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按照课文原文填空。(10分) (1)淇则有岸, 。 ,言笑晏晏。 (2)越陌度阡...

按照课文原文填空。(10分)

(1)淇则有岸,                         ,言笑晏晏。

(2)越陌度阡,                          ,心念旧恩。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1)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2)枉用相存,契阔谈宴(3)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隰、泮、枉、姱、鞿、謇、谇、妄、作。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中吕】普天乐

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

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1.这首元曲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题3分)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晏子戄然,摄衣冠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晏子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语及之,即                  危:正直

B久之,越石父请                  绝:断绝(关系)

C晏子戄然,摄衣冠              谢:推辞,辞谢

D拥大盖,驷马                    策:挥鞭驱赶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节俭力行重于齐                 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B晏子出,遭                   壮也,犹不如人 

C知己无礼                       因人之力敝之

D余虽之执鞭                     父母宗族,皆戮没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对国家忠心,绝无二心;对君主忠贞,绝不抗命,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晏子解救石父、晏子的问话以及晏子对石父态度的转变,共同将晏子由求贤到礼贤的整个过程和心灵深处的变化形神毕肖地表现了出来。

C.晏子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见车夫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谦恭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指责的车夫,发生了变化,知道这件事后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自己若能为晏子执鞭驾车,也是羡慕向往的,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敬仰,也包含着自己不遇知己的感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9分,每小题3分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C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好的诗歌作品都能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但要写好实属不易,                      

①一旦为文造情或者缺乏新意    ②读起来不仅没有美感

③尤其是抒情诗                ④甚至会让人大倒胃口

⑤就容易落入俗套              ⑥它最容易着手又最难写好

A.③①⑤②⑥④    B①②⑤④③⑥   C②④⑥⑤③①   D③⑥①⑤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没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B.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D.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