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漫 成 一 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安史之乱开始,杜甫一直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这首诗是杜甫寓居巴蜀时期写的        

1.这首诗写夜泊之景,突出了一个“静”字。诗歌是如何表现夜之“静”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诗歌前三句通过描写月照沙岸,月近人、风灯照夜、白鹭安恬地夜宿在沙滩上的画面,营造了清幽、静谧的意境;第四句写大鱼跃出水面,传来“拨剌”的声音,以动衬静,愈见夜的静美。(每点2分,共4分) 2.诗人借景抒情,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平和、寂静而又洋溢着生之气息,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2分,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1分,分析1分。若答出“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亦酌情给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把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禁衷心赞美夜的“静”美。由于他与自然万类息息相通,这“静”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的寂静幽独该有多少不同。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睇视着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诗歌鉴赏】 注释: 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这首诗作于766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前往夔州的船上。 译文: 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风中飘荡的灯笼照着夜空,马上就要到三更天了。栖息在沙滩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唯有船尾鱼儿跳出水面时偶尔发出响声。 赏析: 此诗作于766年诗人漂泊巴蜀时期,描写的是夜泊之景。诗人写月夜,不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写水中月影(“江月”),抓住了江夜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水中月影离诗人很近,这从侧面表现了江水的清澈透明。 诗一开篇便给我们描画了一幅碧波荡漾、月影摇曳、江天一色的夜景图,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次句写风灯。诗人乘坐的小船上挂着灯笼,灯笼随着江风飘来荡去,发出朦胧而柔和的光。这两句看似在写夜景,实际上在写一个孤独的未眠人——诗人自己。描写了“江月”和“风灯”之后,诗人开始描写江岸之景。在月光的照耀下,岸边的景物依稀可辨:白鹭蜷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地栖息在沙滩上,看上去是那样安恬。这一描写,既突出了夜的静谧,又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使夜显得不那么死寂。这平和、寂静而又洋溢着生之气息的夜景,唯有饱经丧乱的诗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看着“沙头宿鹭”,诗人不禁赞美起夜的“静”之美来。就在这时,忽然从船尾传来“拨剌”的一声,使凝神静思的诗人受惊,他向声音发出的地方看去,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跃起一条大鱼,在夜空中画了一条若隐若现的弧线后,又潜入水中。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江夜的“静”,而末句却以鱼跃之声打破了这种静谧,颇有“以动破静、愈显其静”的意味,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处。“宿鹭”和“跳鱼”,这一静一动之景,相反相生,互相映衬,显得逼真而又传神,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体物之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当是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南,战洛阳东,军不利,还至阳城,收军中马骑,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南阳郡,南阳守齮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过而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围宛城三匝。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众,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又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乃以宛守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西陵。还攻胡阳,遇番君别将梅鋗,与皆,降析、郦。遣魏人宁昌使秦,使者未来,是时章邯已军降项羽于赵矣。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阳郡,南阳守齮走         略:攻取

B.莫若约降,其守             封:封闭

C.是时章邯已军降项羽于赵矣   以:率领

D.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 谕:讲明

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沛公“能宽容”的一组是(3分)(  

诸将或言诛秦王   乃以宛守为殷侯,封陈恢千户

余悉除去秦法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攻取了南阳郡,南阳郡守退守宛城,沛公不听张良劝告,想要攻下宛城,南阳郡守舍人陈恢劝说后约降,后来西进通行无阻。

B.赵高派人来求见,想和沛公定约在关中分地称王,沛公派郦生、陆贾去游说秦将,并用财利进行引诱,乘此机会前去偷袭武关,并将其攻下。

C.沛公起初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和府库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

D.沛公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采用了一系列方法安定、笼络民心,秦地的百姓都非常高兴,唯恐他不在关中做王。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3分)

 

⑵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3分)

 

⑶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公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查看答案

下列与“敢以烦执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欲呼张良与俱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乱易整,不武

  B.顷之未,太子迟之    轲既取图奉之,

  C.夫人之力不及此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夜缒出,见秦伯      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君尝晋君赐矣                             为:给予

  B.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诚:如果,果真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                 度:法度

  D.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当:对等,比得上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曾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的著名学者梁实秋先生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C.新闻的基本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组成。《别了,“不列颠尼亚”》曾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D.《小狗包弟》节选自巴金的《随想录》,《大卫·科波菲尔》是法国作家狄更斯“半自传体”式的作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