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余嘉其能行古道,                (韩愈《师说》)

(4)         ,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5)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论语·颜渊》)

(7)         ,化为绕指柔。           (刘琨《重赠卢》)

(8)         ,得养人术。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树犹如此 (2)峰峦如聚 (3)作《师说》以贻之 (4)今夜鄜州月 (5)浅草才能没马蹄 (6)草上之风必偃 (7)何意百炼钢 (8)吾问养树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贻之”“ 鄜”“ 偃”这些难写的、生僻的、易错的字需注意。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20分)

                                森林里的阳光

                                    一

(1)我很幸运,我的楼下就有一片森林。

(2)一天早晨,我去林子里散步,阳光柔和而温暖。忽然,我看到树枝上有几只鸟儿在叽叽喳喳歌唱。它们面朝太阳,昂头挺胸,唱得是那样响亮投入,那样虔诚真情,那样痴迷陶醉……很显然,它们是在迎接太阳,感谢太阳;是在早晨向太阳问好呢!

(3)这样的情形,只要你留意,在有阳光的森林里经常能看到,因为阳光是鸟儿生命的希望。据说,夜莺非常需要从阳光中获得灵感,只要有阳光,就足以使它不断鸣唱。如果把它关在暗处,一旦让它重返阳光,它会欣喜若狂地大唱特唱。而云雀看到太阳升起,更会激动得冲出森林,唱着飞向太阳,把快乐带上蓝天。

(4)“鸟如此,人亦如此,这是万物的感受。”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学家米什莱在《大自然的诗》里说得好,“印度古老的吠陀的每一行都是在歌颂阳光。”“印度人以为,凡是动物,尤其是最有智慧的,比如大象在创造生命时,会向太阳致敬,会在晨曦微露时向它致谢,它们会在内心唱一首感恩歌。”

(5)大象们在内心默默感恩,而鸟儿们是唱出来的。所以那几只鸟儿唱得如此热情洋溢;所以每天晨曦微露时,我都能听到森林里的鸟儿开始集体大合唱,那是迎接太阳的隆重仪式;千百只鸟儿,面向东方,此起彼伏地歌唱,唱得轰轰烈烈,唱得森林震动,唱得阳光摇晃……

(6)于是,森林歌唱起来,森林的阳光也歌唱起来……

                              

(7)我喜欢幽深茂密的森林,喜欢绿意葱茏的森林,但我更喜欢阳光中的森林!

(8)阳光中的森林更通透更明亮,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森林中的阳光更温柔更多情,不温不火,恰如其分。我说不清是森林成就了阳光,还是阳光成就了森林。但我知道,森林里的阳光是经森林滤过的;经森林滤过的阳光,变无形为有形,一缕缕,一丝丝,像姑娘长长的金发,更像一张金色的网,倾泻而下,触手可及……

(9)几个小孩在森林里玩,他们肯定是被这美妙的阳光迷住了,忍不住纷纷伸手去抓,去捕捉;嘻嘻哈哈,又蹦又跳。他们捉住了阳光,捏在手心里,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松开手指瞧:啊,阳光逃走啦!于是再伸手去抓,去捕捉……

(10)一群鸟儿羡慕地看着孩子们,似乎有点不服气。它们突然从树枝上飞下来,在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里穿梭往来,是在向孩子们宣战:看谁能把阳光剪断?可它们剪来剪去剪不断,阳光依然一缕缕一丝丝,引来孩子们一阵嘲笑……

(11)捕捉也好,剪断也好,那都是游戏,不必计较。值得高兴的是,森林的阳光里,回荡着鸟儿的叽叽喳喳、孩子们的欢笑……

(12)森林的阳光是魔术师,那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就像一支支法力无边的魔杖,会指挥森林表演各种各样琳琅满目让人目瞪口呆的魔术——

(13)魔杖点到绿叶,绿叶更绿;点到黄叶,黄叶更黄。魔杖点到花朵,花朵开得格外娇艳芳香。魔杖点到树干,树干的一面亮,另一面却暗,就像一张反差强烈的阴阳脸。许多不显眼的地方,比如墙角、路边、草丛、树下……只要魔杖出现,那里就成了迷人的风景;即便是一棵小草,也会有精彩表现;就连一块晒热的石头,也变得热情洋溢、笑容可掬……

(14)有一次,我走过林间的大草坪,看见大树的影子,映在青草地上,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巫婆,有的像睡美人,有的像美人鱼……风一吹,一幕幕有趣的童话剧就开场了——森林的阳光,这支魔杖,就是它们的总导演。

(15)还有一次,我走过一棵枫树,看到两片枫叶被魔杖点得玲珑剔透、鲜红透亮。我喜不自禁,看了又看。待我不舍地走了几步,回头再去看时,那两片红叶却已经不见踪影。我知道,魔杖又把它们变回了原形,它们正掩藏在叶丛里,笑我呢……

(16)那一支支魔杖,让森林变化无穷、精彩纷呈;让森林生动起来,热闹起来。森林于是就有了灵气,有了变化,有了丰富想象……在这样的森林里散步,实在是无比惬意,心情大好;如果端起相机,还能把这些稍纵即逝、不可多得的变幻,定格成永久的图画!

                                    

(17)这时天色已晚,太阳落到森林边缘的时候,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很快地,给森林镶上了一道金边;渐渐地,又把整个森林染红。它用红光在青草地上写字:生命——成长。啊,生命靠太阳,成长靠太阳,难怪歌德在临终时还呼喊:“阳光!再来点阳光!”

(18)而这时,太阳即将离去……

(19)我看到鸟儿们都齐刷刷飞到了树枝最高处,静静地,深情地,不舍地看着夕阳……它们肯定是希望夕阳慢点走,再多待一会儿吧。那只黑猫已经躺着晒了很久的太阳,这时突然站立,面朝夕阳,痴痴相望。它是在内心默默感恩呢?还是在默念:亲爱的太阳,请明天再来此地,我会等你……

1.第(8)段画线句运用了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2.根据文意,在方框内填入小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段落

小标题

 

游戏

魔术师

呼喊与默念

3.对第(10)段的描写加以赏析。(3分)

4.下列对第(13)段画线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句由三个分句构成,在语义上形成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联。

B.“不显眼的地方”与“迷人的风景”构成对比,表现阳光的魔力。

C.“即便……也会……”、“就连……也变得……”理性语言聚焦一草一石的生动变化。

D.两处省略号引发联想,前者强调“不显眼”处多,后者突出“石头”变化的丰富。

5.从行文思路的角度,对全文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3分)

6.概括 “阳光”的意蕴,并分析写作意图。(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17分)

修养高于知识

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传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经常听到有人讲,现在中国人的国学修养如何如何差,不会作诗,不会写字等等。保卫汉字、保卫中国文化的说辞也时有出现。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

社会生活有一则铁律:由繁向简。由繁向简中又包含一个核心元素,凡事功能至上,审美要求是在满足功能后衍生出来的。白话文普遍流行后,中国人使用文言的水平一落千丈,单就文学的审美功能而言,白话的短处是一望而知的,但何以白话打败文言?道理很简单,由繁向简。简则文化不易垄断,不易只成为少数人的事,这与公平和正义相关。另外,现代社会到来,科学交流中,比如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白话比文言便捷,便捷的东西才能普及。人是趋利避害的,有些选择看似偶然,比如胡适提倡白话,其实他的提倡只是适时顺应了人天性中的某种追求,不然声音再大,也不会有回声。

严格讲,今天已很少有人会用毛笔写字。单以审美论,毛笔一定高过硬笔,硬笔高过电脑。但何以毛笔会衰落?答案也非常简单,毛笔麻烦,难学,又没有效率,使用还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比如温度,在冬天旅行中使用毛笔很不方便。毛笔先被钢笔取代,而现在则是无笔的电脑时代了。任何事物,当实用功能可以完全被取代后,它原有的地位一定是下降的,它必然会成为专门技艺,比如今天提倡写毛笔字,提倡书法,其实是在提倡一种专门技艺,而专门技艺没有普遍性。

满分5 manfen5.com中国古书,由简牍向雕版发展,也是由繁向简。   因为工业时代,手工一定是专门技艺,没有普及的意义了。

网络时代,知识价值的判断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应当牢记,如果单纯的知识不能作为创新的基础,则这种知识的意义非常有限,创新是一切知识意义的最后结局,如果不能创新,则知识就是一个单纯的储备和保存问题了,而储备保存,人永远比不过电脑。一般说来,在网络时代,单纯知识的地位是下降的,创新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⑥今天,我们获得一般准确稳定知识的方式已极为便捷,一部手机在手,则人人无所不知了。那么人是不是不需再学习?当然不是,人们更需要学习,不过这种学习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知识与修养的关系。中国旧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它主要指的不是储备了多少知识,而是能不能把知识升华到精神层面。网络时代,如果知识不向精神层面升华,或者我们学习知识而不追求修养,则一切知识的意义也就显示不出来。

今后,网络时代的读书可能会成为一种专门的修身方法,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从而达到精神的满足。网络时代,那种单纯考查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个人记忆再好,也只是一种奇特现象,令人尊敬,但不足以让人崇敬了,因为这种单纯的记忆有了更便捷的替代品,而个人修养才是获取知识后达到的别一重境界,这是机器不可能替代的,因为人的精神世界无比独特丰富。

⑧因而,网络时代,我们追求知识的目标主要在于显示个人修养,读书更多时候是专门陶冶情操的方式,这时候有电脑,但我们也还是要捧起书本来,因为这样才有仪式感。电脑时代,单纯炫耀知识的时代已经远去,考验修养的时代到来了。

1.第①段中加点词“根本”,能否换成“巨大”?请简析。(3分)

2.第②段从□□和□□两方面对“由繁向简”这一社会生活铁律进行了阐释。(2分)

3.下列有关网络时代对知识价值的判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发生根本变化,不以单纯知识积累为目的。

B.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极为便捷,对学习行为赋予了新的内涵。

C.读书将成为一种专门的修身方法,不是为了单纯的知识考查。

D.人们追求知识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主要在于显现个人的修养。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国古书传统的装订形式也极度完美,

②中国雕版印刷何等精美,

③但人类书籍的最后装订形式还是走向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洋装,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④但最终人类的印刷方式没有止步于雕版而是走向了双面机械印刷,

⑤因为雕版属于手工,而双面轮转技术出现则是工业时代的标志。

A.②③①④⑤               B.②④⑤①③

C.①④⑤②③               D.①③②④⑤

5.第⑥段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用意是                          。(2分)

6.第⑤段与第⑧段中的画线句是否矛盾?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作文

拼命想时想不到,不想时答案却走了出来,那是常有的事。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不经意中走出来的答案,一定是以前想过的老问题。所以说,以前想的越深,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机会就越大。

仔细体悟以上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12分)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记棚民事 〔清〕梅曾亮

1.第段中当地百姓反对棚民开山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本文前两段均用“余览(闻)其说而是之”作结,试分别概括“其说”内容。(2分)

3.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4.对第段划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后两种观点各有优点,或“息事”,或“保利”。

B.前观点能够平息棚民与“相告讦者”之间的冲突。

C.后观点能够避免开山所致损失,保持住最大利益。

D.前后观点都是作者认同的,但又看到二者的不足。

5.作者对“棚民开山”有没有明确的观点?对此你如何评价?(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7分)

    虞寄字次安,少聪敏。及长,好学,善属文。性冲静,有栖遁之志。弱冠举秀才,对策高第。岳阳王为会稽太守,引寄为行参军,迁记室参军,领郡五官掾。又转中记室,掾如故。在职简略烦苛,务存大体,曹局之内,终日寂然。侯景之乱,寄随兄荔入台,及城陷,遁还乡里。张彪往临川,强寄俱行。寄与彪将郑玮同舟而载,玮尝忤彪意,乃劫寄奔于晋安。时陈宝应据有闽中,得寄甚喜。陈武帝平侯景,寄劝令自结,宝应从之,乃遣使归诚。承圣元年,除中书侍郎,宝应爱其才,托以道阻不遣。每欲引寄为僚属,委以文翰,寄固辞获免。及宝应结昏留异,潜有逆谋,寄微知其意,言说之际,每陈逆顺之理,微以讽谏,宝应辄引说他事以拒之。寄知宝应不可谏,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绝之。常居东山寺,伪称脚疾,不复起,宝应以为假托,使烧寄所卧屋,寄安卧不动。亲近将扶寄出,寄曰:“吾命有所悬,避欲安往?”所纵火者,旋自救之。宝应自此方信之。

    及留异称兵,宝应资其部曲,寄乃因书极谏。宝应览书大怒。或谓宝应曰:“虞公病笃,言多错谬。”宝应意乃小释。亦为寄有民望,且容之。及宝应败走,夜至蒲田,顾谓其子扞秦曰:“早从虞公计,不至今日。”扞秦但泣而已。宝应既禽,凡诸宾客微有交涉者皆伏诛,唯寄以先识免祸。初,沙门慧标涉猎有才思,及宝应起兵,作五言诗以送之,曰:“送马犹临水,离旗稍引风。好看今夜月,当照紫微宫。”宝应得之甚悦。慧标以示寄,寄一览便止,正色无言。慧标退,寄谓所亲曰:“标公既以此始,必以此终。”后竟坐是诛。   (节选自《南史 陈书》)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玮尝彪意(               (2)及宝应结留异(  

(3)自救之(                 (4)后竟是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2分)

A.劫寄奔于晋安           因书极谏

B.曹局                 言说

C.作五言诗送之           慧标示寄

D.寄微知               宝应资部曲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每欲引寄为僚属,委以文翰,寄固辞获免。

宝应既禽,凡诸宾客微有交涉者皆伏诛,唯寄以先识免祸。

4.沙门慧标的五言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概括虞寄在陈宝应叛逆过程中的做法及态度。(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