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4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4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4分

                         

2.请仿照下面给出的例句,概括选文第二小节描写的内容。4分

月色下的荷塘,绿叶田田,荷花点点,清香缕缕,如歌如诉;

答:                                                                                

3.下列诗句中的意境和选文相似的一项是    )(2分

A.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唐]王昌龄《从军行》

B.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C.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D.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宋]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4.选文在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时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交融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分别对这两种手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①niǎo;②shà;③cēn;④qiàn 2.荷塘上的月色,月光溶溶(静静),青雾薄薄,微云淡淡,柳影弯弯(稀疏),如梦如画。(意思对即可。“荷塘上的月色”“如梦如画”各1分;“月光溶溶”“青雾薄薄”“徽云淡淡”“柳影弯弯”答对三处即可,2分) 3.C 4.动静结合:“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等句运用了比喻、你人等手法,静态描摹荷的美姿;“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一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展现了荷塘的风姿。(2分,意思对即可) 虚实交融:“泻”实写了月光流水般的动感,“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和“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则虚写了光影的和谐。虚实交融,使人感受到景色的柔和,产生愉悦的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需要注意袅字的读音易混;霎字的读音;多音字“参”的读音;“倩”容易与“靓”的读音混淆,应注意辨别。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 试题分析:本题其实是考查仿写,注意结合例句的形式,并抓住第二段的内容中的“月光静静”、“薄薄的青雾”、“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等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3】 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文章意境的分析,《荷塘月色》中的意境是:月色清淡,黑白相间的光和影犹如和谐的旋律,荷香缕缕,水乳交融,可以看出是淡淡的,对选项逐一分析排查,只有C项,“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和文本相似,故选择之。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动静结合、虚实交融”的手法,需要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即可。注意文中“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等句是静态,而“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一句是动态;虚实交融:“泻”实写了月光流水般的动感,“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和“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则虚写了光影的和谐,据此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下列句子补充上句或下句:(共10分,每空1分)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                  ,惊涛拍岸,                 

3)但愿人长久,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5)众里寻她千百度,                                 

6)为国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8分)

蝶恋花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2分

 

2.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字是什么?为什么?2分

 

 

3.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每题3分,共18分。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辊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选自王灼《碧鸡漫志》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博通经史              比:比如

B.轼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C.吾小人,当效命。          侪:辈

D.弄笔者始知自              振:振作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政绩”的一组是 

①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③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          ④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⑤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    ⑥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4.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1)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2)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

 

(3)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每题3分,共15分。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

例:戍卒叫,函谷举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可谓智力孤危

3.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鼎铛玉石,块珠砾

A.辞楼下殿,来于秦        B.下江陵,顺流而

C.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D.小则得城,则获邑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人,文中指秦始皇。不暇,没有空余的时间,文中是来不及的意思。来不及作为教训加以改正,秦就被推翻了。

B.不鉴之,“鉴”,意动用法 “以……为鉴”, “把……当作教训”。

C.句中的三个“之”都是指代前文中秦人。

D.句中共四个“后人”,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其余三个“后人”皆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是指唐朝统治者。

5.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不站树荫下,世界自明朗,一米之外是阳光。

请以“冬日暖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