没有,公民也不需要随身携带,该号码被明确规定为个人隐私。1974 年的《隐私法》甚至还有专门的条文写明:“要控制社会安全号对个人隐私造成的威胁。”

因为没有统一的身份证,美国各种信息系统中用来标识、区分公民个体的方法五花八门,最核心的方法还是人的姓名。但不同的人可以拥有相同的名字,还容易出现拼写错误。毫无疑问,按照姓名来查询个体信息的方法,检索效率和准确率都很低。当把不同系统的数据库连接、整合到一起的时候,要确定“谁”是“谁”,就变得非常困难。

美国法律认为“户口登记”可能侵犯隐私,因此没有明确的户口制度,只进行公民出生、死亡登记,并不实行如同中国、日本以及泰国等国家那样的“户口登记”制度。在美国,各州登记制度具体执行并不相同,但这不影响这些资料成为证明个人身份最准确、最原始的资料。人口出生、死亡资料由医院等机构报往州政府,并存入计算机系统中,以供备案和查询。出生登记的材料都会被有关部门存入电脑系统,成为证明个人身份最准确和最具法律效力的原始材料,随时可以在各地查找和调用。

我们国家没有采用社会安全号制度来管理公民,而是采用了身份证制度,16 岁以上的公民都要办理身份证,而且出行要随身携带,很多地方都需要你填写身份证号码。因为存在同时出生的情况,所以第一代身份证号相同的人很多,也因为身份证会暴露个人年龄、地址等个人隐私,与税收、收入等等也没有挂钩,还容易做假身份证。第二代身份证在技术上、管理上都有改进。

美国的社会安全号制度有很多好处。简单地说:一是没有重号,一人一个;二是便于配套管理,如与收入、保险、缴税、医疗、开户等联系起来,可以在社会安全号下建立很多链接, 可以预防腐败;三是没有地域限制,没有城乡、大中城市差别,去哪里工作、生活、学习都是一样的,不像北京那样,限制外地人购房、购车、高考。

与身份证制度比较,采用社会安全号管理的优点显而易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不论是在哪里生哪里长哪里工作,都是一样的社会待遇,没有农民、工人、学生、干部之间的区别,更没有城乡间的歧视,公共资源为大家共享。

(选自《读者》2014 年第7期,有删改)

1.关于美国的“社会安全卡”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美国的“社会安全卡”和驾驶证、护照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身份证的作用。

B.“社会安全卡”是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更新社会保障系统而提出来的,当时遭到了强烈反对。

C.“社会安全卡”提案最终在国会被通过是因为罗斯福向国会保证这个号码仅用于社会保险,并会被保密。

D.“社会安全卡”只记录姓名,性别、年龄等其它基本信息都没有,该号码被明确规定为个人隐私。

2.在没有统一身份证的前提下,美国依然可以标识、区别公民个体信息,下面的表述不属于标识、区别公民个体信息的具体方法的一项是(    

A.美国法律认为“户口登记”可能侵犯隐私,不实行“户口登记”制度,在美国,各州登记制度并不相同。

B、美国的各种信息系统中,用来标识、区分公民个体最核心的方法还是人的姓名。

C.为了方便备案和查询,医院等机构将人口出生、死亡等相关资料报往州政府,并存入计算机系统中。

D.出生登记的材料作为证明个人身份最准确和最具法律效力的原始材料都会被有关部门存入电脑系统,可以随时查找和调用。

3. 对于美国的“社会安全卡号”制度和中国的“身份证”制度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美国的“社会安全卡号”没有重号,一人一个,不需要随身携带;而中国“身份证”出行要随身携带,很多地方都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码,16 岁以上的公民都要办理身份证。

B.美国的“社会安全卡号”因同名多或拼写错误,使得按姓名来查询个体信息时检索效率和准确率都很低;而中国第一代“身份证”存在同时出生的情况,号码相同的人很多。

C.美国的“社会安全卡号”便于配套管理,如与收入、保险、缴税等联系起来,可以预防腐败;中国的“身份证”与税收、收入等没有挂钩,容易做假身份证,从而导致腐败。

D.美国的“社会安全卡号”制度没有地域限制,没有城乡差别,到哪里工作、生活、学习, 社会待遇相同;中国的身份证制度有地域限制,有城乡差别,如北京就限制外地人购房、购车、高考。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他屈从命令,被迫接受了陌生少女瑞珏,过后, 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家》)

B.密考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挺身而出,揭露了希普的阴谋。贝特西小姐为感谢他, 资助他去澳大利亚,他在那儿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大卫·科波菲尔》)

C.堂吉诃德的朋友理发师和神甫,认为堂吉诃德的疯狂行为是受了骑士小说的毒害。他们在堂吉诃德的外甥女和女管家的协助下,搜查了堂吉诃德的藏书室,把其中大部分的骑士书都扔到院子里,放把火烧了。(《堂吉诃德》)

D.曹操兵败赤壁,趁天黑往彝陵奔逃。行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一笑诸葛亮、周瑜没有于此处埋伏军马,结果遭遇张飞伏兵截杀;行至葫芦口,曹操再笑诸葛亮、周瑜,结果遭遇关羽伏兵截杀。(《三国演义》)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__________。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单纯、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膜。________,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我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________。

①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②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④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⑤就像看到架上的花而忘记花架        ⑥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A.①③⑥    B.②⑤④     C.①③⑤     D.②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继续推行城镇化建设是中央2014年一号文件的亮点之一,有了这样的目标,将成为我们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的的一个路标。

B.汛期已到,中国城市内涝已成常态,地陷也接踵而来,深圳斥资24亿首创全国第一个“地陷办”以修补地下空洞。

C.美食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舌尖2》将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历时一年走访了中国大江南北、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

D.出国留学寄托了太多家长的希冀,选择一所大学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除了大学排名之外,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的地理环境、大学研究经费投入比、国际学生申请成功率、大学名人比例等等都是参考的标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B.一个尚未交付的小区,一群素昧平生的业主,为何能聚在一起,群策群力,拿出这么好的作品?

C.正因为香道文玩这类商品较普通消费品而言受众面小,海关对其价格审核的依据有限,破釜沉舟者乘机向海关瞒报价格,从中牟取暴利。

D.语文课本的内容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做到与时俱进,我们不能因一些作品达不到崇高的审美而锱铢必较,一味排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