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菜虎
①村东头有一个老汉,个儿不高,膀阔腰圆,卖菜为生。人们都叫他菜虎,真名字倒被人忘记了。这个虎字,并没有什么恶意,不过是说他以菜为衣食之道罢了。他从小就干这一行,头一天推车到滹沱河北种菜园的村庄趸菜,第二天一早,又推上车子到南边的集市上去卖。因为南边都是旱地种庄稼,青菜很缺。
②那时用的都是独木轮高脊手推车,车两旁捆上菜,青枝绿叶,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活的菜畦。一车水菜分量很重,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露着油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但如果前面是硬整的平路,他推得就很轻松愉快了,空手走路的人没法赶过他去。也不知道他怎么弄的,那车子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悠扬悦耳的声音,——吱扭——吱扭——吱扭扭——吱扭扭。他的臀部也左右有节奏地摆动着。这种手推车的歌,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田野里的音乐,是道路上的歌,是充满希望的歌。有时这种声音,从几里地以外就能听到。他的老伴,坐在家里,这种声音从离村很远的路上传来。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八里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在黄昏炊烟四起的时候,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说:“菜虎回来了。”
③有一年七月,滹沱河决口,这一带发了一场空前的洪水,庄稼全都完了,就是半生半熟的高粱,也都冲倒在地里,被泥水浸泡着。直到九、十月间,已经下过霜,地里的水还没有退完,什么晚庄稼也种不上,种冬麦都有困难。这一年的秋天,颗粒不收,人们开始吃村边树上的残叶,剥下榆树的皮。到泥里水里捞泥高粱穗来充饥,有很多小孩到退过水的地方去挖地梨,还挖一种泥块,叫做“胶泥沉儿”,是比胶泥硬、颜色较白的小东西,放在嘴里吃。这原是营养植物的,现在用来营养人。
④那年我七岁,刚上小学,小学也因为水灾放假了,我也整天和孩子们到野地里去捞小鱼小虾,捕捉蚂蚱、蝉和它的原虫,寻找野菜,寻找所有绿色的、可以吃的东西。跟我们常在一起的,就有菜虎家的一个小闺女,叫做盼儿的。因为她母亲有痨病,长年喘咳,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小,可是她很能干活,手脚利索,眼快;在这种生活竞争的场所,她常常大显身手,得到较多较大的收获,这样就会有争夺,比如一个蚂蚱、一棵野菜,是谁先看见的。
⑤孩子们不懂事,有时问她:“你爹叫菜虎,你们家还没有菜吃?还挖野菜?”她手脚不停地挖着土地,回答:“你看这道儿,能走人吗?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趸菜呀?一家人都快饿死了!”孩子们听了,一下子就感到确实饿极了,都一屁股坐在泥地上,不说话了。
⑥忽然在远处高坡上,出现了几个外国人,有男有女,男的穿着中国式的长袍马褂,留着大胡子,女的穿着裙子,披着金黄色的长发。
⑦“鬼子来了。”孩子们站起来。作为庚子年这一带义和团抗击洋人失败的报偿,外国人在往南八里地的义里村,建立了一座教堂,但这个村庄没有一家入教。又过了不久,传说菜虎一家入了教。
⑧又有一天,母亲回到家来对我说:“菜虎家把闺女送给了教堂,立时换上了洋布衣裳,也不愁饿死了。”我当时听了很难过,问母亲:“还能回来吗?”“人家说,就要带到天津去呢,长大了也可以回家。”母亲回答。
⑨可是直到我离开家乡,也没见这个小姑娘回来过。我也不知道外国人一共收了多少小姑娘,但我们这个村庄确实就只有她一个人。菜虎和他多病的老伴早死了。
⑩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菜虎用的那种小车,当然也就听不到它那种特有的悠扬悦耳的声音了。
1980年9月29日晨(节选自孙犁回忆性散文《乡里旧闻》)
【注】文中所写的水灾发生于1920年,当时作者7岁。
1.文中的菜虎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2.文中第②、⑩段两次写到“悠扬悦耳的声音”在内容上分别起何作用?(4分)
3.分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离家还有八里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2分)
(2)“鬼子来了。”孩子们站起来。(2分)
4.文章写滹沱河水灾、孩子挖地梨、挖野菜,菜虎送女儿入教等事,有何意图?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甲) ,大概就比较充分的理由来说,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 (乙) 可得到补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
②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
③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用这一点去衡量成就,全部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节选自美国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有删改)
1.请在第①段空缺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语意连贯,合乎逻辑。(2分)
2.第②段中“牛群也是如此”中“此”指什么?“正因为如此”中“此”指什么?(4分)
3.第③段最后一句的涵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生乎吾后, , (韩愈《师说》)
(3)客有吹洞箫者, ,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苏轼《赤壁赋》)
(4) ,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 公元837年,作者和刘禹锡(字梦得)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首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2.如何理解颈联中的“闲”、“醉”?请简要说明。(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①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执政:宰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拙:笨拙,不擅长
B.作《进学解》以自喻 喻:比喻
C.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 摭:拾取,摘取
D.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勒:雕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①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②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C.①执政①览其文而怜之 ②焚茅茨,穷山之高而止
D.①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一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的一项是
①政多出门,宰相不专机务 ②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③其辞多叙裴度事 ④与人交,荣悴不易
⑤愈不避寒暑,称荐与公卿间 ⑥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刻苦好学。他从小成了孤儿,寄养在叔父家长大,他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要别人的奖励督促,他的文章在当时知名,后考中进士科。
B.韩愈为官敢于直谏。他曾上言几千言的奏章揭露宫市的弊端,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做县令,后来调任江陵府掾曹。
C.韩愈有文学修养。宰相认为韩愈有修史才能,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他感激裴度推荐之恩,借机歌颂裴度,后李愬之妻进宫诉说碑文失实,碑文被磨掉。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别人交往,不因荣辱沉浮态度有别,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扬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资助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人。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旧唐书·韩愈传》(5分)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5分)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①于是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②因此,这世界也就有了路。
③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④前方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情景并不很明确。
⑤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鼓乐。
⑥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A.①②④③⑥⑤ B.④③⑥⑤①② C.⑥⑤①④③② D.⑥④③①②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