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从日本处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邻国的领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从日本处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邻国的领土主权争端中,我们看不出日本对过去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有丝毫的悔意。

B.最新宣传片《大美开封》以全新的视角、唯美大气的制作风格,再现了古都昔日的繁华盛景和今天“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魅力。

C.专用发票打印要求比较严格,打印内容一定要在发票制定范围内,其中密码区的内容必须在规定的框区内,超出框外的内容是无法通过认证的。

D.眼镜落上灰尘,不少人用眼镜布擦拭,专家表示不认同这一做法,因为多数眼镜布价低质次,纤维间隙较大,擦拭眼镜只会适得其反。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成分残缺,可在“处理”后加“与”;B搭配不当。把“和”删去,可在“今天”后加上“散发出”;C不合逻辑。“超过框外”可改为“超出边框”。所以选 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1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剧组正式成立,有着丰富经验的春晚总导演哈文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临危授命,再次担起最任。

B.国际金价连续下跌,一些储户大量抛售黄金,理财经理小李耐心细致、假以辞色的分析劝阻,使储户停止了不理智的做法。

C.潘石屹向哈佛捐赠巨资,遭到网友强烈指责,这些批评不为己甚,我们如果不反对外国人向中国捐款,也就没理由反对他向美国大学捐款。

D.尽管近年采取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春运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火车站万头攒动,旅客们重足而立,拥挤不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中国冰川之父施雅风

1958年,施雅风主持建立中国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考察队,以“开发高山冰雪,改变西北干早”的豪情,带领100余人向祁连山进发。险峻巍峨的祁连山,绵延千里,冰峰雪岭,施雅风带领队员们手持登山冰镐,经过艰难跋涉,登上1950米的黑大板山北坡一条冰斗的山谷冰川做详细考察.考察队共考察了10个冰川区,33个冰川群,120多个冰川组,900多条大小冰川。在施雅风主持下,写了一份13万字的《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奠定了中国现代冰川学的基础。自此,中国人开始了自主探索冰川的历程,施雅风成为中国冰川考察和研宄的开创者。

施雅风还主持了天山山系的冰川考察,在乌鲁木齐河源冰川和水文方面的考察研究中,对冰川物理特征要素及从冰川到河流直到渗入地下的水文形成和转化及消失规律等进行观察研宄。1964年,他率考察队对希夏邦马峰进行考察,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是世界范围内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之一,在施雅风之前,还没有人登上过。希夏邦马峰考察为日后珠穆朗玛峰和西藏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打下了基础。后来,年近70的施雅风还环绕半个地球,到达建在乔治王岛上的中国长城考察站,进行为期15天的南极冰川考察。

研究冰川不能局限于冰川,应该将寒区特有的现象冰川、积雪、冻土的研究结合起来。在施雅风的提议下,中科院在兰州设立冰川、积雪、冻土方面的综合研宄所,施雅风主抓业务。当时,他的妻儿都在北京,他的工作关系也在北京,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他举家迁到兰州。青藏铁路建没过程中最难克服的就是冻土,施雅风带领冻土考察队进行青藏铁路西大滩到昆仑山垭口段的冻土考察,为日后青藏铁路建设挺供了技术支撑。除了冻土,施雅风又涉猎一个新领域,那就是泥石流。他亲任西南泥石流考察队队长,对成昆铁路通过西昌泥石流区域进行考察,先后考察了六条河流的泥石流,对成昆铁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方案,这条铁路再也没有受到过泥石流的侵害。

1980年,施雅风发起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讨论,这引发新一轮争论。李四光早在1931年就提出以庐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第四纪冰川,当时引发很多人质疑。1937年,李四光撰写专著《冰期之庐山》对自己多年的第四纪冰川研究进行总结,认为此说不容置疑,他的观点破不少人接受和支持,此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认为是地质界最有成就的著作之一。抗战期间,李四光对鄂西、湘西、川东、贵阳等地考察,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学派逐渐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担任地质部部长,第四纪冰川研究工作推广得很快,李四光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尽管不少人对李四光的观点不赞同,但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经过对庐山的考察,施雅风公开撰文《庐山真有第四纪冰川吗?》,又联合许多专家学者,对南起广西,北至大兴安岭,西至西螺髻山,包括庐山在内的广大地区进行考察,最终结论是中国东部地区除了少数高山有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外,李四光所说的中低山地却没有。施雅风和其他三十多个研究者合作撰写了60万字《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

施雅风还主持“全球变暖与中国自然灾害趋势研宄”的课题,“科学研究必须走在生产建设的前头”这是他一贯的主张,施雅风从来不是一个埋首书斋的学者,而是始终牢记肩上责任的科学家。他获得甘肃省科技功臣奖后,用这笔奖金资助甘肃省康乐县景谷乡的一所小学建教学楼,在家乡的中学捐资设立奖学金,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求学。施雅风一直关注社会改革,在他看来,经济政革大的方向是成功的,但也引发了贫富差距、资源紧缺、道德滑坡等问题,他对贪污腐败的蔓延忧心忡忡,曾联合三十多位院士上书中央要求反腐。

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施雅风开拓建立了中国冰川学研究体系,系统开展中国各山系冰川目录的编制工作,率先提出中国现代冰川类型划分标准。“创”和“闯”是施雅风同事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位有魅力的科学家,他把中国冰川和冰川研究事业介绍给了世界。”国际冰川主席莫瑞先生表达了他对施雅风的敬仰。

(摘编自高明勇《施雅风传》)

【相关链接】

①施雅风(1918-2011),中国地理学家、冰川学家,江苏海门人。曾任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副队长、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国际冰川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中国冰川概论》《气候变化对西北、华北水资源的影响》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70年,我的老师竺可桢先生在给我的信中说:“东亚大陆气候冬天少雪,夏季温度高而多雨,除去高山之外,第四纪冰川很不易成立,与西欧、北美东部完全是两种情况。”(摘自《施雅风口述自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为中国冰川考察和研究的开创者,施雅风填补了学术空白,把冰川学的研究提到一个新高度,得到了国内和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B.施雅风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举家迁到兰州;在将近70高龄还对南极冰川进行考察:这些表明施雅风对冰川事业的由衷热爱。

C.施雅风带领冻土考察队对青藏铁路沿线实地考察,攻克了铁路建设中冻土这一难题,为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提供了技术保障。

D.施雅风撰文质疑李四光的观点,并联合多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最终认定庐山不存在第四纪冰川,这和竺可桢先生的支持分不开。

E.施雅风致力于冰川考察和研究,将冰川资源化为水资源,其研究成果不仅改变西北干旱情况,而且拓宽了冰川资源的利用范围。

2.施雅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起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讨论?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6分)

3.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施雅风有哪些突出表现?(6分)

4.施雅风的“创”和“闯”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考驾照

【美】安吉利卡·吉布斯

玛丽安去考驾照的那天下午,艾立克森太太陪她一起去。这是六月里第一个热天,她们开上大马路时,发现路上挤满了开往海滩的车辆。

艾立克森太太盯着她那双黑色、能干的手看,心里总有千百回地想着:家中没有勤快的她真不知该怎么办,先前雇用好几个白人女子管家的那段日子是多么难熬,那些态度很随便的女人认为替人做家事是贬低身价,给人带小孩更是莫须有的侮辱。

“你开得好棒呵,玛丽安,”她说,“我跟你说,别去多想上一次的事。那样的雨天,在那么陡的山坡上开,谁也会倾滑的。”

“出四项错误才不及格的,”玛丽安说,“我不记得路考官在我表格上划的×号,都是我犯的错。”

“有人说那都是他们在暗示你得塞点红包。”艾立克森太太心有怀疑地说。“不是的,”玛丽安说,“那样反倒把事情弄得更糟,艾立克森太太,这我很清楚。”

车子停在路边一小行车队的后头,路考官还没到呢,剩下的事就是耐心苦等了。

两辆车门上喷了公家徽志的汽车在对街停了下来。路考官飞快地跨出车来,一身整洁的制服显得精神抖擞且颇有军人气概。玛丽安的手抓紧了方向盘。“那就是上次当掉我的那个。”她低声地说,指着一个矮壮、趾高气扬的男人,他正对排在车队前头的一名应考者发号施令。

“别紧张,玛丽安。”艾立克森太太说。她们默契地交换了个微笑。与上次不同,来到她们车前的路考官是个温和的中年男人,他翻看她们的证件时,咧开很宽的嘴笑着。艾立克森太太踏出车外。路考官朝艾立克森太太挤了挤眼,他钻进汽车坐在玛丽安身边的座位上。

“在街角那儿右转,玛丽安。”

艾立克森太太在路边上看着他们平稳地往街上驶去。路考官在一个小黑本子上作记录。

“年龄?”他们往前开了不久,路考官问道。

“二十七。”他用眼角瞄着玛丽安。

“该有一大群小黑毛头了吧,呃?”玛丽安没有回答。

路考官说:“停在那辆卡车跟绿色别克车中间。”那两部车离得相当近,不过玛丽安没费多大劲儿就把车挤进去了。
    “以前开过车吗?”路考官问。“开过,先生,我在宾西法尼亚州有过三年的驾照。”

“你为什么想开车?”

“我雇主需要我开车接送她的孩子。”

“你不是要在晚上溜出去跟小伙子约会吧?”路考官问。

玛丽安摇着头,他还在笑。

“你在下个街口左转,然后在下条街中央再转回头。”路考官说。他开始用口哨吹出《天鹅河》那首歌。“有没有让你想起家乡来?”他问道。玛丽安将手伸出车窗外,在街上有条不紊地掉了个头,然后往回驶。

“没有,”她说,“我生在宾州的斯克兰顿城。”路考官故作惊讶地说:“你不是南方佬?唉呀,可唬住我了,我还以为你准是从那边来的呢。”

“不是,先生。”玛丽安说。

“转上缅因大街,瞧瞧你在车多的路上开得如何。”他们在缅因大街上跟着一条车龙后头行驶过好几条街,然后看见前面有一座水泥桥高高地跨在铁路上方。

“念念桥头的那个路况标示。”路考官说。“小心驾驶。天雨路滑,危险。”玛丽安念道。

“你念得还真不赖嘛。”路考官惊叹了一句。

“你是怎么学的呢?”“我去年大学毕业的。”玛丽安说。她的声音有些不太能抑制了。车子爬上桥坡时,路考官大声笑了起来。他笑得差不多连下面的指示都说不出来了。

“在这儿停下来,”说着他抹了抹笑出的眼泪,“然后再发动,大学毕业,真的吗?真想不到!”

玛丽安把车开到了路边,把排档扳到空档上,拉上了紧急刹车,等了半晌,然后又扳回排档。她的面孔板了起来。松开刹车时,她的脚滑离了离合器踏板,引擎熄了火。

“唉,唉,玛丽小姐,”路考官说,“别忘了你有大学文凭啊。”

“去你的!”玛丽安大吼了一声。她猛地开动车子,车身摇晃了一下。霎时间路考官收起了他的兴高采烈。

“请驶回我们出发的地点。”说着,他在玛丽安的申请表格中胡乱地打了四个黑黑的××。

艾立克森太太在原处等着他们。玛丽安把车停下之后,路考官跳了出来,在艾立克森太太面前粗鲁地掠过,满脸涨得紫红。“怎么回事?”艾立克森太太问,脸色惊惶地跟在他后面看。玛丽安低头凝视着方向盘,嘴唇在颤抖。

“啊呀,玛丽安,又没通过?”艾立克森太太说。玛丽安点了点头。

“只是方式有点不同。”她说着将身子移向了右边的车座。

(略有删改)

1.下列对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能干的黑人女佣玛丽安不像白人女管家那样看低女佣这份工作,这让艾立克森太太对她很满意,评价颇高,关切地陪着她去考驾照。

B.玛丽安看到路考官跨出车来,她抓紧方向盘低声说“那就是上次当掉我的那个”,既表现了玛丽安对路考官敬畏的心理,又写出了她的紧张不安。

C.为了缓解玛丽安考试的紧张情绪,路考官一直温和地与她聊天,笑着跟她闲话家常,还用口哨吹出《天鹅河》那首歌,让她放松。

D.玛丽安大吼了一声“去你的!”并猛地开动车子,这表明玛丽安为自己在路考爬坡表现欠佳而懊恼不已,她太在意路考的成败了。

E.小说略写第一次路考,详写第二次路考,让读者了解了玛丽安考驾照的过程,对玛丽安两次没有通过路考的原因产生思考,深化了主题。

2.作品中的玛丽安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玛丽安两次“考驾照”都没有通过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写了玛丽安考驾照的故事,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表明自己对“思”与“学”的看法的句子是“          ”。

(2)王勃《滕王阁序》中“          ”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渔歌悠扬的景象。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名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黄华:菊花。

1.诗人“把酒不知厌”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秋风发上生用语生新奇警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