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的题。(15分) 父爱在我的名字里 金 翔 我一直很羡慕那...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的题。(15分)

父爱在我的名字里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得到父爱并懂得父爱的人。

因为我对父爱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恨才转化而来的。

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的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般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

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也不知父亲是没进一天学堂,还是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脱离贫困,而造成他长年阴沉着脸和暴躁的性情,加上那望子成龙的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领教中,不断加剧加深的。

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一口气冲上山顶,哭了,——不是为自己十年寒窗所获的美好前途,成为全村羡慕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是为自己终于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所以,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而义无反顾,一点儿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

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就连每次收到他托人寄来的生活费,也只是应付性地写上“钱已收到,勿挂念”的类似的短语。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动,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咀嚼和阅读自己生命中一再忽略的、仇恨的那份沉重的父爱——

信是父亲找上初中的小侄子写来的,没什么要紧事,只是问我好不好而已。可信写了满满几页,只因小侄子详细地讲明父亲来信的原因,说是父亲那晚做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吃馍,拿起来刚咬了一口,两颗大牙就莫名其妙地没了,一看呢,馍上一片血红,牙都粘在上面……惊醒之后,父亲便再也睡不着了。于是天刚亮就找小侄子写信。而这一切呢,仅仅因为老家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梦见大牙掉是要死亲人的。而父亲首先想到的是他离家在外求学的儿子。

读到这里,我对迷信的父亲的所为,嗤之以鼻,甚至愤然。最后,小侄子讲了一个令他惊讶不解的事,说他就在铺开纸,提笔欲写时,却因一时记不起我的大名而猛然顿住了,结果遭到父亲的训斥:“亏你狗崽子还念这么多书,记性也恁赖,叫——金翔。”“金——祥”于是小侄子一边念叨一边写在纸上。“写错了!写错了!……”小侄子说当时父亲望着他刚写下的名字大声喊着,紧接着,从他手里夺过笔,在纸上硬邦邦地写下“金翔”两个字后,讷讷地告诉他:“我这一辈子只识这两个字!小侄子说他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说,要知道,全村人都知道二爷他老人家一字不识,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呀!

  ——因为这就是父爱!除了父爱,便再无法解释这种奇异而真实的现象!那一刻,我那对父亲的恨包裹着而变得无知、粗砺与麻木的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禁不住地泪流满面,双手捧着书信、朝着家乡,蓦然跪下——向父亲,向我那一生付出了大爱却得不到理解、更别说回报的父亲,忏悔,忏悔……

1.请概括文中“我”对父亲情感的变化过程。4分

答:                                                                         

2.“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得到父爱并懂得父爱的人”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3.文中父亲的哪些行为表现出了对“我”的深深的爱?请概括作答。4分

答:                                                                     

4. 文中的父亲认为:“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请就他的这种管教孩子的理念方法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

  答:                                                                       

 

1.从仇视----感动-----理解------内疚(忏悔)。(1点1分) 2.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小时的“我”对父亲的误解以及后来对父爱的深刻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曲折、真实地表现出“我”对父爱的震惊、感谢之情。(感情基调1分,手法1分,内容分析2分) 3.① 特意请人为我命名。② 因我考上大学而大办酒席。③梦醒后首先想到是他离家在外 求学的我。④一生只认得并写出我的名字。(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4.①不与父亲沟通、为父亲对“我”考上大学的兴奋不屑一顾、上大学后没有回过家、对父亲的来信应付等。②年少的“我”没有发现父爱,所以才渴望父爱,对父亲有淡漠的情感,这是成长过程中的过错,而不是“我”本身的错误。等到感觉出父爱后,“我”的忏悔表现了“我”善良的本质,对父亲无私爱的感谢之情,文章对这种“感情变化”是赞同的。(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弄清每一部分所说的内容,就可以正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文章开头的内容多是起到铺垫的作用。比如环境描写、事件的开端、人物的生活场景,或作者对事件、人物的看法等,一般起到引起下文、提示线索、确定情感基调等作用。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结构的作用,该语句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比如在开头多为铺垫、烘托、渲染等作用,在文章中间多是过渡、呼应等,在结尾多是点题、深化、升华主题等作用;一是思想作用,主要体现在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或作品的某种中心等。该句是文章的第一句话,从后文看,可以分析出这句话除了对比外,还有确定文章感情基调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表达技巧的题目。从2004年来,高考注重了对考查技巧的考查,并且在2005年多改为主观题。做这类题目要注意表达技巧的包含的内容,注意各个内容体现的各种特点等。如修辞手法,也属于表达技巧,要学会分析修辞在文章中体现的意义和感情。描写是写作手法中比较复杂的一种写作手法。从描写的对象看,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从描写的手法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繁简看,有工笔细描和白描等。分析描写手法是就要从这个方面分析,不能漏掉一个方面。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对于半开放题目,要注意分析文章,答案与文章紧密联系,不能架空分析,天马行空,任意发挥。这道题考查了对文章信息筛选能力。从父亲对“我”的态度和“我”对父亲的态度中可以看出父亲多孩子的爱,孩子对父亲爱的理解过程。题目要求找出“我”对待父亲方面的错误,可以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和后文中的照应中找出来。至于对“我”的这种态度的评价,要注意客观、公正,体现出作者写文的真实意图。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填空题。4分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拾遗:官名。袁氏曾任拾遗,因罪流放岭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          诗的人。这首诗的体裁是        后两句采用       的手法,作者以此表达          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3)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B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夫晋,何厌有?

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厚,君之薄也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夜缒而出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烛之武虽然有年轻时不得重用的牢骚,但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临危受命。

D.“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从正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5.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

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节选自《话说文学趣味》

1.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所有小说、戏剧、杂文都能够当一首诗看。

B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

C有广博的趣味,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

D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够开发创造的文学趣味。

2.下列对“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喜欢诗就可以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B.爱好诗的人,在小说和戏剧中不仅仅看到故事。

C.诗比别类的文学作品更加谨严、纯粹、精微。

D.诗是纯正的文学趣味的必要的构成元素。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流的小说家反而很难写出福尔摩斯探案这样的故事。

B.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

C.从前私塾冬烘学究都深研八股文、试帖诗。

D.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仅在故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有距离才有过程,有过程才有思念。“          ”是因距离而叹的爱情的绝唱;“           ”是因距离而诵的友情的高歌;“          ”是因距离而生的亲情的低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