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微电影”的特点。不超过25个字。(5分) 微电影即...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微电影”的特点。不超过25个字。(5分)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形式灵活的微电影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而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与发布,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当前,微电影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

 

篇幅短小,情节完整,形式灵活。制作周期短,投资小。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中能表现微电影本质特点的关键词,然后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即可。例如,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可概括为篇幅短小;完整故事情节,可概括为情节完整;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可概括为周期短,投资小。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既然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把物质的生命延续到理想的长度,那么,        ,使这有限的生命历程更有意义。人的一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朴素的真理。的确,        ,那也就很不容易了。很多人常常哀叹人生苦短,却不知道人生的长短并不是只以寿命来衡量的。要知道,人的生命通过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才能从有限到无限,人生的内涵也才能从简单到丰富。所以,        ,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有价值。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魏晋时期,随着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书法也实现了人性的觉醒,                      。这些当然不是王羲之一人的功劳,而是许多前人共同创造的结果。

①所谓技术就是书体的成熟和技法的完善

②使书法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

③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把性情、襟度、风格高于书法之中

④然而这种人文精神势必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

⑤就人文精神的建立而言,王羲之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

⑥这对书法品格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作用

A.③②⑥⑤④①    B.③⑥①②④⑤    C.⑥①③⑤②④    D.⑥④⑤③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从日本处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邻国的领土主权争端中,我们看不出日本对过去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有丝毫的悔意。

B.最新宣传片《大美开封》以全新的视角、唯美大气的制作风格,再现了古都昔日的繁华盛景和今天“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魅力。

C.专用发票打印要求比较严格,打印内容一定要在发票制定范围内,其中密码区的内容必须在规定的框区内,超出框外的内容是无法通过认证的。

D.眼镜落上灰尘,不少人用眼镜布擦拭,专家表示不认同这一做法,因为多数眼镜布价低质次,纤维间隙较大,擦拭眼镜只会适得其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1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剧组正式成立,有着丰富经验的春晚总导演哈文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临危授命,再次担起最任。

B.国际金价连续下跌,一些储户大量抛售黄金,理财经理小李耐心细致、假以辞色的分析劝阻,使储户停止了不理智的做法。

C.潘石屹向哈佛捐赠巨资,遭到网友强烈指责,这些批评不为己甚,我们如果不反对外国人向中国捐款,也就没理由反对他向美国大学捐款。

D.尽管近年采取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春运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火车站万头攒动,旅客们重足而立,拥挤不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中国冰川之父施雅风

1958年,施雅风主持建立中国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考察队,以“开发高山冰雪,改变西北干早”的豪情,带领100余人向祁连山进发。险峻巍峨的祁连山,绵延千里,冰峰雪岭,施雅风带领队员们手持登山冰镐,经过艰难跋涉,登上1950米的黑大板山北坡一条冰斗的山谷冰川做详细考察.考察队共考察了10个冰川区,33个冰川群,120多个冰川组,900多条大小冰川。在施雅风主持下,写了一份13万字的《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奠定了中国现代冰川学的基础。自此,中国人开始了自主探索冰川的历程,施雅风成为中国冰川考察和研宄的开创者。

施雅风还主持了天山山系的冰川考察,在乌鲁木齐河源冰川和水文方面的考察研究中,对冰川物理特征要素及从冰川到河流直到渗入地下的水文形成和转化及消失规律等进行观察研宄。1964年,他率考察队对希夏邦马峰进行考察,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是世界范围内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之一,在施雅风之前,还没有人登上过。希夏邦马峰考察为日后珠穆朗玛峰和西藏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打下了基础。后来,年近70的施雅风还环绕半个地球,到达建在乔治王岛上的中国长城考察站,进行为期15天的南极冰川考察。

研究冰川不能局限于冰川,应该将寒区特有的现象冰川、积雪、冻土的研究结合起来。在施雅风的提议下,中科院在兰州设立冰川、积雪、冻土方面的综合研宄所,施雅风主抓业务。当时,他的妻儿都在北京,他的工作关系也在北京,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他举家迁到兰州。青藏铁路建没过程中最难克服的就是冻土,施雅风带领冻土考察队进行青藏铁路西大滩到昆仑山垭口段的冻土考察,为日后青藏铁路建设挺供了技术支撑。除了冻土,施雅风又涉猎一个新领域,那就是泥石流。他亲任西南泥石流考察队队长,对成昆铁路通过西昌泥石流区域进行考察,先后考察了六条河流的泥石流,对成昆铁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方案,这条铁路再也没有受到过泥石流的侵害。

1980年,施雅风发起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讨论,这引发新一轮争论。李四光早在1931年就提出以庐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第四纪冰川,当时引发很多人质疑。1937年,李四光撰写专著《冰期之庐山》对自己多年的第四纪冰川研究进行总结,认为此说不容置疑,他的观点破不少人接受和支持,此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认为是地质界最有成就的著作之一。抗战期间,李四光对鄂西、湘西、川东、贵阳等地考察,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学派逐渐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担任地质部部长,第四纪冰川研究工作推广得很快,李四光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尽管不少人对李四光的观点不赞同,但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经过对庐山的考察,施雅风公开撰文《庐山真有第四纪冰川吗?》,又联合许多专家学者,对南起广西,北至大兴安岭,西至西螺髻山,包括庐山在内的广大地区进行考察,最终结论是中国东部地区除了少数高山有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外,李四光所说的中低山地却没有。施雅风和其他三十多个研究者合作撰写了60万字《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

施雅风还主持“全球变暖与中国自然灾害趋势研宄”的课题,“科学研究必须走在生产建设的前头”这是他一贯的主张,施雅风从来不是一个埋首书斋的学者,而是始终牢记肩上责任的科学家。他获得甘肃省科技功臣奖后,用这笔奖金资助甘肃省康乐县景谷乡的一所小学建教学楼,在家乡的中学捐资设立奖学金,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求学。施雅风一直关注社会改革,在他看来,经济政革大的方向是成功的,但也引发了贫富差距、资源紧缺、道德滑坡等问题,他对贪污腐败的蔓延忧心忡忡,曾联合三十多位院士上书中央要求反腐。

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施雅风开拓建立了中国冰川学研究体系,系统开展中国各山系冰川目录的编制工作,率先提出中国现代冰川类型划分标准。“创”和“闯”是施雅风同事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位有魅力的科学家,他把中国冰川和冰川研究事业介绍给了世界。”国际冰川主席莫瑞先生表达了他对施雅风的敬仰。

(摘编自高明勇《施雅风传》)

【相关链接】

①施雅风(1918-2011),中国地理学家、冰川学家,江苏海门人。曾任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副队长、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国际冰川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中国冰川概论》《气候变化对西北、华北水资源的影响》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70年,我的老师竺可桢先生在给我的信中说:“东亚大陆气候冬天少雪,夏季温度高而多雨,除去高山之外,第四纪冰川很不易成立,与西欧、北美东部完全是两种情况。”(摘自《施雅风口述自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为中国冰川考察和研究的开创者,施雅风填补了学术空白,把冰川学的研究提到一个新高度,得到了国内和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B.施雅风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举家迁到兰州;在将近70高龄还对南极冰川进行考察:这些表明施雅风对冰川事业的由衷热爱。

C.施雅风带领冻土考察队对青藏铁路沿线实地考察,攻克了铁路建设中冻土这一难题,为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提供了技术保障。

D.施雅风撰文质疑李四光的观点,并联合多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最终认定庐山不存在第四纪冰川,这和竺可桢先生的支持分不开。

E.施雅风致力于冰川考察和研究,将冰川资源化为水资源,其研究成果不仅改变西北干旱情况,而且拓宽了冰川资源的利用范围。

2.施雅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起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讨论?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6分)

3.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施雅风有哪些突出表现?(6分)

4.施雅风的“创”和“闯”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