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白丝翎羽丹砂顶 贾祖璋 ①鹤有许多种,最著名、最常见的...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白丝翎羽丹砂顶

贾祖璋

①鹤有许多种,最著名、最常见的一种是白鹤。除了羽毛洁白这个特征以外,头顶有一块朱红色的皮肤,因此又叫做丹顶鹤。丹顶和洁白的羽毛互相映衬,显得格外鲜艳。白居易《池鹤》诗“低头乍恐丹砂落”,刘得仁《忆鹤》诗“白丝翎羽丹砂顶”,都指的是这一点。但羽色方面,说鹤洁白,并不确切。因为它的颊、喉、后颈到背部都是灰黑色的。翼羽也有一部分黑色,当它敛翼的时候,这部分覆在背上,遮上短短的白色尾羽,就好像有一个黑尾。

②鹤的长嘴、长颈和长胫,都是生活环境和取食习性所造成的。《淮南八公相鹤经》说鹤“食于水,故其喙长……栖于陆,故足高而尾雕”,《庄子》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都能说明它的适应意义。当然,这里也讲得不够准确,鹤一般栖息在沼泽地带,胫长与涉水有关,而不是栖息于干燥的陆地所造成的。

③鹤休息时,常常直立身体,伸起长颈,向四方瞭望,故有“鹤望”、“鹤立鸡群”等词语。鹤能生活数十年,是一种比较长寿的鸟类,所以又有“鹤寿”这一词语。在绘画上,它与松、竹、灵芝配在一起,称为“松鹤延年”。

④关于鹤的鸣声,《诗经》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野”之句。朱熹注说:“闻八九里。”是说它鸣声响亮,很远就可听到。这有生理根据,因为它的项颈长,所以气管也长。气管又在胸膛里蟠曲几转,增加了长度,像喇叭的管子一样,加强共鸣作用,因此,鸣叫起来,声音就显得格外嘹亮。

⑤鹤的饲养历史,已很久远,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花镜》上说“畜鹤之地,须近竹池沼,方能存久”,这是为了适应它野生时栖息沼泽间的习性。绘画中也常以修竹为背景,既与鹤的修长姿态相调和,也反映了鹤的生活环境。

⑥古人养鹤还注意训练它振翼徘徊,回旋舞蹈,叫做鹤舞。《山家清事》叙述训练的方法:“欲教以舞,俟其馁而置食于阔远处,拊掌诱之,则奋翼而唳,若舞状。久之,则闻拊掌而必起,此食化也。”这正是应用了条件反射的原理。在科学上说来,是一则有价值的记载。

⑦鹤夏季在西伯利亚、蒙古和我国北方的沼泽地上筑巢育雏。巢形很大,用杂草造成。每次产卵二三个,褐色,有不显著的红色或灰色斑点。《花镜》说:“生卵多在四月,雌若伏卵,雄则往来为卫,见雌起必啄之。见人数窥其卵,即啄破而弃之。”鹤在冬季,南飞到长江流域一带过冬。《风土记》说:“鹤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叶,滴滴有声,即高鸣相警,徙所宿处,虑有变害也。”“徙所宿处”是说它开始迁移。候鸟每年随季节而南北飞行,原因很复杂,把它归结为是由于闻到露滴声而引起的,那就太简单化了。

⑧随着人类的活动区域扩大,原始森林、草原、沼泽受到砍伐、垦殖或破坏,会影响到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像鹤一类大型鸟类,因为它们生卵少,繁殖率比较低;身体大,食量也大;又因为身体大,目标显著,容易受敌害攻击,也容易给人捕获。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让它们以及其他的珍禽异兽能够很好的繁殖,如设置自然保护区,规定狩猎期等,是一件重要的工作。

(节选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科学小品选读》)

[注]本文写于1962年6月,作者贾祖璋(1901—1988)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中国科学小品文的开拓者之一。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段紧扣文题介绍了丹顶鹤的外形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指出古代诗歌中相关说法的不确切之处。

B.第③段在说明鹤直立伸颈的习性和长寿的特点时,分别用“鹤立鸡群”和“松鹤延年”等词语加以佐证。

C.鹤的鸣声因存在较强的共鸣现象而显得格外嘹亮,这与鹤的颈项长,气管长且蟠曲的特点有关。

D.鹤的数量少与它的生存环境受到人类的破坏有关,还与它体形大、生卵少和生性多疑等特点有关。

E.本文对鹤的生活环境作了细致的描写,对其生活习性作了形象的说明,体现了科学小品的生动性。

2.本文多处引用了古诗文,请分析其作用。(4分)

答:                                                                     

3.这篇科学小品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请简要探析。6分

答:                                                                     

 

1.AE 2.要点:(1)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形象地介绍了说明对象。如标题引用唐人诗句。(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如第⑦段对《花镜》的引用,介绍了鹤繁殖率较低的原因。(3)据以指出古诗文在相关知识上的不确切之处,普及正确的知识。如第②段对《淮南八公相鹤经》的引用。 3.要点:(1)严谨求实。本文对鹤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客观准确的介绍。 (2)批判质疑。作者通过考证,用科学的态度不断纠正古人在相关知识上不确切或错讹之处。 (答出一个要点并能举例说明得3分,答出两点并举例说明可得满分。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首段没有解释其特征的形成原因。E项,文中并无对鹤的生活环境作细致描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引经据典、大量引用古诗文是贾祖璋科学小品最显著的创作风格,体现了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答题时要从文体特征入手,思考文章中引用古诗文的不同作用。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优秀的科普作品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弘扬科学精神。阅读这些作品时,要重视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答题时要紧扣文本,从作者对说明对象的客观准确的介绍,对前人不确切认识的纠正,来感受作者求实精神、批判精神。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赵文辉

仗剑者心高,再能抚琴,就更气傲了。楼兰王便是如此。他有一手精湛的剑术,从未逢过对手。而他引以为荣的,还是自己的琴艺。皇宫内外,再好的琴师在他面前,都会韵律错乱抚琴不成。他此次动身去中原,为的是找一个叫钟玉的朋友,这个朋友能帮他找到一个在他面前不会乱弦的人。更让楼兰王向往的是,这位琴师剑术卓绝,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人称剑圣。楼兰王一直因为找不到可以较量的高手而苦恼,这下好了,有琴又有剑。他为此而心切,一路上累死三匹快马。

钟玉把楼兰王安顿好,说我给你说说这位琴师吧。琴师乃一村夫,喜欢在山林中盘桓,和百鸟为友。有一次,琴师路过一个小山庄,见一老妇人在烧火煮饭,柴火燃烧,传出劈里啪啦的声音。琴师驻足片刻,忽然跑到妇人面前,急速从灶中取出一截儿桐木,在地上用脚踩灭了火,然后掏出一把银两,将这截儿桐木买了去。琴师听火烧的声音,便知道是一根上好木材,于是请工匠制成一把琴,声音果然美妙极了。琴师于林中拨弦,百鸟竟齐来和唱。但琴尾是焦的,琴师就将琴名命为“焦尾琴”。

楼兰王笑曰:“虚也,虚也。”又问:“剑技如何?”钟玉答:“他与人较量从未用过剑,以竹片代之,却还是失手伤过三人,亡一人。亡者并无伤口,原来是剑气所致。”楼兰王摇头,心里却迫切得很,催钟玉引琴师一见。

琴师抱“焦尾琴”来到钟玉府上。侍人引琴师上客厅,钟玉和楼兰王已备下水酒。琴师穿越花径,忽听客厅内琴声传出,便停下来。是一曲《阳春白雪》,刚刚雪融而闻水声。琴师听着听着,忽然脸色大变,对侍人说:“这音乐中暗藏杀心,为什么呢?”言罢回身便离开钟府。

侍人报告了钟玉,钟玉不信,策马追赶。琴师坚决不回,说抚琴之人已动杀心,自己剑道虽可自卫,却不愿以身践之,与一小人匹敌。钟玉没办法,只好打马回去,如实告诉了楼兰王。

楼兰王本想用自己的琴声挫一下琴师的威风,之后再与他比个高低,不想却发生了这等事。钟玉问楼兰王:“你真想……”楼兰王摇头:“我岂是那般心胸狭窄之人?”钟玉不明白:“那是为什么?”楼兰王将一杯水酒饮了,放杯的一瞬间恍然大悟:自己刚才弹琴时,见窗外矮槐上一只螳螂正对着一只鸣蝉,蝉将去还没有飞起,螳螂忽进忽退,迟迟不肯出击。自己担心蝉飞跑,想让螳螂出击捕蝉。楼兰王把刚才的一幕讲给钟玉听,钟玉呆了:“这难道就是杀心形于声音?”

楼兰王满脸愧色,长叹:“三十年磨炼,不及一村夫啊!”叹毕,他猛然抽出长剑,将从塞外带来的那把名琴断为两截儿。

之后长啸一声,将手中长剑掷向浩浩长空。

(选自《四川文学》2003年第5期)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钟玉在作品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楼兰王知道琴师,是通过他介绍;琴师拒绝与楼兰王见面,也是通过他转述。

B.“林中拨弦,百鸟竟齐来和唱”,塑造了一个志趣高洁风雅,琴艺精湛超凡,悠游于山野的高人形象。

C.小说写琴师“与人较量从未用过剑,以竹片代之”,是为了表现他的剑术卓绝,恃才而傲。

D.因为楼兰王对琴师已动杀心,邀请琴师比试其实是一场阴谋,所以他弹奏的《阳春白雪》暗藏杀心。

E.小说以断琴掷剑结尾,与楼兰王出场时的霸气十足对照,通过情节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耐人寻味。

2.文中插叙“焦尾琴”的来历有何作用?(4分)

答:                                                                     

3.楼兰王并未与琴师见面就自叹不如,他有哪些方面不及琴师?请根据小说探析。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

尔令奇

①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让我们再一次对“中国时刻”有了一种深切的感受,亦如4年前的上海世博会、6年前的北京奥运会、13年前的上海APEC会议……如果拉长时间的距离来看,过去的30多年,每一个“中国时刻”都为我们赢得了一次世界性的关注,每一个“中国时刻”都见证了我们的巨大变化,每一个“中国时刻”都为我们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而正是一个个可以载入史册的“中国时刻”,为这个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国家赢得了“中国时间”。

②“中国时刻”是用实力赢得的尊重。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像APEC会议这样的“中国时刻”越来越多。正如一个进入“而立之年”的成熟个体,他自身的自信和担当,是与对外界的贡献和作用同步提升、密不可分的。2001年的“中国时刻”,我们还是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融入者,只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和第六大贸易国;今天的“中国时刻”,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与APEC成员的贸易额,就已经从13年前的1200多亿美元,增至今天的25万亿美元,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中8个是APEC成员。

③“中国时刻”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有人质疑说,在自身仍然面临诸多改革发展艰巨任务时,我们有必要“兴师动众”来追求这样的“中国时刻”吗?就以大家议论比较多的车辆“单双号限行”来说,199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APEC成员国时,整个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刚刚突破600万辆,而今天北京一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就已经达到530多万辆。发展的问题还得靠发展来解决,今天的中国要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其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仅立足于国内,而要将自己的战略主张融入世界的游戏规则中。

④“中国时刻”不是装扮自己的花环,而是一个新的战略契机和历史起点。中国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了很多基于中国国家战略的规划,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等。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说,这些战略在经济层面,都是立足于中国国内的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从客观效果讲,也充分体现了亚太大多数国家的战略意愿,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⑤我们需要用今天的“中国时刻”赢得未来的“中国时间”。包括2014年APEC会议在内的每一个“中国时刻”,都可以看作历史进程中的新坐标和新挑战,“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则是中国民众心里的“中国时间”。沿着“中国时刻”的台阶稳步上升,“中国时间”才能如期而至。

(选自2014年11月12日《光明日报》)

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每一个“中国时刻”的实现,都使我们向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目标前进一步,其影响十分深远。

B.中国作为成熟的现代国家,面临的“中国时刻”将更多,我们要充满自信地去迎接它,在立足自身的同时为世界多做贡献。

C.我国许多规划的制定,既基于国家战略,也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的,客观上体现了区域内大多数国家的战略意愿。

D.怎样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要增强荣誉感,二要有责任意识,三要迎接新挑战。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中国时刻”的具体内涵。(3分)

答:“中国时刻”是指                                                       的重大事件。

3.请简述文章第③段的行文思路。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有子曰:“孝弟①也者,其为仁②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

[注]①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②为仁:践行仁德。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的共同主张。(2分)

答:                                                                     

(2)对同一主张的阐述,上面两个选段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析。(4分)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张郃在瓦口关坚守不出,张飞无计可施,借酒浇愁。张郃前来偷袭,却大败而归。张飞乘胜追击,奋力攻下了瓦口关。(《三国演义》)

B.探春在大观园里搞承包制,宝钗建议由承包人各揽一宗事,年终承包人再凑些钱散给园中的妈妈们,这个建议深得人心。(《红楼梦》)

C.高老太爷指定鸣凤去做冯乐山的姨太太,鸣凤想向觉慧求救,但觉慧忙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诉说就把她遣走了。(《家》)

D.法庭以“银币变枯叶”为由指控爱斯梅拉达犯有谋财害命罪,对她施以种种酷刑。爱斯梅拉达始终不招认强加的罪行。(《巴黎圣母院》)

E.马斯洛娃向涅赫柳多夫表示愿意调去监狱医院当护士,并许诺不再喝酒。涅赫柳多夫听后,觉得她完全换成另一个人。(《复活》)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陈琳起草的檄文,辱及曹操父祖,历数曹操罪状,号召讨伐曹操。曹操看了檄文后出了一身冷汗,头风病顿时痊愈。(《三国演义》)

B.宝钗撰写的《桃花行》声调悲凄,触动了宝玉及众姊妹。大家商议重起诗社,改桃花社为海棠社,推宝钗为社主。(《红楼梦》)

C.吴荪甫得知公债上涨是赵伯韬暗中捣鬼,便想拉拢杜竹斋结成“攻守同盟”,杜竹斋却倒戈一击,导致吴荪甫惨败。(《子夜》)

D.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搭救到巴黎圣母院,并把她安置在避难小屋里,还把自己的食物和床褥送给她。(《巴黎圣母院》)

E.欧也妮守寡后改变了节俭的习惯,为自己添置了不少衣服,还经常周济他人。然而人们背后仍骂她是“守财奴”。(《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