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让医术高的医生挣更多的钱,相信不会有...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让医术高的医生挣更多的钱,相信不会有人反对。可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让“红包”登堂入室,成为衡量医生医术的天平和调节医生收入的砝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和悲哀。

B.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如果世界经济出现动荡或危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C.虽然一个阶段某些国内品牌手机也能取得巨大的市场份额,甚至可以一度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但是由于品牌缺少“含金量”,国内品牌手机很难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军团”。

D.有些国家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能源问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增加能源需求品头论足,鼓噪“能源威胁论”,觉得似乎只有他们自己才有资格消费地球上的能源。

 

C 【解析】 试题分析:A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艺造诣精绝,深得师传。也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水平或境界。B本指注重自身修养,保持节操。后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身外事。C分庭抗礼:古代指以平等之礼节相见。古代宾主相见时,主人站在庭院的东边,客人站在西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彼此地位相同或势力相等,可以抗衡。D品头论足:原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也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李四光与地质力学

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后又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地质力学认为结构要素、构造地块和构造体系是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现已认识的构造体系,可划分为三大主要类型,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这些体系主要是地壳的水平运动(经向的和纬向的)造成的;而水平运动则起源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李四光把地球自动调节自转速度变化的作用称为“大陆车阀作用”,因而把这一假说称为“大陆车阀假说”。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在研究过程中,他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寻找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真理。因此,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

例如,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太行山东麓发现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他继续在大同盆地进行考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却招致到会的外国的地质学家们轻蔑一笑的否定。

为了让人们能接受这一事实,他继续寻找更多的冰川遗迹。10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

李四光的这个学术观点在全国地质学会上再次发表以后,引起了1934年的著名的庐山辩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的科学家低人一等,外国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情绪到中国来的。因此,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外国学者们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赞叹道:“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李四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可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他干脆把家搬到庐山上,又在庐山脚下建立了一个冰川陈列馆,起名叫“白石陈列馆”(后被国民党海军炸毁)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冰川研究。

李四光关于冰川的多年研究,收集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由于抗战爆发,10年后才得以出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为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他从理论上探讨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后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的。

B结构要素、构造地块和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认为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其中的构造体系又可划分为三大主要类型,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

C在北大地质系,李四光开始研究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并创立地质力学,在这期间,他主讲的是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在教学的同时,他从未放松过研究工作。

D李四光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可以佐证这个学术观点,但在当时,外国学者们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E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这才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他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公开承认。

2.选文是怎样表现李四光矢志不渝地从事地质力学研究的,请加以简单概述。   (6分)

 

3.李四光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地质力学研究的?试分项简述。   (6分)

 

4. 李四光对事业的追求和奋斗经历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怕出名的阿呆

老家在四川的阿呆,五年前通过老乡的介绍,来到南方的一个煤矿,当上了农民合同工。煤矿里的活,又脏又累。农民工走了一茬又一茬,只有阿呆在这里一干就是好几年,连春节都不回家。

  由于阿呆安心工作,干活又不惜力气,去年被矿里评为“先进”。按说,这事无论谁摊上了都会高兴,可阿呆听说让他当先进却急了,立刻去找矿长,硬是把当先进这事给推了。阿呆不当先进,大伙都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在工友们的眼里,这个阿呆的许多事都让人费解。在矿上,他除了干活就是睡觉;甚至竟然放弃了节假日,从不到城里逛街、购物。

  不当先进的阿呆还和以前一样默默地干活,井上最苦最累的活他都抢着上。一次,遇到冒顶,连队长都慌了神,阿呆却叫大家不要慌,冷静观察后,他扛起一根4米长的木头爬上冒顶面,工友们看到他这么拼命,也跟着干了起来……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奋战,险情排除了,当月还超额完成了任务。

  这件事在矿里引起轰动,矿长当即奖励给阿呆1000元奖余。矿办公室小吴还专门写了一篇通讯报道《地层深处的勇士》,投到当地报社。

  文章见报后,小吴兴高采烈地拿着报纸找到阿呆。不想,阿呆的表现大出小吴的意料,他看了一眼报纸,脸色突变,怒气冲冲地对小吴吼道:“胡闹!谁让你把我的事登到报上的?还上了照片!”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出宿舍。

  就为这事,阿呆跟小吴闹了好几天别扭,每次一见到小吴的人影他就远远地避开。矿长知道这事后,找阿呆说:“人家写你,是瞧得起你,把你当英雄看。不是什么人都能上得了报纸的,我当矿长十多年,什么时候上过报?上报是好事,你这一上报,在我们市、至少在我们公司里你就出名了。再过一个来月就是‘五一’节,没准公司领导看了报后,推荐你当个劳模什么的,那可是你一生的荣耀!”阿呆并不买矿长的账,瓮声瓮气地说:“我不想出名,更不想当什么劳模,我只想好好的在这里当我的农民合同工。”

  “好,那你就当你的农民合同工吧。真是胸无大志!”矿长一生气甩手走了。

  几天后,矿长的办公室来了两个警察,说是为阿呆的事来的。

原来五年前阿呆在老家的一家货运公司当驾驶员,因酒后驾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造成一死一伤。出事后,阿呆弃车逃跑,最后通过老乡来到这个煤矿。几年来,当地交警一直在查找他的下落。报上发的他的事迹和照片,恰恰被负责侦破阿呆驾车肇事的交警们看到……

  阿呆被带走时,矿里的人都来送他。阿呆一步一步地走到小吴面前,大家的心都提了起来,却见他朝小吴笑了笑,说:“小吴,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希望你把我今天这事也写一写,让大家都知道,犯了事应该投案自首,否则躲到天边都不管用。”最后,他又向工友们深深一鞠躬:“好兄弟们,跟着矿长好好干!只要够不上死罪,我还会回来的。”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小说写阿呆由于酒后驾车肇事,负罪逃跑,来到煤矿。几年他处处小心翼翼,吃苦耐劳,勤恳工作,依然被缉拿归案,形象地说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煤矿里活,又脏又累阿呆干活不惜力气在这里一干就是好几年,从不到城里逛街、购物。他甚至竟然放弃了节假日,连春节都不回家,全都是为了躲避抓捕。

C.遇到冒顶,连队长都慌了神,阿呆叫大家沉住气;他爬上冒顶面,带领工友们苦战两天两夜排除险情,说明他性格中镇静、从容,并且不顾个人安危的一面。

D.见报后,阿呆的脸色突变,怒气冲冲跟小吴闹别扭一见到小吴的人影,他就远远地避开,甚至不买矿长的账,都生动地表现了他思想上的朴实、不图名利。

E.阿呆被带走时说:“小吴,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希望你把我今天这事也写一写”“只要够不上死罪,我还会回来的”。语重心长的话语,说明他还是想被人了解。

2.阿呆并不买矿长的账,瓮声瓮气地说:“我不想出名,更不想当什么劳模,我只想好好的在这里当我的农民合同工。”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上的作用。(6分)

 

3.阿呆的性格刻画为什么真实可信?请你进行辩证的认识评价。(6分)

 

4.阿呆起初恐惧小吴报道他的事,后来又希望报道,你怎么看这件事呢?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夫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

(2)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杜牧《阿房宫赋》)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后面的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词中作者两次巧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达到了极佳的叙事抒情效果,两个“秦楼月”与两个“音尘绝”内含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5分)

 

2.这首词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请结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处诗文加以简要说明。(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尚志斋说》

1.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                      追求 目标

B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          轻侮 蔑视

C患难忧戚,志不为慑                        害怕 减损

D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分开 超过

2.以下各句中,全都表明“立志始终不可改变”的一组是(3分)

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 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要和没有志向人绝交、不和他做朋友的,因为这样的人没有追求,会耽误自己

B没有志向,还想不成为做事随意的人,大概很少见吧。这就是立志是最要因素的道理。

C有志向的人跟随老师,寻找朋友,好好读书,弄清道理,这都是实现目标所应做的事情。

D如果一个人一旦确立志向,哪怕是想将来成为圣人,只要始终坚持,是有可能实现的。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

 

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