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现代作家鲁...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现代作家鲁文·达里奥讲过一个寓言:伊甸园里,有一株最美丽的玫瑰,有一个魔鬼对她说:“你的确很美。不过……你没有用。你看看为生灵提供食物的大树——玫瑰啊,美丽是不够的……”

于是玫瑰像夏娃一样受了诱惑——想变得有用。她去请求上帝:“您能把我变得有用吗?上帝回答道:”如你所愿,我的孩子。”

就这样,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倾听自己的声音 若我为浮云,必当顺风而飘,风的呼啸呐喊,道出我的无拘无束;若我为落花,必要随水而流,水的滔滔流淌,歌出我的自由自在;若我为苍鹰,必会振翅高飞,天地的宽广无际,是我的不羁之所在……总之,我只要想,我想要倾听自己的声音!因喜欢而喜欢! 我总认为,我们没有资格去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即使他庸碌无为的荒废。这荒废的生命,或许是他掩盖了心灵的呼唤,或许是他的心声准许他如此,无论如何,能够否定一个人的价值的只有他自己。周国平说过:“只有倾听心灵之声,人才会觉得安稳踏实,犹如居于避风港中的孤舟。”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和细菌学家。有一天,国王召他给自己看病,并要求:“你为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请原谅,陛下,”科赫非常平静地说,“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科赫是勇敢的,他的勇气来源于他的心声,他听见内心的声音。有人或许觉得他笨,他不会用假话哄骗国王吗?科赫不愿意令自己的心下跪,他只想表达自己的声音,因为他知道,他无法忽视心灵之声,而人云亦云,畏畏缩缩。 曾几何时,我们真正地释放过自己的声音,不是随波逐流,不是遮遮掩掩,不是强制地把它封锁在我们的心房——那个几近窒息而又缩小的空间。我很羡慕也欣赏陶渊明,他的人生真正地做到随心所欲,山水田园是他的寄托,洒脱自在是他的收获。纵使人们对他的辞官归隐有争议,可他听不见,因为他不想听也不在乎。陶渊明不是没有做过官,官场的黑暗令他心寒,心灵的扭曲令他难受,思想的挣扎令他痛苦,终究他还是听从自己的心。既然“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曷不委心任去留”呢?那个朝堂,那位君主,令他没有留恋,那么他又何必委屈自己为人臣,做些无用之事,虚耗自己的人生呢?要知道,在陶渊明当时所处的社会,他的决定也是需要勇气的。 不说过去,说现在吧。时代的脚步加快,社会日新月异,不停地更迭变换,每个人都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似迷路于沙漠,入眼的除了金黄还是金黄,原本如金的颜色却成了一种窒息的逼迫。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也必定要面对更多的挑战与压力,经常会令自己彷徨不安,困惑迷惘,像是游走在悬崖边际,下一秒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深不见底的深渊。我想请你摒弃周围的一切干扰,忽略周围的噪杂之声,闭上眼,放松思维,凝神倾听自己的声音,什么才是你所在意的,你所追求的,你所拥有的? 有人白发苍苍地走完一生,但他一生中多次违背自己的心;也有人是英年早逝,却不悔此生。霍去病的一生只有25年,可在世时他的心活得舒畅。他以“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为信念,坚定地指挥自己。18岁时的他便为骠骑校尉,率领八百骠骑,深入匈奴腹地,斩杀匈奴两千多人。他的人生短暂,却充实。他的英雄伟绩,令历史也无法淡去这颗璀璨的将星! 当我们犹豫徘徊时,心灵的声音会变得微弱细小;当我们自信勇敢时,心灵的声音会宏亮激昂地响彻胸中。我们的人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很渺小,要活得鲜明真实,就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莫要“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不要去强迫自己,违背自己,让懊恼悔恨缠上你。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虽然我还无法深切体会作者的心境,却是令我印象深刻:“纵是情深,奈何缘浅,但不悔相思。”不论结果如何,顺从自己的心。有过刻苦铭心的相思想念,至少拥有美好的回忆,而不是错过的遗憾! 【解析】 试题分析:从玫瑰的角度可写:1.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核心) 2、坚持做自己 / 听从内心的声音 3、美丽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4、不要为实用理性所害 5、走出人生的围城 7、要学会独立思考 8、卷心菜的痛苦 9、战胜内心的魔鬼 10、战胜诱惑 11、华而不实也无妨 12、存在的尴尬 从上帝与魔鬼的角度:1、万物皆有价值(核心) 2、没有谁是完美的、3、少一点分别心 3、羡慕的本质是无知 4、有用与无用之间 5、无用方有大用。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多赍金币    钱币财物  B.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拦路抢劫

C.敕印往赐之  赏赐        D.而中国耗废亦不   赀:计量

2.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最初是为了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并且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耗费了国家大量资材。

C.郑和深通外交关系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D.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 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1.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世皆不,而以公贵  显:显达。B.施贷以赒乡闾     务:致力于。

C.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D.太后不能,为改他服  夺:强取。

2.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2分

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公年少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阻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节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节)

【注】 魏主:即北魏孝文帝。奕叶重光:继承先祖基业。稽颡:磕头。混壹:统一天下。

1.下面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帝久之乃  【解析】
消除,平息。
B.谓之曰                逆:迎接。

C.因      屏:使……退下。 D.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  殷勤:巴结讨好。

2.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魏主迁都策略的一组是 2分

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今当更与卿论之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 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

B.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认为孝文帝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革卦”,这不算是全吉。

C.孝文帝知道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一旦知道要迁都洛阳,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于是向任城王拓跋澄询问对策。

D.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扩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1.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诏暹其事实 按:依照,调查。 B.蕃人金以遗      赍:送物给人。

C.暹迁给事中  累:多次。       D.卿以清直,兼之勤干 素:向来,一向。

2.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杜暹“清直”的一组是 2分

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 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 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 躬自巡检,未尝休懈 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 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①⑤⑥③④② B.⑤⑥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⑤⑥① D.②①⑥③⑤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