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吕温 绿...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吕温

绿原青垄渐成尘,

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

不知忧国是何人。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

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

【注】斸(zhú):大锄,这里作动词,掘的意思。

1.请简要分析上面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4分)

2.从炼字的角度,简要赏析《田家》中“未”和“已”的艺术表现力。(3分)

 

1.异:吕诗直抒胸臆,[1分]结句(第四句)强烈谴责只顾自己享乐的权门不恤民苦、不忧国事的丑恶行径。[1分] 聂诗间接抒情(即事抒情),[1分]全诗只摆事实不发议论但揭露讽刺之意不言而喻(“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1分] 2.两字呼应,构成鲜明对比,[1分]表现农家渴望收成的焦灼如焚、官家征敛租赋的迫不及待。[1分]作者的忧民悯农之情跃然纸上。[1分](只答一个不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诗歌表达技巧中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物、事)。题干问的是“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所以要注意答题的模式。吕诗“不知忧国是何人”,直接抒情结句,是诗人针对“权门移芍药”一事所抒发的感慨。“权门”本有君命在身,大权在握,却置民生于不顾。“不知”二字是明明知道,却故作糊涂,含有浓烈的讽刺意味。“忧国”二字是诗人思索问题的核心。聂诗主要是叙事,前二句,“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只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在揭露讽刺的时候,诗人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另,“官家已修仓”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的技巧。答题的模式为:先注意两字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两字的表现力,最后分析表达的感情。“六月禾未秀”一句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官家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农家望成的焦灼如焚,官家收租的迫不及待,及统治者的不恤民情,种种事实,俱在其中,作者的忧民悯农之心亦跃然纸上。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题目。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吴平,入洛。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画形象,配食县社。

入为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之,而云固执不许,曰:“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忿怨。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会伐长沙王,乃止。

机之败也,并收云。颖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曰:“统等区区,非为陆云请一身之命,实虑此举有得失之机,敢竭愚戆,以备诽谤。”颖不纳。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                                          

(选自《晋书·陆云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              以……为奇

B.云其妻,而无所问                     记录口供

C.百姓追思之,画形象                    绘画,描绘

D.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                  顺从,依从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②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

③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

A.①虽 ②其 ③而              B.①虽 ②之 ③以

C.①因 ②其 ③以              D.①因 ②之 ③而

3.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B.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C.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D.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云六岁就能写文章,很有才思文理,少时与哥哥陆机齐名,人称“双陆”。

B.吴尚书广陵闵鸿很赏识陆云,他举荐陆云为贤良、召为从事,并认为陆云“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C.陆云出任浚仪县令,百姓都称颂他神明,因而让他的画像与县里的灶神相配享受祭祀。

D.陆云被捕后,蔡克替他求情至磕头流血,同僚几十人随同蔡克入谏,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3分)

②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4分)

6.文章说陆云性格“清正”,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是,这却不影响它会建构一个信仰中心。

②儒教信仰缺乏宗教化的制度支撑,却制约于国家设置的宗教制度。

③这一信仰中心,它能够囊括所有中国人的信仰。

④这个信仰中心近似于“帝国隐喻”。

⑤所以,以儒教为主流的中国信仰,也同样缺乏严格的制度宗教中心。

⑥也就是说,传统中国缺失了一个制度化的宗教中心,却存在一个表达“帝国隐喻”功能的信仰中心。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④⑥①②⑤

C.②⑤①③⑥④    D.②⑤①④⑥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奥巴马作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本来被舆论解读为种族和解的象征,但是弗格森事件表明,美国并未进入“后种族时代”,种族矛盾依旧是美国的突出问题。

B.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增幅为9.67%,基本与上半年8.5%的业绩增速持平,如果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后,同比增长率仅为不足8%。

C.与此同时,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在日益加快,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日益凸显,以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D.11月30日,中国首次出口了最高速度的米轨动车组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预计明年底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至怡保200多公里的线路上运营。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当然,对于在现代化坐标中登攀高点的中国人而言,“回到孔子”不仅仅出于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神资源这个功利目的,它更意味着一个古老民族在价值和情感上的回归。当越来越多的人痛心疾首于“故乡沦陷”,满心渴望从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中找到此心安处,当一个国家把建设文化强国、塑造核心价值观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都表达着上至庙堂、下及万民的共同诉求:中国越是在现代化道路上狂飙突进,就越需要仰望历史星空瞄准价值罗盘、补充精神给养。

痛心疾首    B.浩如烟海    C.诉求    D.瞄准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咒/    意/    解/龙伏虎

B.眼/    渎/    色/群雄

C.发/咆    /墙    /言简意

D.伤/悲    闻/    /日不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