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薙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

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节选自《新唐书·陆羽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言有僧得水滨    诸:之

B乃以陆为氏,而字之   名:取名

C太守李齐物见,   异:认为……奇异

D见有过者,规切至   忤:触犯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B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C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D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羽身世凄凉,自幼被弃在水滨,始终不知父母是谁。

B陆羽生长于寺庙,按照《易经》上的卦而自起名和字。

C陆羽经历坎坷,勤奋苦学,成为朝廷器重的学者和官员。

D陆羽率性而为,不慕名利,是古代清高士子的典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5

译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5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C 2.B 3.C 4.(1)我既然没有兄弟,又没有后代,能行孝吗? (关键点:“终鲜”“ 绝”“ 后嗣”“ 得为……乎”各1分,句意1分。) (2)与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有虎有狼也一定赴约。(关键点:“期”“ 雨雪”“ 虎狼”“ 避”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C诸:相当于“之于”,兼词。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嗜茶”为一事,要断开;“著经三篇” 为一事,要断开;“天下益知饮茶矣”事件完整,不宜断开。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C“成为朝廷器重的学者和官员”无中生有。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鲜”译为少,“后嗣”译为后代, (2) “期”译为约定,“雨雪” 下雨下雪。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生在何处,有人说他是和尚在一处河边捡来养的。陆羽长大后,用《易经》自我占卜,得《蹇》之《渐》,那赞辞是:“大雁落降到平地上,它的羽毛可以用来装饰。”于是他以“陆”为姓,并按这个意思取了名和字。 陆羽小时候,他的老师用“旁行书”来教他,他说:“我既没有兄弟,又没有后代,能行孝吗?”老师恼怒了,惩罚他做清扫涂刷墙壁的工作,又要他放三十头牛。陆羽暗中在牛背上用竹枝写字。一次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会读,但仍正襟危坐,仿效学童的样子口中念念有词。老师把他留下,罚他割草。当陆羽在记忆文字时,呆呆地像忘记了什么,一天都不动弹(劳动),老师狠狠地打他,他叹气说:“时间过去了,怎么就读不会书呢?”他因而哭泣不止,于是逃走,偷着学演戏,能说几千字的幽默有趣的话。 天宝年间,州中人请客,州吏安排陆羽参加演出。太守李齐察看他觉得他不一般,就教他读书,于是陆羽就寄居在火门山。陆羽其貌不扬,口吃但有辩才。听说谁有什么优点,就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见人有了过失,就去恳切规劝,甚至触犯人家。朋友们在一起相处,他心里想到了什么东西,起身就走,以致人家以为他生气了。与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有虎有狼也一定赴约。上元初年,陆羽改名换姓隐居苕溪,自称桑苎翁,闭门著书。有时独行野外,一面诵诗一面敲击木板,徘徊不称心,有时又大哭而归,所以人们称他是当今的狂人接舆。后来,皇帝任他为太子文学,调任太常寺太祝,陆羽没有就职。贞元末年去世。 陆羽爱好喝茶,写经三篇,谈茶的来源、沏茶、茶具尤为详细齐备。天下人由此更懂饮茶。当时卖茶的人就把陆羽制成陶像放在烘炉烟囱之间,尊他为茶神。 有个叫常伯熊的人,在陆羽著述的基础上又扩充著述了茶的功用。御史大夫李季卿安抚江南时,停在临淮,知道常伯熊善于煮茶,召见了他,常伯熊穿着黄色的衣服,戴着乌纱帽,拿着器具向前,李季卿为他两次举杯。到了江南,又有人推荐陆羽,李季卿召见了他,陆羽穿着平民的衣服,拿着茶具进来,李季卿对他无礼,陆羽感到耻辱,又写了《毁茶论》。之后崇尚饮茶成为风气,当时回纥族入朝,开始赶着马买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诗经》中的耕种方式

先民最初的农耕生产规模比较小,种植方法很简单,多在重要的采集地点或附近进行。从考古学和民族学提供的资料看,先民的耕作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火耕、耜耕、犁耕、牛耕等阶段。商周时期普遍运用耜耕,这种耕作所用农具“耜”见于《诗经》,如《小雅·大田》中有“以我覃耜,俶载南亩”的记载。耜耕是继火耕而起的利用耒耜翻地的耕作方法,通过对土地予以翻耕来改变土壤结构,进而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史前考古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石犁,犁耕的产生使农耕生产获得了一种新式工具,进而改进了耕作技术,由速度较慢的点翻为沟翻。初时以犁翻地是用人力挽拉,至春秋时期,耕牛和铁器被用于农业生产,牛耕发展为一种更为先进的技术而受到重视。彼时的人名中常见牛、耕互应,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论语·雍也》中还见有犁、牛连用的句子,“犁牛之子,騂且角”。《国语·晋语九》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都可以说明牛耕技术得以进一步推广。

在田间具体劳动时,特别是挖掘沟洫、整治甽亩等工作,经常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小单元互相协作,这种合作方式在商代叫“协田”。郭沫若《殷契粹编》记载过商代卜辞中的一条,占卜的内容是国王下令要众人去协田,占问能否能获得好收成。甲骨文中的“协”字,上面是三把末,下面是田地,表示三人持三耒挖土。三人协力,三耒共耕的合作劳动,是运用较原始的农具,对较大面积的土地进行翻土碎土,可以收到一定程度的深耕效果,也为西周时期耦耕方式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周颂·噫嘻》:“十千维耦”、《周颂·载芟》:“千耦其耘”,这两处的“耦”即西周时期盛行的耦耕。农耕生产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需要集体性的简单协作,反映在农业领域则出现了种种形式的耦耕。甲骨文、金文中的“耦”字都是用两把木耒表示,两耒并立即是两人并肩耕地的缩写。甲骨文中已见“耦”字,说明商代晚期已出现耦耕。到了西周,耜的使用更为普遍。《诗经》中提到的挖土工具主要是耜,这时耦耕就取代了协田,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孔子带领弟子出游的途中就见到两位隐居者在耦耕:“长沮、桀溺耦而耕。”人们对耦耕的具体操作有不同的理解,或认为即二人为一组相对而立,一人用耒刺人土,一人用耜翻土,合力而耕;或认为既包括两人共用一耜而耕,也包括许多人并排或斜排各用其耜而耕的形式。事实上,耦耕被广泛应用于开荒、耕地、开沟挖渠、平整土地等农业生产的诸环节中,形式不一,人数不等。可以说,将简单的耒耜用于集体劳动,则变成一种物质力量更加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耒耜的运用缩短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通过开垦荒地扩大了劳动空间,同时还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兴趣。耦耕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最有效的劳动形式,在古代生产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下列关于“先民的耕作方式”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先民的耕作方式大致经历了火耕、耜耕、犁耕、牛耕等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

B耜耕在商周时期普遍运用,这种耕作方式可改变土壤结构,进而延长土地使用年限。

C犁耕的产生既使农耕生产获得了一种新式工具,又改进了耕作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

D耦耕是一种二人相对而立,一人用耒刺人土,一人用耜翻土,合力而耕的耕作方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雅·大田》中有“以我覃耜,俶载南亩”的诗句,这表明耜耕是继火耕而起的利用耒耜翻地的耕作方式。

B协田是人们使用耒这种工具,对较大面积的土地进行翻土碎土时采用的一种多人合作、提高效率的耕作方式。

C甲骨文中的“协”字,上面是三把末,下面是田地,表示三人持三耒挖土,反映了当时人们互相协作的耕作方式。

D协田和耦耕两种耕作方式都需要多人合作,但使用的工具不同,协田主要使用耒,耦耕的主要工具是耜。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的人名中普遍出现了“耕”和“牛”两个字,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牛耕这种耕作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

B由人力拉的犁耕技术使得耕地的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而牛和犁相结合的牛耕技术又进一步提高了耕作效率而被推广。

C《诗经》中提到的挖土工具主要是耜,这说明春秋时期的耕作方式是耦耕,它已取代了协田而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D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耦耕是最有效的耕作方式,它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兴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午饭厅的一角,几个高三的师生边吃边聊,小牛说“现在已进入高考的倒计时,还有90来天。”小齐说:“倒计时是攻坚、拼搏的开始。”小那说:“这个时候是比毅力、比韧劲的时候”,小张也说:“这时更需要保持平常心,绝对不能乱了方寸。”但小王却说“我看不一定,还得靠平时的辛勤努力,基础要扎实,还要会活用。”

这时,班主任姚老师也插话说:“是啊,其实在人生、历史进程及社会发展中都充满着倒计时的。你们可要把握好啊!”一时间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你对此有何想法,请联想与之有关的现象,以“更好地认识、利用好倒计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己确定文体及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或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使用排比、借代和对偶的修辞方法。

已是“三九”,徜徉在这辽阔的冰面上,远处的古刹笔直地耸立着,视野中的爬犁飞梭般地穿行着,冰穴旁的太公静静地独守着,好一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山雪飘。                                                      

 

查看答案

把下面三个短句写成一个长单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句意

中国小说学研究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即: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文本批评。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说学研究的整体内涵。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查看答案

调整下列零乱的语句,成为一首抒发感情经历的小诗。

伤痛,是你我邂逅的海     消散,是逃避伤痛的药物

记忆,是连接时间的藤蔓     缘分,是与子偕行的漏船

时间,是记忆消散无奈     邂逅,是此身缘分的起始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