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开河渠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徙之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且圮(坍塌)。给饥民粟,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民投牒(诉讼)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给)民。有大泽,积水,占膏腴地二十余里。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民大获利。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稍迁刑部主事。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疏虽留中,镂版书毁。以员外郎巡京辅,出疑者三百余人。进郎中。

迁湖州知府,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敏赂宦人嘱巡抚檄取亲讯。幼学固不予,立杖杀之。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独杨升畏祸敛迹,置之。已而,念己去,升必复肆,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

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一》,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故土城,且圮           卑: 位置低下,低矮

B.给饥民粟,修筑           俾:使

C.迁湖州知府,           甫:开始

D.御史以                   闻: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幼学“政务惠民”的一组是(3分)

垦莱田八百余顷  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  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

以员外郎巡京辅  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幼学任确山知县时,一方面致力于施惠于民,一方面敢于触犯权贵,严明法纪,汝宁知府担心他惹上祸端,请求上司将幼学调到中牟。

B.陈幼学在中牟任职时,组织百姓捕蝗抗灾,修复城墙,开垦荒地,开凿沟渠,治理水患,由于措施得力,政绩卓越。

C.陈幼学任湖州知府时,严格执法,为民除害;发生洪涝灾害时,他全力抗灾,虽然荒废政务,被救活的饥民有三十四万多人。

D.陈幼学七十岁时,去职还乡,供养老母,母亲去世后朝廷曾两次征召,他都没有赴任,去世后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2分)

(5)已而,念己去,升必复肆,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3分)

 

1.C 2.A 3.C 4.(1)这以后我才知道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然后”1分,“向”1分,“于是”1分,共3分。)(2)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一提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吗?(“齿”1分,“乃”1分,语意顺畅1分,共3分。)(3)君子广博的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1句1分,共2分。)(4)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评分建议:1句1分,共2分。)(5)不久,考虑到自己离任后杨升必然继续肆行无忌,于是将他逮捕处死,全郡太平安定。(“已而”“死”,语意顺畅各1分,共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以确定其正误。题中,C项的“甫”应解释为“刚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紧扣题干中“全都表明陈幼学‘政务惠民’的一组”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一仔细审视,不难知道①②属于正面表现,⑤属于侧面表现;③是写坚守文化道统,④叙其政务,⑥是写他不赴任。③④⑥不符合题干要求,因此凡含此三句的选项都应排除。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其异同,确定正误。其中,C项错误在于,“大举荒政”是大力推行治理灾荒的措施,而不是“荒废政务”之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然后”是“这之后”的意思,“向”是“以前”之意,“于是”应译为“从此”。第(2)句中的“齿”本义是“排列”,这里的“不齿”应译为“看不起”,“乃”作副词,相当于“居然、竟然”。第(3)句中的“日”作状语,每天;“知”通“智”。第(4)句中的“是”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子”是第二人称尊称,相当于“您”。第(5)句中的“已而”即不久,“死”用作使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不拘于时

A蚓无爪牙之利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②况吾与子樵于江渚之上

B①于其身也,则师焉       孤舟之嫠妇

C①是故益圣,愚益愚       ②位卑则足

D鱼虾而友麋鹿           ②吾从而

 

查看答案

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舞幽壑潜蛟

B①浩浩如冯虚御风                  ②知不可骤得

C①箕踞                          ②倚歌和之

D皆出于此乎                      声呜呜然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尝而望矣(提起脚跟)           举酒客(劝酒)

  知不可乎得(突然)               到则草而坐(拨开)

B舆马者(凭借)                   不绝如(细丝)

是故贵无贱(没有)                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沿着)

C作《师说》以之(赠送)           一苇之所如(纵然)

  入深林,回溪(穷尽,走遍)       故为之文以(记)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疑惑)   而莫得其(边际)

功在不(停止)                   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

 

查看答案

用“……使……”这个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30个字)(4分)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