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题: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星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那样。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作文题: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星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那样。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渺小亦是一种伟大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犹如一粒蓝色的尘埃,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中穿梭、旋转。我赞叹这渺小的星球,因为他伟大地承载起生命。 我敢说,一切渺小的,都是伟大的。 种子很小,却能长成参天大树; 花儿很小,却能结出累累硕果; 叶子很小,却能收集无限阳光; 水滴很小,却能穿透千年基石; 砂粒很小,却能变成颗颗珍珠; 泪珠很小,却能表现所有情感…… 你看,这世上一切看似渺小的事物,都蕴育着无限的伟大,甚至,某些渺小的事物本身就是伟大的。 小小的露珠,折射出七彩阳光的美丽;小小的蜜蜂,酝酿出生活的甜蜜;小小的我们,承载着青春的希望。看云卷云舒花落花开,我们的人生正是所有渺小的事物汇集而成,没有什么人一辈子的路仅由一大步组成。 也许,在浩瀚的海洋面前、在高耸的山峰面前、在广阔的草原面前、在荒芜的戈壁面前,我们会深深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渺小,但只要我们的精神与心灵升华,那么我们就是伟大的。我们可以用纤小的手编织生活之幕,我们可以用碎小的思想照亮人生之路。 点点新绿,便证明了春的来临;片片荷叶,便证明了夏的繁盛;寥寥黄草,便证明了秋的凄凉;零星飞雪,便证明了冬的冷寂……但我们想拥抱大事物时,必须要看到那不经意间便会被疏忽的小事,正如海洋要想博大,必须要包容所有的细流。我曾怀疑:那美丽的蝴蝶不是小小的毛毛虫变成的,那光彩照人的丝帛不是小小的蚕儿织出来的,那美丽的孔雀不是小小的卵变成的。现在我不再怀疑,因为,渺小亦是一种伟大。 追逐伟大的人,停停脚步吧,看看那些所谓的渺小吧,正是无数渺小的结晶,才诞生了伟大。追逐太阳的人,停停脚步吧,看看那些渺小的星,有些比太阳更伟大。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百花盛开时,在萧萧叶落时,只要用心感受,你一定会发现:一切伟大的,都是渺小幻化的,而渺小亦是一种伟大。 【解析】 试题分析:星星是永恒光亮的,本体是伟人;萤火虫是短暂的微光,是渺小的普通人。这道题是伟大与渺小的关系。真正的伟人不怕被别人看作平凡人。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自己独特的价值,他知道他为未来而生,他的超前性为当世大多数人所不解。他有非凡的勇气和意志抗击别人的藐视,在自己的天地中静心、平和地思考、工作。或如托尔斯泰一样内心将自己完全等同于普通人,无比谦卑。这样的认识和勇气在当代有其特殊意义。当代很多“萤火虫”很想被看成“星星”,收获不相称的名誉和地位。 此则材料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立意的角度:1伟大与渺小;2渺小亦是一种伟大;3伟大之所以不渺小。可以写成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遑遑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注:子云:扬雄,西汉辞赋家;仲淹:王通,隋代人。

1.、根据第段划线句,概括吴充的文章特点。(用自己的话)(2分)

2.、可填入第段“□”中的虚词,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3.、在第段画线句中划出停顿处,用“/”标出。(2分)

4.、本文虽为书信,实际上是一篇观点鲜明的文论,请写出欧阳修的文学主张。(用文中的话)(2分)

5.、第段划线句含有两种论证方法,请分别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

梁贾说

苏轼

梁民有贾于南者,七年而后返。杏实、海藻,呼吸山川之秀,饮泉之香,食土之洁,泠泠风气,如在其左右。朔易弦化,磨去风瘤,望之蝤蛴然,盖项领也。

倦游以归,顾视形影,日有德色。倘佯旧都,踌躇乎四邻,意都之人与邻之人,十九莫己若也。入其闺,登其堂,视其妻,反惊以走:“是何怪耶?”妻劳之,则曰:“何关于汝!”馈之浆,则愤不饮。举案而饲之,则愤不食。与之语,则向墙而欷歔。披巾栉而视之,则唾而不。谓其妻曰:“若何足以当我,亟去之!”妻而怍,仰而叹,曰:“闻之居富贵者,不糟糠;有姬姜者,不弃憔悴。子以无瘿归,我以有瘿逐。呜呼,瘿邪,非妾妇之罪也!”妻竟出。于是,贾归家三年,乡之人憎其行,不与婚。而土地风气,蒸变其毛脉,啜菽饮水,动摇其肌肤,前之丑稍稍复故。于是还其室,敬相待如初。

君子谓是行也,知贾之薄于礼义多矣。

居士曰:贫易主,贵易交,不常其所守,何独梁贾哉!

1.、解释加点字:(4分)

(1)杏实、海藻(                (2)则唾而不       

(3)闻之居富贵者,不糟糠(      (4)前之丑稍稍复故(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意都之人与邻之人,十九莫己若也

(2)若何足以当我,亟去之!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非妾妇之罪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

B呼吸山川之秀,饮泉      人憎其行

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       则向墙欷歔

D 倦游     无瘿归

3.、本文第段划“      ”的句子刻画梁贾这一人物形象,运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请分别分析。(4分)

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2分)

 

查看答案

古诗词鉴赏,完成后面题目。(9分)

卜算子   蒋冕(明)

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

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

注:蒋冕,明代诗人,为人刚正,遭到忌恨和排挤。

1.、本词没有题目,请你拟一标题“□□”。(1分)

2.、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斜日坠荒山”中的“坠”是“落”的意思,但比“落”更体现出斜日落下的速度之快。

B“冷入残芦去”中的“冷”既是天气冷,又是雁的心理“冷”。

C “有意同谁语”运用反问的手法,突出雁的孤独。

D “啄尽枝头数点霜”中的“霜”,重在表现孤雁饥饿难忍的程度。

3.、苏轼也写过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请分析,这两首词的最后一句,在主旨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6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4)                         ,时矫首而遐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6)君子周而不比,                     (《论语》)

(7)落花人独立,                   (翁宏《春残》)

(8)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彭家河

锈,是乡下流行的一种绝症。

当悬挂在墙头的镰刀、锄头、犁铧和堆放在灶台的锅铲、饭勺或者那些装盐盛油的金属的瓶瓶罐罐周身泛红发绿或者变黑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老家已经无可救药。锈,盛开在铁器或者铜器上,招摇着腥红与暗绿,艳丽绚烂,却暗中透出冷森森的死亡的气息。

空闲的农具和炊具,都毫无例外地会感染上锈病。锈的来袭悄无声息,不紧不慢,虽然无足轻重,但是,如果天长日久,则会病入□□。对于锈,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人从来不觉得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他们更不会想到这些农具或者炊具真会有长年闲置的时候。

那些炊具,一日三餐,每天都要擦洗好多次,不时还会沾染不少油星。油星是锈的宿敌,在油脂在保护下,那些黑色的铁锅、铲、勺安然无恙,日复一日,焕发着温柔的光,照耀着农村单调而恬静的日子。农具则不同,一到农闲,它们无一幸免的会患上季节病,经受锈的洗礼。农事分大春和小春,农具也分大春和小春。大春期间,小春的农具会感染锈病,而小春期间,大春的农具则又会出现病态,年复一年,它们就这样轮换交替,仿佛患病是一段轮休的假。大春、小春,其实是两个许多人都陌生的词。大春是指春夏季种植农作物的时间,一般指种植水稻的五月到九月。小春则是指那些头年十月间播种第二年四月间收获的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小麦、油菜、大豆这些都是小春作物。稻子要栽种在水田里,麦子、豌豆、胡豆等则不用,也有人用旱地和水田来区分小春和大春作物。大春是农民们活跃在水田里的季节,小春则是农民们关注旱地的日子。

大春会用到挖地的锄头、耕田的犁铧、平整水田的耙、割谷的镰刀以及打谷的拌桶、打谷机等。而小春呢,也会用到锄头、犁铧、耙、镰刀,其它的则是与大春无缘的连枷和一些农用机器了。一个全副武装的农家,这些农具是缺一不可的。农忙时节,当季的农具会与农民们一样,起早摸黑,泥裹粪沾,要风雨无阻地把村里上上下下能种要收的田边地角打理完毕才能歇息。大春小春的抢种抢收也不过半个多月,农忙一过,大家都无所事事。农具也和村民们一样,成天呆在农家院落晒太阳睡懒觉,消磨漫长的乡下时光。农事一毕,男人们的瞌睡就大了,女人们的皮脂又厚了,那些能说会道的农妇们一有空就打扮一新,忙着走亲窜户,提亲说媒,无人问津的农具们则都先先后后的起锈生病,忙点自己的事情。锄头、镰刀这些,时常会有事做,通常没有时间歇下来生病,还没在墙头屋角闲多久,又被主人们带到村外,挖土,铲地,割草,又把锄头、镰刀磨得光鲜锃亮,神采飞扬。犁铧们则会闲得久一些,当铧面上泛起点点红褐色的雀斑时,它们才会被扛进水田或者旱地,与黄牛水牛一起同步耕田犁地。当犁铧从泥里或者水里拿出,抖落浑身的泥水后,则又容光焕发,宛如落在凡尘的半弯月。那些专门用来打谷的手摇打谷机、专门打麦的脱粒机,则要整整闲置一个对年,这漫长的一年,足够它们在梅雨季节染上锈病,让那些从湿气中生长出来的红锈绿锈爬上铁的皮肤,噬咬铁的筋骨。在没有农事的季节,农具的铁都在悄然无声的与锈战斗。

同农具一起生病的,往往还有那些骨瘦如柴的老农。农忙时节,裤子一提就下地了,没有工夫生病。麦子种上了,谷子进仓了,那些躺在垫着厚厚稻草的松软木床上睡得骨松肉散的农民们也与农具一样,经不住连日的阴雨或者持久的潮热,通常会一病不起。有的熬上一月两月,还能在下一季农忙时又精神抖擞。有的则一蹶不振,熬不到过新年或者熬不到新米新面出来的时候。乡下人,死得圆满不圆满,都是按农时来评定的。“这人死得真不是时候,马上就要吃新米了。”“看他熬得到正月底不。”从这些农村时常听到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农民们对生死的唯一期待就是能在一个好的时节安然离去。

我时常注视着农具,注视着农具上铁的光。当农具上的铁光芒四射的时候,必定农耕的盛世。当农具的光芒全隐藏在锈的背后,我知道,这是打工时代已经到来的标志。

在又一年的农忙到来时,那些农具却没有迎来磨洗的日子,仍旧挂在墙头堆在屋角。当年那些有力的臂膀呢?当年那些勤快的男女呢?在打工这个流行语弥漫乡村时,农具的病期其实就已经到了。这一回,锈的到来不是慢慢吞吞,而是来势汹汹,如风卷残云覆盖整个乡村。整个村子整个村子的青年男女全都只带着几件换洗的衣裳和用麦子谷子换来的纸钞,踏上了通向外省的长途客车,把年迈的父母托付给山村,把未来托付给一个叫打工的词。

陌生的城市不分大春小春,城市的水泥地也生长不出麦子水稻,城市只有高楼、铁路和各种欲望长势良好。钢筋水泥的生长不分节气,它们一年四季都能持续不断的拔节出穗,城市作物的生长期和收割期是同时的,是每一月,每一天,每一个工时。在城市,打工者每一分钟都能看到自己的收成,而且不用看云识天气,不必关注晴雨旱涝,不必担心风虫病害。塑料、布匹、铁钢、沙石、水泥就是城市的农作物,在流水线、工地、机床,它们能生长出玩具、衣物、电器、汽车和楼房。乡下庄稼的那些名字,在城里则成为一个个不常用到的生僻字。

打工时代就这样戏法般的解除了农耕时代的武装,农耕从此在村庄慢慢隐退,农具把表演的舞台转交给了杂草。杂草接管后的乡村从此孤寂平淡,波澜不惊,那些不善言辞的农具和无力外出的老农从此倍受冷落。

(11)村里的族规、村训,都没入荒草。村口的学堂早已成为空房,村外的肥田沃土,都成为杂草的天堂。乡村没有了人声,没有了烟火,丰收的喜悦和年关的喧闹都一片片的从往昔的岁月枝头落下,如今的乡村只剩光秃秃的两根枝丫,一根朝这,一根朝那,这一根叫荒芜那一根也叫荒芜。

(12)我的乡村,锈已成为主人。我和兄弟姐妹,则沦为一个个遥望故园的异乡人,在回忆中□泣。

1.、第段的“锈,盛开在铁器或者铜器上,招摇着腥红与暗绿,艳丽绚烂,却暗中透出冷森森的死亡的气息”中含有两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

2.、根据拼音,分别写出第(3)段和第(12)段“□”中的字。(2分)

病入gāo  huāng□□       □chuò泣

3.、下列各段中的划“     ”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段的划线句与文末的打工时代来临、农村荒芜形成呼应。

B  段的划线句中“炊具”与“农具”形成对比,突出农具生锈是常态。

C  段的划线句显现出老农生命节奏与农具、土地、季节是统一的、融合的。

D  段的划线句连用“不用”“不必”“不必”显现出作者肯定了城市生活的优点。

4.、第④⑤段的划线句是两处说明性文字,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写,但作者认为有必要,请你写出合适的理由。(3分)

5.、请自选一个角度,鉴赏第(11)段。(4分)

6.、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锈,是乡下流行的一种绝症。”(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