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有一种感觉叫幸福”为题目,自定角度,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字迹清晰,书写正确,标点规范,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绿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4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绿”的什么特点?(6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4.《绿》与《荷塘月色》都是朱自清写景抒情的名篇,试分析探究两篇文章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6分)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潜《归园田居》)
(4)_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
(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___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6)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山不厌高,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3分)。
答: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①,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②泥而不滓③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选自《屈原列传》)
注:①惨怛(dá):内心悲痛。②皭(jiào)然:洁白的样子。③滓(zǐ):污黑。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邪曲之害公也 公:公正 B.人穷则反本 穷:贫穷
C.其文约,其辞微 微:含蓄 D.举类迩而见义远 见:表达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哀民生之多艰 夫天者,人之始也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C.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D.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3.下列对文段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屈原《离骚》的思想艺术成就,指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及其作品可与日月争光。
B.这段文字描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重点介绍了创作的原因、目的、内容、风格和思想基础。
C.这段文字是作者和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屈原作品的称赞,也是对污浊社会的抨击。
D.这段文字既介绍了《离骚》的艺术特点,又高度评价了屈原可与日月争光的品行与志向。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3分)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