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欧阳修在史论《伶官传序》中,提出...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1)欧阳修在史论《伶官传序》中,提出了“                       ”的见解,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今天读来,依然在警示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力戒骄奢。

2)《论语》用“                    ”精辟地论述了学与思的辨证关系,是非常实用的学习原则。

3)“                          ”,这一千古名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临危受命、与先帝刘备患难与共的历程。

 

(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1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这首诗是皇祐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的,王安石时年32岁。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首联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赏析。 (5分)

2.诗中的哪些因素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9分)

孙征君①传

(清)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阉魏忠贤窃朝柄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茅元仪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上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②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③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④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⑤。其与人无町畦⑥,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素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者。

鼎革⑦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白泉书院,而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注】①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征君”。 ②台垣:指御史。③职方:官职名。④弦歌:古代读诗,用琴瑟伴奏者称“弦歌”,后即泛指儒家的礼乐文化教育。⑤庸行:日常行事。⑥町畦(tīng qí):田界。比喻界限、规矩、约束等。引申为威仪。“无町畦”意为不摆架子。⑦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逆阉魏忠贤窃朝柄得政                  朝柄:朝廷大权

B.其治身务自刻砥                        刻砥:刻苦磨炼

C.人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      无:无论

D.素重奇逢质行,无不为之者。          阴:阴暗、卑鄙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先是 /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 /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及天启初 /逆阉魏忠贤窃朝柄得政 /叨秽者争出其门 /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B.先是 /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 /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及天启初 /逆阉魏忠贤窃朝柄 /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 /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C.先是 /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 /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及天启初逆 /阉魏忠贤窃朝柄 /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 /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D.先是高攀龙 /顾宪成讲学东林 /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及天启初 /逆阉魏忠贤窃朝柄得政 /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 /东林诸君子为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孙奇逢注重修养,有治世的经略,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但他又不愿勉强出来做官。明灭亡后,曾拒绝了清廷的征召。

B.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成为走狗,把东林诸君子看作是朋党加以打击,杨涟、左光斗等人都惨遭杀身之祸。

C.孙奇逢为人正直,不惧奸邪,曾上书朝廷弹劾魏忠贤;同时,孙奇逢又平易近人,即使是地位卑微之人也以诚相待,由此天下闻名。

D.本文既颂扬了孙奇逢不畏权势的节操,也表扬了他坚持朱子之学、坚守孝义、待人真诚的品行,选材得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5分,共10分)

①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上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

翻译:                                                           

②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

翻译: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精进的程序

朱光潜

练习作文,一要不怕模仿,二要不怕修改。多修改,思致愈深入,下笔愈稳妥。自己能看出自己的毛病才算有进步。严格地说,自己要说的话是否从心所欲地说出,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有毛病,也只有自己知道最清楚,所以文章请旁人修改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丁敬礼向曹子建说:“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杜工部也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约文章要做得好,必须经过一番只有自己知道的辛苦,同时必有极谨严的艺术良心,肯严厉地批评自己,虽微疵小失,也不肯轻易放过,须把它修到无疵可指,才能安心。不过这番话对于未脱“疵境”的作者来说恐未免是高调。据我的观察,写作训练欠缺者通常有两种毛病:第一是对于命意用字造句布局没有经验,规模法度不清楚,自己的毛病自己不能看出,明明是不通不妥,自己却以为通妥;其次是容易受虚荣心和兴奋热烈时的幻觉支配,对自己不能作客观的冷静批评,仿佛以为在写的时候既很兴高采烈,那作品就一定是杰作,足以自豪。只有良师益友,才可以医治这两种毛病。所以初学作文的人最好能虚心接受旁人的批评,多请比自己高明的人修改。如果修改的人肯仔细指出毛病,说出应修改的理由,那就可以产生更大的益处。作文如写字,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劣的手法更难。孤陋寡闻的人往往辛苦半生,没有摸上正路,到发现自己所走的路不对时,已悔之太晚,想把“先入为主”的恶习丢开,比走回头路还更难更冤枉。良师益友可以及早指点迷途,引上最平正的路,免得浪费精力。

自己须经过一番揣摩,同时又须有师友指导,一个作者才可以逐渐由“疵境”达到“稳境”。“稳境”是不易达到的境界,却也是平庸的境界。我认识许多前一辈子的人,幼年经过科举的训练,后来借文字“混差事”,对于诗文字画,件件都会,件件都很平稳,可是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他们的毛病就在于成立了一种定型,便老守着那种定型,不求变化。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要想免去这些毛病,必须由稳境重新尝试另一风格。如果太熟,无妨学生硬;如果太平易,无妨学艰深;如果太偏于阴柔,无妨学阳刚。这样,我们很可能地回到另一种“疵境”,再由这种“疵境”进到“稳境”,如此辗转下去,技巧才能逐渐成熟,境界才能逐渐扩大,所谓“醇境”大半都须经过这种“精钢百炼”的功夫才能达到。比如写字,入手习帖的人易于达到“稳境”,可是不易达到很高的境界。稳之后改习唐碑可以更稳,再陆续揣摩六朝碑版和汉隶秦篆以至于金文甲骨文,如果天资人力都没有欠缺,就必定有“大成”的一日。

这一切都是“匠”的范围以内的事,西文所谓“手艺”。要达到只有大艺术家所能达到的“化境”,那就还要在人品学问各方面另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我已经说过,这是不能谈而且也无用谈的。本文只为初学说法,所以陈义不高,只劝人从基本功夫下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下去。

(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

1.根据文意,对“精进的程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经过自己的一番揣摩和师友的指导,一个作者就有可能从“疵境”达到“稳境”。

B.到达“醇境”需要的时间最长,需要在“疵境”和“稳境”中辗转反复。

C.只有在人品学问各方面另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才有可能从“稳境”“醇境”进一步达到很少人能达到的“化境”。

D.写文章是一个“精进的程序”,要从基本功夫下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下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本中引用丁敬礼和杜工部的话,是为了说明文章的毛病只有用心的作者自己知道得最清楚。

B.文中画线的两句话,前者是针对“大艺术家”说的,后者才是针对未脱“疵境”的作者说的。

C.作者认为“稳境”其实也是“平庸”的境界,不是“庸”就是“俗”。“庸”是指在成为了一种定型之后,不求变化;“俗”是指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

D.写文章“精进的程序”可分为四步:“疵境”“ 稳境”“ 醇境”“ 化境”。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写作训练欠缺者通常对自己的写作不能做客观的冷静批评,常常自以为是,这样的毛病只有良师益友才可以医治。

B.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劣的手法更难,因此要及早走上最平正的写作之路。

C.写作“精进的程序”其实是一个呈直线上升的过程,但每一步的上升都来之不易。

D.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从一个较大的范围把精进的境界分为两个阶段——“匠人”与“大艺术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植物学家在考察阿尔卑斯山脉植被时,发现了一个现象:近几百年来,高山上的植物长势茂盛,品种在不断增加。原本山脚下的一些花已经开到海拔2500米的高原雪带上,而原来雪带上的植物也向更高处延伸。经过研究,植物学家得出一个结论:长期以来,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温逐年升高,逼迫那些原本在低气温环境下才能生存的植物不得不努力向更高的地方生长,它们的生命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旺盛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微电影”的特点。不超过25个字。(5分)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形式灵活的微电影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而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与发布,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当前,微电影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