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近日,温州某小区业主因不堪忍受广场舞噪音...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近日,温州某小区业主因不堪忍受广场舞噪音的袭扰,自费26万元购买高音炮,试图“以噪制噪”。随着近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此类有关“公共空间”的冲突事件频频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

有人认为:既为公共空间,则理应有公众的自由。

也有人认为:自由也应有边界,应以法律为边界约束个人在公共空间的行为。

还有人认为:中国正经历由“小民”变“公民”的过程,个人应适应“公民”的角色。

如何处理个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中国公民的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自由之水与法律之岸 纵观古今,何时人民不追求自由?通览中外,哪个国家不崇尚法律?自由,如放荡不羁的“水”;法律,如沉着稳重的“岸”。自由,在法律中尽现其光芒,如水在岸中急流勇进;法律,让自由规规矩矩,如岸在水边善加疏导。如水岸之不相离,自由与法律唇齿相依,一个也不能少! 没有法律的自由,是无岸之水,是洪水。奔腾不息的川泽,没有一条不是有岸围绕的,无岸之川,必然泛滥成灾,带来祸患。呼啸奔驰的的火车,没有一辆不是在轨道上前行的,无轨之车,必然车毁人亡,酿成大祸。由是观之,没有法律的自由,亦不能称之为自由了。没有了法律,人的私欲、贪念都随之滋生,如洪水泛滥,淹没人性、冲垮文明,终有一日,不复存在,只剩下废墟一片。没有法律的自由,就是毁灭!水不可无岸,自由亦万万不能失了法律啊! 没有自由的法律,是无水之岸,是干枯的河床,毫无生气,看不到希望。弈棋大师们,有谁只按棋谱下棋,纸上谈兵?统军的将领们,谁还愿做第二个赵括?墨守陈规,还谈什么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干涸之岸,已不为岸,因为没有了水的灵动,只能是荒地而终至无人问津了。由是观之,没有自由的法律,亦不能称之为法律了,而是牢笼。秦始皇严刑峻法,终不免“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隋炀帝暴政苛虐,终因起义之民,内叛之兵而“身死人手”。没有了自由的法律,就是停滞!就是死亡!岸不可无水,法律也万万不能失了自由啊! 岸自然阻碍着水的自在湍流,水自然排斥着岸的恶意围困,故要使水与岸融为一体,“岸”不妨圆滑自己本来曲折的身躯;“水”不妨放慢自己原先奔涌的速度,以减少与岸的磨擦。如此一来,即可“川泽纡”而“不骇瞩”,永无祸患了。也就是说,法律要制定得人性化些,人们也要自觉守法,这样又有谁会担忧犯法,谁又会烦恼执法呢? 水不能无岸,岸不可无水。这个世界,要想奔腾不息,要想活力无限,要想潜力不尽,要想持续发展,自由与法律,一个也不能少!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兼具现实性及思辨性,引导考生对当下复杂的社会进行多元的思考,能有效地区分考生的写作能力及思维水平。本次作文题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及含意分别为: 【材料的内容】 1.跳广场舞是公民可以享有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 2.跳广场舞也应尊重别人的权利,不能扰民。 3.跳舞者与非跳舞者应该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政府在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理应发挥积极作用。 【材料的含意】 1.公共空间,理应有公众的自由。 2.自由也应有边界,应以法律为边界约束个人在公共空间的行为。 3.个人应适应“公民”的角色。 4.正确处理个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只要紧扣材料内容和含意,围绕材料反映的“广场舞”现象引发的思考,均可判为符合题意。 其他评分细则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发展等级原则上不往下跨级打分:如果文章内容和表达均评为一类,则发展等级原则上不能评为二类,其它等级依此类推;如果文章内容(或表达)评为一类,表达(或内容)评为二类,则发展等级可打一类或二类,其它等级依此类推。 3.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 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4.套作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5.关于扣字数分的标准:①写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②写了400字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③写了300字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④写了200字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⑤写了100字的文章,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⑥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⑦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⑧完全空白的,评0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给“巾舞”下定义。要求写成单句,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80字。(6分)

巾舞,是汉代开始形成的比较典型长巾舞蹈,在宫廷、豪强大族的宴饮和各种祭祀活动中广为流行。舞者手持长巾,长巾的端点有一根短棍。舞蹈者在表演的时候,充分地运用手臂、手腕力量的大小变化,以及速度的快慢变化、运动方向的上下左右变化等等,带动长巾在空中飞舞,以达到舞蹈者仅用双臂或双袖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从考古事物看,巾舞以单人舞为主。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30号,姓名权的立法解释通过了审议: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包括选取其他直系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人扶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这个消息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以下是一对准父母的对话,请补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对话情境,简明得体。每空不超过15字。(6分)

准妈妈:既然可以不跟父姓,那就跟我姓,或者给宝宝起一个独一无二的姓氏。

准爸爸:我反对。____________。我的爸爸姓杨,所以我也姓杨,宝宝不跟我姓怎么可以?

准妈妈:说的也是,虽说____________,但也不能随便改姓。仔细想想,姓氏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不是区分人的符号,__________,把我们连系起来。

准爸爸:你明白就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烟台大学62岁保洁员吃学生剩饭:不缺钱怕浪费

央广网烟台11月19日消息记者 李谦 刘颖超烟台台记者 张斐斐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10月20日,《新闻纵横》关注了“烟台大学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和他六位同事的故事”。这7位保洁员在学校食堂里看到学生们吃剩下不要的馒头和米饭,实在不忍心丢弃,就装到塑料袋里,留着自己晚上吃,生怕浪费了粮食。而这种做法,当时他们已经坚持了5个月了。

“舔干净不丢人”是烟台大学4层食堂里最新挂出的海报。下午5点半,记者和刚下课的学生们一起来到了生意红火的窗口前。“烟台特色小吃,淄博特色小吃,台湾美食,韩国料理”,各个窗口都向外飘着香味,价格几乎都不会超过15块钱。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推着小推车穿梭在吃饭的学生中收拾餐具。把剩汤、剩饭倒进车上的泔水桶中,再把盘子摞好放进车里,这些动作吴师傅做得熟练而又迅速。只是偶尔,他会把盘中看起来还不错的主食留下,放进车上一个最小的塑料袋中。

晚上7点半,学生们陆续离开了餐厅,吴师傅看见工友罗师傅和其他几个人已经坐下吃饭,便也带着装着剩米饭的塑料袋走了过去。虽然只有几步路,但看到旁边桌上还有一盘学生刚刚剩下、看起来还很完整的炒茄子,吴师傅顺手拿起来,没人疑问,没人抬头,甚至没有任何停顿,大家夹起了还冒着热气的茄子,就着桌上的洋葱、豆腐、卷心菜,开始吃饭了。

第一个带头吃剩饭的吴明华是吉林省伊通县人,曾经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孩子定居烟台后,他也搬到了这里。吴师傅说家里并不缺钱,这么做就是不想浪费。

吴明华:就是不挣钱孩子也给钱,他们不同意出来干活。

烟大4层一共十多名保洁员中,陆续有6人开始效仿起吴师傅的做法。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53岁,都来自农村,经历过艰苦生活。他们中甚至有人的孩子就在这里上班。比如,罗玉龙的儿子罗国胜从一开始就很反对爸爸吃剩饭。

罗国胜:他说怪可惜的,他说他们那些人都能吃,我也能吃,担心老人吃凉的不好,这么大岁数捡着吃也不好。

但孩子们的反对并没有阻碍老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现在食堂的剩菜剩饭和以前相比,显然有了改观。

食堂经理刘建新:通过他们这些工人的身体力行可能让学生感触很深,剩的比以前少很多。

老板娘杨燕:改善多了,大学生过来要半碗米饭、半个馒头,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烟台大学校长房绍坤介绍了这变化背后的新规定:现在学生可以买半份菜、买半份饭,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保洁员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勤俭节约的课。

快要离开时,记者不经意间问了吴师傅一句:如果有一天没有剩饭了会怎样?

吴师傅的回答几乎没有任何思考:没有剩饭那不是更好了嘛!但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尽管认为浪费避免不了,但说起自己的行为,吴明华也丝毫不含糊。

吴明华:一粒粮食一滴汗,一个餐厅一天要节约几斤粮食,一年呢?一个学校节约这么多,一个省的呢?全国呢?就这么寻思自己该这么节约点。

从节目播出吴明华和他同事们的故事到现在,已经又过去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期间,很多同学在表示深受感动的同时,更加强了自我约束,也自发地对节约粮食进行了广泛地宣传和倡议。

除了在校学生,更多的年轻人也在网络上发起了讨论。现在的物质生活如此丰富,像吴明华那个岁数的人,他们经历过的那种物资短缺、甚至饿肚子的生活,现在的年轻人对这种状况几乎无法想象。像吴明华这样的人、这样的做法、这样的观念,现在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微博上有位网友说:节约已经是传统的、过时的观念了,还有多少人愿意“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呢?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认识也不同了。

微博用户“刘书礼1947”也是一位66岁的老人,他说,吴明华62岁,应该跟我一样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知道得深,体会得深。中国人民向来是勤俭节约的,“食求果腹,衣求蔽体”的传统一直保持了几千年。现在改革开放了,物质享受是丰富了。但祖先的传统美德不能丢。

微博用户“越看阿信越帅的小白”说,我们宿舍就会买了饭带回来,大家一块吃,不会剩。

“潮流人生韩董”说:作为一个城市孩子,从来没有体会过农民伯伯的艰辛,但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

1..吴明华等保洁员吃剩饭的举动促使学校和学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

2..这条新闻曾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试结合文本,从新闻的社会价值角度分析它获奖的原因。(5分)

3..有人认为保洁员吃剩饭是一种“悲情教育”,不可取;也有人认为保洁员的行为在传递着正能量,值得赞赏。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请求支援

周海亮

你决定成为一名剑客,行走江湖。你认为时机恰好。

你的剑叫做残阳剑。这柄剑威力强劲,你可以同时斩掉十五名顶尖高手的头颅。你的独门暗器叫做天女针。你面对围攻,只需轻轻按下暗簧,即刻会有数不清的细小钢针射向敌手,状如天女散花。天女针一次可以杀敌八十,中针者天下无解。

靠着残阳剑和天女针,你打败了飞天燕,杀掉了钻地鼠,废掉了鬼见愁的武功。他们全是江湖上一顶一的高手,他们全是杀人不眨眼的黑道魔头。从此你声名大振,投奔者众。

现在你拥有一支军队,占有一座城池。你的军队勇士五千,良驹八百;你的城池繁华昌盛,鸡犬相闻。

你不停地和道上的兄弟签署着攻守同盟。你还和神枪张三、铁拳李四、一招鲜王五结拜成兄弟。你们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你招兵买马,筑固城池。似乎四分五裂的天下不久之后就将统一,你将成为万人瞩目的头领或者君王,你将拥有无涯江山,无尽财富,无穷权力,无数美女。你沉浸在难以抑制的兴奋之中,你常常会在梦里笑出了声。

可是,鬼见愁突然杀了回来。

其实那天你并没有完全废掉他的武功。那天你有了小的疏忽。鬼见愁凭着多年的武功造化医好了自己,又用三年时问练就了一门邪道武功。现在他率精兵五万,包围了你的城池。

你的五千勇士扑出了城。你试图将鬼见愁的五万精兵一举歼灭。你甚至想晚上就可以用鬼见愁的脑袋做成一个马桶。可是你很快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错误。鬼见愁的五万精兵,完全以死相拼。他们踏着同伴的尸体往前冲,极度疯狂。你砍断他的矛,他会用拳头打你;你砍断他的胳膊,他扑上来撕咬你的咽喉;你砍断他的脖子,他还会在倒下去的一刹那,用脚踢一下你的屁股。尽管你的五千勇士个个骁勇善战,可是最后,他们不得不退了回来。

五千勇士,只剩三百。

鬼见愁精兵五万,尚有八千。

你关了城门,开始求援。

你给神枪张三飞鸽传书,让他速来救你。几天后你得到消息,神枪张三早被一无名剑客杀于某个客栈。

你千里传音给铁拳李四,让他速来救你。铁拳李四回话说,现在我也被围,自身难保,如何救你?

你在城墙上放起求援的烟火,这烟火只有一招鲜王五才能看懂。一会儿王五放烟火回答你,他说,我正在攻城掠地,无暇管你。你好自为之。

无奈之下,你计划弃城。你已经管不了城里百姓的死活。现在你只想自己选命。

夜里你率剩下的三百勇士突围。那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你挥舞你的残阳剑斩下无数头颅。你的天女针霎时间消灭掉鬼见愁八十名贴身保镖。可是当你抬头,你突然无奈地发现,现在,你只剩下一名勇士,而鬼见愁,尚有精兵一百。

你的天女针已经射完最后一根钢针。现在它成了废物。

你的残阳剑已经卷刃并且折断。现在它不如一把菜刀。

你和最后一名勇士逃回了城。鬼见愁甩手一镖,你的勇士就倒下了。倒下前他为你紧闭了城门。他忠心耿耿。

鬼见愁将城围起,不打不攻。他想将你折磨致死。

其实鬼见愁只剩士兵一百。你只需再有一把残阳倒。再有一管天女针,就可将他们全部消灭。可是现在你没有了武器,也没有了士兵,更没有了兄弟和朋友。你,呼天天不响,叫地地不应。

等待你的,只有死路一条。

最后一刻,你终于想起了你妈。

你向你妈求援。

你妈六十多岁。

你妈是一位农民。

你妈连鸡都不敢杀。

你给你妈打电话,你说学校又要收学费了,五百块。你妈说,好,我马上照办。

你命令不了别人。你可以命令你妈。

你用这五百块钱给你的游戏卡充值。你重新为自己装备了残阳剑和天女针。你单枪匹马冲出城外,将鬼见愁和他的精兵杀个精光。

你保全了自家性命。你还可以行走江湖。招兵买马。

即使在虚拟世界里,最后一位给你支援的,也肯定是你妈。

1..从小说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方面概括情节。(4分)

2..小说中母亲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5分)

3..小说标题“请求支援”有什么含义?全文表现的主题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网络“国风”的历史时刻

李明洁

简单比较一下国家语委发布的“2008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和《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发布的“十大网络流行语”:前者是“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后者为“囧、被自杀、山寨、雷、打酱油的、是人民在养你们”。哪个更接近民众的日常经验和情绪情感,岂不一目了然?当代中国转型剧烈,思潮激荡,在时代洪流中适应、挣扎着的人们,在网络上“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诗经•园有桃》)。与体制媒体正面平稳的宏大叙事相比,以流行语为代表的民间书写在细节叙事间,现实地记录着“有体温的公共记忆”。数千年前,中国人的祖先们就用短歌抒发心中的不平与愤懑,《诗经》305篇中,《国风》就有160篇。《国风》乃民间直抒胸臆之作,其表达之率直、与时代之贴近,无以能敌。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网络流行语虽然不能简单地解释为“以诗言志”,却毫无疑问地具有“观、怨”的性质。当年的《国风》和现今的流行语都属非虚构的文学写作,其现实主义批判精神一脉相承:“风、雅之作,皆是一人之言耳。一人美,则一国皆美之;一人刺,则天下皆刺之。”

当下中国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是不可反讽、不可搞笑、不可谐谑的了,从官方话语(“河蟹”/和谐)、文艺腔(“赶脚”/感觉),到精英人物(“叫兽”/教授)、社会事件(“欺实马”/70码),网民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遭遇都通过流行语喜剧化、消遣掉了。更不要说与流行语和网络段子相关的其他文艺形式了,远的如肇始于“一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文艺恶搞风潮,近的如雾霾天里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和李大钊雕塑被戴上口罩这类意味颇深的行为艺术。不会娱乐的中国民众,迸发出天才的创造力,去摘录、制造、传播和演绎耳闻目睹的生活实践。鲜见一个时代的文艺创作,如此迫近地来源于真实社会,并被普罗大众如此热切地接受与评议。然而,“细细思考,却让人感到恐怖之极”,这就是大家“假装在娱乐”之后,心知肚明的意会眼神罢了—“你懂的”。“我爸是李刚”的民间造句比赛,在“恨爹不成钢,你值得拥有”的疯笑里,对阶层固化以及“二代”之上那个腐败的上层社会予以了毫不留情的揶揄。由此,流行语从最初集体负面情绪的有感而发,演变成为具有明显集群性的社会反讽行为。与嘲弄一切、解构一切相对应的,是坊间弥漫着的虚无氛围。 “哥×的不是×,是寂寞” “神马都是浮云”成为热门桥段,2010年的“神马”终于成为当下“过度娱乐化”的标签。过度的解构必然导致价值的虚无。民间话语的无心狂欢和价值虚无主义的无底线调侃,往往也是社会性“肌无力症”和“道德失忆症”传染的病态表征。

历史确有惊人的相似,古今中外那些来自底层的语言风俗,都在特定历史时期成为了先声和集结号,其影响势必超越民俗、文艺甚至政治,升华到民族的记忆乃至国民性当中去。2008年到2013年短短5年,以网络流行语为代表的底层写作,成为语言形式为媒介的自愿性“大众行为”,逐步进入当代中国人的社会记忆。一旦语言风俗固化为常识和社会记忆,其所指涉的事件就升格为了“历史事件”。而当代中国的改变首先是从偶然事件开始的,是从网民对这些偶然事件的底层写作开始的,是从流行语成为网络“国风”开始的。

《南风窗》2014第8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网络流行语毫无疑问地可看作“诗言志”,具有“观”和“怨”的性质。

B与流行语和网络段子相关的其他文艺形式都被网民用流行语戏剧化、消遣掉了。

C当代的文艺创作如此迫近地源于真实社会都是因为网络流行语的流行。

D作者认为与体制媒体相比,网络流行语能更接近民众,现实记录“有体温的公共记忆”。

E古今中外来自底层的语言风俗都会成为社会的先声和集结号,其影响会升华到国民性中去。

2..以下《诗经国风》中的诗句和当代网络流行语与文章谈论的网络流行语是同一类的是(

A“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彼何人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

B“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与“顾客不是上帝,顾客只是上当。”

C“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与“托举哥”

3..作者为什么说网络流行语是网络“国风”?(4分)

4..2013年海南省6名小学女生校长带走开房,“校长,开房找我。”在网络迅速走红成为流行语,并成为很多酒店的广告宣传语;“你懂的”本是涉及淫秽专用隐语,2014年3月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问题时用了一句“你懂的”。根据文意,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