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

青霞君,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宰执:指严嵩。 ②阃寄:指边境将领。③裒póu):聚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           诋:诋毁

B.赖天子仁圣,特薄其           谴:罪责

C.以敌之出没                    恣:放纵,任凭

D.特悯其人,其志                矜:哀怜、同情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③而作之忾也,固矣                 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⑥愤疆埸之日弛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霞先生痛心地看到北敌入侵时,边帅不仅束手退避,还杀戮无辜百姓冒功请赏。他上书谴责无望,只得以诗歌文章作为发泄积郁和讥刺时政的工具。

B.作者肯定了沈青霞是一位正气磅礴的仁人志士,他的作品也和他的人品一样,正是秉承了古代有志之士的风格。

C.作者认为孔子删《诗》时,删掉《小弁》篇和《巷伯》篇,是因为他们充满怨怼和愤恨,情感表现的过于激烈,不合于“中声”的标准。

D.文章从人写到文,最后点出自己的意图,整篇文章脉落清晰,简洁有力,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对一个人人格的评价,诗文的评价,真可谓匠心独运。

4.为文中句子断句(3分,限断6处)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7分)

(1)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3分)

(2)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4分)

 

1.A 2.D 3.C 4.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 / 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 // 又多所讥刺 / 稍稍传播 / 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 / 而君之祸作矣。(//为可断可不断。) 5.(1)差役回来讲述这件事情,县官也觉得奇怪,却没有马上释放毛大福。(3分,“异”“遽”句意各1分) (2)至于说到文采词藻精工还是不精工,以及是否符合古代作家的题旨,这些都不是能够说明沈君大节的东西。(4分,“工”“当”“所以”句意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诋:指责。理解实词含义要联系上下文,依据语境和词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写沈君以敢于直谏著称。③写沈君诗文的影响。④未涉及“内容”。采用排除法可以选出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C“删掉《小弁》篇和《巷伯》篇”错,孔子没有删掉《小弁》篇和《巷伯》篇。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原文为: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语句要通顺,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1)“异”“遽”,(2)“工”“当”“所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参考译文】 青霞沈炼君,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向皇帝上书斥责宰相。宰相因此非常忌恨他,正当宰相要极力罗织罪名陷害他时,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地减轻他的罪罚,只把他贬谪到塞上。当时,沈君直谏的声名传遍天下。不久,沈君满怀郁懑,携带家小,迁居塞上。正逢北方的敌人多次侵犯内地,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官员都束手无策,关闭城垒,任由敌人往来出没,连向敌人发一支箭来抵抗都做不到。甚至等到敌人退走以后,他们就割下在战争中阵亡的中原士兵和在郊野中赶路的人的耳朵来当作军功。而百姓中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到处都是,怨愤之情无处可诉。沈君既对上愤慨于边疆防务的日益懈怠,对下又痛心于将士们肆意残害百姓、欺骗国家。他多少次为之哭泣哀叹,于是就将他满腔郁愤表现在诗歌文章中,从而抒发他的情怀,文集中所载录的各篇就是他这类的作品。 沈君本来就因为敢于直谏而为当世人所敬重,而他所作诗文又多所讥刺,稍一传播,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就竭力造谣、陷害,而大祸也就落到了沈君头上。沈君遇害之后,那些曾身居军中要职、一同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也都因罪被罢官。又不久,过去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而沈君的门人、给事中兼谏议大夫俞君,就搜集编纂了沈君生前的著述若干卷,并加以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以敬,来请我为文集作这篇序文。 我拜读了沈君文集后,题写道: 像沈君这样的人,难道不就是古代那些志行高尚的一类人吗? 孔子删定 《诗经》,从怨恨亲人的 《小弁》、讽刺奸谗的《巷伯》 以下,那些忠臣、寡妇、隐居之士、愤世嫉俗者的作品,一概被列入“国风”,并入 “小雅”,这样的作品不可胜数。难道这些都是古代的合乎音律的诗歌吗? 然而孔子之所以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怜悯那些受谗害的人,彰显他们的志向,他还说过“这些诗歌都是发自真情实感,都合乎礼义的要求”,“说话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借鉴”。我曾依次考察了自《春秋》 以来的作品,发现屈原的 《离骚》 好像是在发泄怨恨,伍子胥的劝谏像是在进行威胁,贾谊的奏疏很激切,叔夜的诗歌又像是在抒发愤恨,刘蕡的对策像是在表现亢直的个性。然而按照孔子删定 《诗经》 的原则而收集、编辑它们,应该是未必没有值得收录的。沈君虽然已经作古,然而海内的官员大夫们,直至今日谈到他,没有一个不感到酸涩流泪的。唉! 文集中所载的 《鸣剑》、《筹边》等篇,假使让后人读了,那么它们完全可以使奸臣胆寒心折,令守边将士战马腾跃,振奋起同仇敌忾的义愤,这是必然的。今后,国家负责采诗的官员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给遗漏掉吗? 在此,我怀着一片恭谨之情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词藻精工还是不精工,以及是否符合古代作家的题旨,这些都不是能够说明沈君大节的东西,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再论述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毛大福

太行毛大福,疡医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毛诉所从来,官不信,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毛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君不为我昭雪,回搒掠死矣!”狼见毛被絷,怒奔隶。隶拔刀相向。狼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隶大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后数日,官出行。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官命收履,狼乃去。官归,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疡医: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②数事:数件。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毛金饰                      货:出卖

B.官不信,                    械:用枷锁拘禁

C.遣人访履主                    阴:暗中

D.未搜括,被狼衔去也            遑:通“惶”,恐惧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察其意不恶,因从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敷药如法,                    解毛缚,狼俱去

C.狼喙拄地大嗥                    供养无主

D.被二狼迫逐,衔其履            举世非之不加沮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救治狼后,就独自回家。

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看到毛大福被捆绑着,就愤怒地奔向差役。

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

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帮助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可见这类事情在以前也多有发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适:顺从、适合

②天下一岁狱几何(《史记·陈丞相世家》)       决:判决

③遂通五经,贯六(《张衡传》)                 艺:度、准则

④无功而受(《左传》)                         事:任用

⑤布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史记》)         保:仆役

⑥甚其大费(《老子》)                         爱:怜惜、同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明于治,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乱:作乱

②兵旱相,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乘:接连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族:家族

④不父兄,不偏富贵(《墨子·尚贤》)             党:偏袒

⑤善万物之得时,感悟生之休(《归去来兮辞》)     行:将要

⑥乃楚囚(《左传》)                             逸:逃跑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马云入股恒大,本意就是借着足球的影响力推广阿里品牌,因此队名加上自家的品牌不足为奇,但要让球迷都接受可能还需一段时间。

B.对于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据统计,10月上旬北京雾霾日已经追平30余年来同期的历史记录,“北京连续36小时能见度低于1公里”,状况令人不容乐观。

D.央视的《鉴宝》节目越办越红火,在“走进宜昌”的活动期间,当地参加海选的各类文物至少有8000个以上,其中不乏国宝级的文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的原因,是由于前者是固定的而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而后者偏于个性。

B.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查处了一批不法分子,其中包括某些原先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这表明中国的法治建设正在日趋完善。

C.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评判健康的标准。现在,许多都市人正面临着睡眠危机的影响。

D.钱逊在长期的第一线教学工作之后,一直致力于弘扬和推广的《论语》和传统文化让他对于儒学思想和弘扬儒学有着深刻的感想和体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