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水莽草 蒲松龄 水莽,毒草也。食之,立死,即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水莽草

蒲松龄

水莽,毒草也。食之,立死,即为水莽鬼。俗传此鬼不得轮回,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

有祝生,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俄见道旁一媪,张棚施饮,趋之。媪承迎入棚,给奉甚殷。嗅之有异味,不类茶茗,置不饮,起而出。媪急止客,便唤:“三娘,可将好茶一杯来。”俄有少女,捧茶自棚后出,年约十四五,姿容艳绝。生受盏神驰;嗅其茶,芳烈无伦;吸尽再索。至同年家,觉心头作恶,疑茶为患,以情告某。某骇曰:“殆矣!此水莽鬼也。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某悬想曰:“此必寇三娘也。数年前,食水莽而死,必此为魅。”或言受魅者,若知鬼姓氏,求其故裆,煮服可痊。某急诣寇所,实告情,长跪哀恳;寇以其将代女死,故执不与。某忿而返,以告生。生亦切齿恨之,曰:“我死,必不令彼女脱生!”某舁送之,将至家门而卒。母号涕葬之。遗一子,周岁。妻不能守节,半年改醮去。母留孤自哺,劬瘁不堪,朝夕悲啼。

一日,方抱儿哭室中,生悄然忽入。母大骇,挥涕问之。答云:“儿地下闻母哭,甚怆怀,故来奉晨昏耳。儿虽死,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母问:“儿妇何人?”曰:“寇氏坐听儿死,儿甚之。死后欲寻三娘,遇某庚伯,相指示。儿驰去,强捉之来。今为儿妇,亦相得。”移时,门外一女子入,华妆艳丽,伏地拜母。生曰:“此寇三娘也。”虽非生人,母视之,情怀差慰。生便遣三娘操作。三娘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由此居故室,遂留不去。

女请母告诸家。生意勿告;而母承女意,卒告之。寇家翁媪,闻而大骇,命车疾至。视之,果三娘。相向哭失声,女劝止之。媪视生家良贫,意甚忧悼。女曰:“人已鬼,又何厌贫?祝郎母子,情义拳拳,儿固已安矣。”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生乃投拜。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翁媪。媪视之凄心。既归,即遣两婢为之服役,遗金百斤、布帛数十匹。寇亦时招归宁。居数日,辄曰:“家中无人,宜早送儿还。”故稽之,则飘然自归。翁乃代生起夏屋,营备臻至。

一日,村中有中水莽毒者,死而复苏,相传为异。生曰:“是我活之也。彼为李九所害,我为之驱其鬼而去之。”母曰:“汝何不取人以自代?”曰:“儿深恨此等辈,方将尽驱除之,何屑此为!且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

积十余年,母死。生夫妇亦哀毁,命儿以礼仪葬母

一日,谓子曰:“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四渎牧龙君,今行矣。”俄见庭下有四马,驾黄檐车,马四股皆鳞甲。夫妻盛装出,同登一舆。子泣拜,瞬息而渺。其子请诸寇翁,以三娘骸骨与生合葬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同年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另指同年龄或同一年。劬瘁:辛劳,劳苦。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祝生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     造:拜访

B.母号涕葬之。遗一子,周岁           甫:刚刚

C.寇氏坐听儿死,儿甚               恨:遗憾

D.祝郎母子,情义拳拳                   拳拳:恳切,诚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儿固已安                        ②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①某急诣寇所,实告              ②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①儿地下闻母哭,甚怆怀              ②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D.①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四渎牧龙君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左徒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祝生“事母至孝”的一项是

①劬瘁不堪,朝夕悲啼         ②儿地下闻母哭,甚怆于怀,故来奉晨昏耳

③生乃投拜                   ④代母执炊,供翁媪

⑤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    ⑥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中了水莽草毒的人,如知道害他的鬼的姓名,只要到他生前穿过的裤子,煎水服用,就可以痊愈。祝生的同年到寇三娘家,请求帮忙。寇家因为有人做女儿的替身,女儿可以投胎再生,坚决不给。没得到解药的祝生被同年背着回家到家门就死了。

B.寇家时常让三娘回去省亲,住几天,三娘就要借“家中无人照顾,还是让我早点回去吧”的理由回祝家,回家前,特意给娘家叩头。可见,三娘对自己的父母也很孝顺。

C.祝生虽中水莽草毒而为鬼,但他没有像其他鬼一样找人代替自己,而且他还非常憎恨那些找人替死的水莽鬼,因此开始驱鬼,救了很多人。

D.祝生的善行感动了天帝。天帝任命祝生做四渎牧龙君,祝生和三娘都得道成仙。最终,祝生的儿子寇家同意后,将三娘骸骨与祝生合葬在一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3分)

(2)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4分)

(3)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3分)

 

1.C 2.D 3.C 4. 5.(1)我父亲就是死在这种病上的。这病无药可救,这可怎么办呢?(2)接着回过头来看着祝生说:已成了我家的女婿,却不拜见岳父母,我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啊?(3)从此以后,中了水莽草毒的人,往往准备丰盛的宴席,到祝家祈祷,都会有效。 【解析】 1.1】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恨,怨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D.为,均为“担任”的意思。A项,指示代词, “这”;人称代词,我。B项,介词,把;因为。C项,在;对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信息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C项,①是祝母言行,③是祝生拜岳父母,④为寇三娘言行。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4】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是寇家有意留住她不让走。稽,稽留之意,在此不能理解为“稽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于是”“是”,各1分。“且为奈何?”意思对1分;(2)“顾”“婿”“而”各1分,“妾复何心?”意思对1分;(3)“具”“诸”“辄”各一分。其他意思对即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水莽是毒草,人如吃了这种毒草,就会立即死去,变成“水莽鬼”。民间传说,这种鬼不能轮回,一定得再有被毒死的代替,才能去投生。 有个姓祝的书生,一次去拜访他的一个同年。途中非常干渴,很想喝水。忽然看见路旁有个凉棚,一个老婆婆在里面施舍茶水,祝生就跑了过去。老婆婆将他迎入棚内,端上茶来,十分殷勤。祝生一闻,有股怪味,不像是茶水,便放下不喝,起身要走。老婆婆忙拦住他,回头向棚里喊道:“三娘,端杯好茶来!”一会儿,便有个少女捧着杯茶从棚后出来,大约十四五岁年纪,容貌艳丽绝伦。接过茶水一闻,只觉芳香无比,一饮而尽,还想再喝一杯。祝生赶到同年家,忽觉心头不适,怀疑是喝了那杯茶水的缘故,便将经过告诉了同年。那同年惊骇地说:“坏了!这是水莽鬼,我父亲就是被这样害死的。无药可救,这可怎么办呢?”同年冥想了一会,说:“那人必定是寇三娘!几年前误吃了水莽草死去,肯定是她在作怪害人!”有人说,碰到水莽鬼的人,如知道鬼的姓名,只要求到他生前穿过的裤子,煎水服用,就可以痊愈。祝生的同年急忙赶到寇家,讲明了实情,长跪在地,苦苦哀求帮忙。寇家却因为有人做女儿的替身,女儿从此可以超生,坚决不给。同年无可奈何,忿忿回去,告诉了祝生。祝生咬牙切齿地说:“我死后,绝不让他家女儿投生!”同年将他背回家,快到家门就死了。祝生的母亲号啕大哭,只得把他埋葬了。祝生死后,留下一子,刚刚周岁。妻子不能守节,过了半年就改嫁走了。母亲一人抚养着小孙子,劳累不堪,天天哭泣。 一天,祝生母亲正抱着孙子在屋里啼哭,祝生忽然无声无息地进来了。祝母大惊,抹着眼泪问他情况。祝生回答说:“儿在地下听到母亲哭泣,心里很感悲伤,所以来早晚伺候您。儿虽然死了,但已成家,媳妇也马上同来替母亲操劳,母亲不要难过了!”母亲惊疑地问:“儿媳妇是谁?”祝生回答说:“寇家坐视儿死不救,儿非常恨他们!死后,一心要去找寇三娘,但不知她住在什么地方。最近遇到我的一个大伯,承蒙他告诉我寇三娘的去向。儿子将她强捉了回来。现在她已成为儿的媳妇,跟儿相处得很融洽。”过了会儿,一个女子从门外进来,打扮得非常漂亮,见了祝母,跪到地上拜见。祝生告诉母亲:“她就是寇三娘。”虽然儿媳不是活人,但祝母也觉安慰。祝生便吩咐三娘干活,三娘对家务事很不习惯,但性情柔顺,让人爱怜。二人就这样住下,不走了。 三娘请婆母告诉自己娘家一声,祝生不同意。但母亲顺从了三娘的心愿,最终还是告诉了寇家。寇老夫妇听了大惊,急忙备车赶来,看那女子果然是女儿三娘,不禁失声痛哭。三娘忙劝住了。寇老太太见祝生家非常贫困,心里很是忧伤。三娘安慰她说:“女儿已成了鬼,还嫌什么贫穷呢?祝郎母子待我情义深厚,女儿已决意在这里安居了。”三娘说完,又看着祝生说:“既然已成了我家的女婿,却不拜见岳父母,让我心里怎好过啊?”祝生忙向寇老夫妇拜下去。三娘便进了厨房,代婆母做饭款待自己的父母。寇老太太见了,不禁伤心。回去后,派了两个奴婢来供女儿使唤,又送了一百斤银子,几十匹布。寇家也时常让三娘回去省亲,住不几天,三娘就说:“家里没人,应早送女儿回去。”有意留住她不让走,三娘则总是飘然自回。寇老翁便替祝生盖了座大房子,很华丽宽敞。 一天,村里有个中了水莽毒的人,忽然死而复生了。大家争相传说,都认为是怪事。祝生说:“是我让他又活过来的。他被水莽鬼李九所害,我替他将李九赶走了,才救了他。”母亲说:“你怎么不找个人替自己呢?”祝生说:“儿最恨这些找人替死的水莽鬼,正想将他们全部赶走,自己又怎肯做这种害人的勾当!况且,儿侍奉母亲最快乐,不想再投生。”从此后,凡中了水莽毒的人,都备下丰盛的宴席,到祝家祈祷,无不灵验。 又过了十几年,祝母死了。祝生夫妇非常悲痛,命儿子按照礼仪埋葬了母亲。 一天,祝生对儿子说:“上帝因为我有功于人世,任命我做‘四渎牧龙君’,现在就要走了。”一会儿,便见院子里有四匹马,驾着一辆黄帷车,马的四肢上布满了麟甲。祝生夫妻盛装而出,一同上了车。祝生的儿子请求寇家同意后,将三娘的骸骨与祝生合葬在一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有仁德是做人的前提,人要“成人”,就应当“仁”。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有“仁”心,脱离纯粹的自然状态,懂得“修身”“亲亲”“事亲”。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成人”首先是“有知识的人”,即对社会有基本认知。。一个人有了知识,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才能具备“成人”的德行。孔子认为,具备“知”“不欲”“勇”“艺”等素质,也就是说聪明有智、清心寡欲、勇敢无畏、多才多艺,还不可谓之“成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对“成人”的认识,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最晚自西周开始,我国就有了比较完备的“成人”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的冠礼则相对较早。男子行“冠礼”,标志着“成人”阶段的开始。“冠礼”的意义在于“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的德行。行“冠礼”之后,人们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冠礼”是对人们“成年”的认可,是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

礼有“礼仪”与“礼义”的双重涵义,有形式与内容的区分。成为“成人”,不仅要能够行“礼仪”,还要自觉以“礼义”约束自身。《礼记·冠义》指出,人之为人在于懂得礼义,人在成人之后应当穿着得体、行为得当、言辞和顺,应当懂得“人义”,即做人的基本要求。何谓人义?《礼记·礼运》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行过“冠礼”之后,便应认同这些人伦、实践这些“人义”。

我国古代士人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君、大夫,受拜见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这对于刚刚成年的人非常有益。“冠礼”所昭示的正确人生路向十分紧要。人要“成人”向善,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的标准行事。

传统的“成人”教育注重礼的内涵,注重通过礼仪的形式使青少年理解做人的真谛。借鉴和创新传统“成人”礼仪,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少年成长实际的礼仪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及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具体措施,组织力量对关乎青少年成长的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酝酿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规范,使成人礼等相关礼仪成为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成人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人礼不必孤立进行,可与相关礼仪(如入学礼、成童礼等)结合进行,与相关素质教育相结合。

(选自杨朝明:《我国古代的“成人”礼仪及其现实意义》,有删改)

1.下列对我们古代“成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成人”就是脱离了纯粹的自然状态,具备仁德的人。

B.“成人”就是具有“知”“不欲”“勇”“艺”等素质的人。

C.“成人”接受仁义礼乐教化,就可能对社会形成基本认知。

D.具备了“成人”的德行,也就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

2.下列有关我们古代“冠礼”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括“冠礼”和“笄礼”的完备的“成人”礼仪,形成于我国西周时期。

B行“冠礼”后,只有遵行“礼仪”,并以“礼仪”自我约束,才能真正成为“成人”。

C古人年满二十才行“冠礼”,行“冠礼”后就要认同人伦,实践“人义”。

D古人为了接受尊长的教导,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等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懵懵懂懂的孩子不是自然人,不是具有社会义务和责任意识的“成人”。

B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的“成人观”,以“仁”为基本前提,以“礼”为重要形式和内容。

C在古代,穿奇装异服、举止另类,都不是“成人”。

D古代所说的“冠礼”,大体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成人礼、成人礼仪、成人仪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齐鲁顺风车大联盟”活动不断进行,最近几天加入聊城公益顺风车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从10月14日到17日,短短4天时间已经陆续有近300多名新成员加入。

B.盲道是视障残疾人的生命通道,也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整治盲道被占,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盲道的监管和维护,建立常态化管理,完善制度保障。

C.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大幕刚刚落下,官方即公布了徐才厚案件侦办的进展情况,宣布了徐才厚被开除军籍,取消上将军衔的消息。

D.美国总统奥巴马27日宣布一项新行政命令:向制造业等5个领域投资5亿3000万美元,用于新技术研发等。有分析称,奥巴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中期选举拉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埃博拉在西非三国无情肆虐,当它跨过地中海,越过大西洋登陆欧美之时,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都必须行动起来。

B.从表面上看,“傍洋品牌”是国内乳业的无奈之举,而实质上,却是国内乳业作茧自缚,咎由自取。

C朴实的莫言在公共场合表现出的谦逊赢得了大众对他的敬重。他的微博中,满是热心粉丝的溢美之词

D美国“监控门”事件不断升级,这边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批评之声未落,那边英、德等美国铁杆盟友又发表声明谴责,这令美国“老大哥”左支右绌,狼狈不堪。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新华社17日从最高检获悉,安徽滁州市原市委书记江山等三名厅级干部     分别被检查机关查办。

②为了追寻革命足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校党委的统一组织下,广大党员教师赴革命     延安考查学习,受益颇深。

③他不愿意待在这种闹哄哄的场合,也疲于这种无休止的应酬,就      走了,一个人出了宴会大厅。

A日前    圣地    借故          B.目前    胜地    借故

C日前    胜地    借口          D.目前    圣地    借口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修葺   缉拿   侦查机   信口开河

B恶梦   通牒   荷尔蒙   额手称庆

C脉搏   蛰伏   连锁店   声名雀起

D烦琐   诀别   水蒸气   名门望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