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生总有痛苦和快乐。有人认为:逃离痛苦才能得到快乐;也有人认为:逃离痛苦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快乐。

 

逃 离 匆匆,匆匆…… 如果累了,如果倦了,前进的脚步,便会停了,当我们不再快乐,当手中做的这些,并不是我所要的,当我们走在某一条漫长的路上,早已厌倦。我们的脚步便会匆匆了,匆匆地逃离,而后,又一次次地厌倦,便又一次次匆匆的逃离,如此地往复。 我们好似习惯了,习惯了在厌倦之后的逃离,习惯了匆匆逃来,又匆匆逃去,也习惯了,一事无成。 逃离,其实并不是一种释放轻松的方法,它只是一种病态,它是一种自我的封闭,将自己包被在自己的外壳中,让自己不再受伤,却殊不知外壳中的倒刺会更狠地扎伤自己。也许便不叫逃离,它有一个更明晰的名字,叫做逃避。我们在逃避,我们不敢面对,我们不愿去做,于是我们逃离了。它会是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抑或是某种羁绊。于是我们逃离了此处,躲开了他(她),放弃了这项工作,又刻意地去屏蔽了某种羁绊。就像一个小丑,用艳丽搞笑的装束,去掩着内心的悲戚。 我们是坐在时光的渡口只用双脚拨弄着时光的流的一群迷失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的方向,却始终不敢转过身去,面对曾经逃离的,任何。 终于,我们逃无可逃;终于,我们必须面对。那却为何不从开始即面对呢?这时我们想回去了,想回到最初面对的时刻,没有逃离的时刻。可是,却再也不可能找到回去的路了。后悔了,恐惧了,却深深地无力。 何不一开始便坦然地面对呢?父母的束缚是一种我们儿时不曾明白的爱;校园书本的羁绊,枯燥里却书写着我们的未来;工作的压力,只是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动力罢了。 停下的你逃离的,匆匆的脚步,转过身去。放开封闭的自己,将自我的外壳褪去,为何不能用双手将眼前的困难扫平?为何不能正视你所逃离的?为何不能一直坚持,在某一条路上一直走下去?通向成功的路。 当我们不再匆匆逃离,你会发现生活充满乐趣,内心里,是无比的充实,不再逃离,一切都将焕发出新的动人的光彩。 做洗去艳妆的小丑,不再逃离。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往往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列举相同或相反(以相反居多)的看法,以引发考生对核心问题的思考。其实就是围绕“是否应该逃离痛苦”这个核心问题,让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这类题型在审题时要注意一个原则:逐则分析,对比解读,综合辩证。这则材料给我们的这二者的显性的关系有二种:“逃离得到快乐”,“逃离意味放弃”。 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病句。 四类卷(21—38)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恰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去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12分)

                                     论 习

曾巩

治乱之本在君之好恶,好恶在所习。

少习也正,其长也必贤;少习也不正,其长难与共为治矣。不幸而然,则将磨之。孰能磨之?择人焉。朝夕相与俱,出入言动相缀接焉,是则可磨之也。主然而是者助之,主然而违者替之,不释则极论之,勉焉。除其蔽欲而接之以道,不见邪者而变焉,其志素定矣,然后可与共为治。其为大体,不亦艰且勤与?

满分5 manfen5.com 然于习之也,有渐矣,古之所以为治者,岂异焉?此众官不有任也,岂必人之不材也?朝夕未尝相与居也,出入言动未尝相缀接也,是焉而不能助,违焉而不能替,不释而莫之极论也。其蔽欲日益固,其为道日益拙,所见寺人女妇邪者也。其志素定矣未也?其可共为治乎?其为大体,不亦怠且忽   

噫!宰相虽尊也,然其见也有间矣。置斯职也,不慎欤!使职此者不尽也,而寺人女妇得其心,其谁曰可也?噫!左右侍从之官,其非所谓常伯、侍郎、给事、谏议、司谏、正言欤!

1.段“不幸而然”中的“然”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段运用了假设论证,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3分)

3.可填入第段方框内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4.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宰相虽然养尊处优,但是他的见识也会有不足。

B.宰相虽然养尊处优,但是能看到治理国家不足之处。

C.宰相虽然地位高,但是他的见识也会有不足。

D.宰相虽然地位高,但是能看到治理国家不足之处。

5.简述本文的观点,并对此加以评价。(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17分)

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人也。仕州从事。建武二年,骑都尉弓里戍将兵平定北州,到太原,历访英俊大人,问以策谋。戍见序奇之,上疏荐焉。于是征为侍御史,迁武陵都尉,病免官。

六年,拜谒者,迁护羌校尉。序行部至襄武,为隗嚣别将苟宇所拘劫。宇谓序曰:“子若与我并威同力,天下可图也。”序曰:“受国重任,当效死,义不贪生、背恩德。”

宇等复晓譬之。序素有气力,大怒,叱宇等曰:“虏何敢迫胁汉将!”因以节楇杀数人。贼众争欲杀之。宇止之曰:“此义士节,可赐以剑。”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序主簿韩遵、从事王忠持尸归敛。光武闻而怜之,命忠送丧到洛阳,赐城傍为冢地,赙谷千斛、缣五百匹,除三子为郎中。长子寿,服为邹平侯相。梦序告之曰:“久客思乡里。”寿即弃官,上书乞骸骨归葬。帝许之,乃反旧茔焉。

                                          (选自 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释】①楇 :击。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当效死       2背恩德   3)此义士     4)服为邹平侯相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历访英俊大人  B.问以策谋  C.仕州从事   D.苟背恩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

  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3

5.作者把温序放在“独行列传”里,从上文中概括这一归类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以下小题。(8分)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1.本诗的题材是             。(1分)

2.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姑苏人家,傍河而居的风物特点。

B颔联以名词性短语构成对比写出水乡悠久的历史和美景。

C颈联“卖”和“载”两个动词,描绘了吴地的繁荣和富足。

D本诗的语言典雅华美,在简朴疏淡中透出水乡氤氲的韵味。

3.赏析独具匠心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余嘉其能行古道,                (韩愈《师说》)

(4)         ,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5)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论语·颜渊》)

(7)         ,化为绕指柔。           (刘琨《重赠卢》)

(8)         ,得养人术。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20分)

                                森林里的阳光

                                    一

(1)我很幸运,我的楼下就有一片森林。

(2)一天早晨,我去林子里散步,阳光柔和而温暖。忽然,我看到树枝上有几只鸟儿在叽叽喳喳歌唱。它们面朝太阳,昂头挺胸,唱得是那样响亮投入,那样虔诚真情,那样痴迷陶醉……很显然,它们是在迎接太阳,感谢太阳;是在早晨向太阳问好呢!

(3)这样的情形,只要你留意,在有阳光的森林里经常能看到,因为阳光是鸟儿生命的希望。据说,夜莺非常需要从阳光中获得灵感,只要有阳光,就足以使它不断鸣唱。如果把它关在暗处,一旦让它重返阳光,它会欣喜若狂地大唱特唱。而云雀看到太阳升起,更会激动得冲出森林,唱着飞向太阳,把快乐带上蓝天。

(4)“鸟如此,人亦如此,这是万物的感受。”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学家米什莱在《大自然的诗》里说得好,“印度古老的吠陀的每一行都是在歌颂阳光。”“印度人以为,凡是动物,尤其是最有智慧的,比如大象在创造生命时,会向太阳致敬,会在晨曦微露时向它致谢,它们会在内心唱一首感恩歌。”

(5)大象们在内心默默感恩,而鸟儿们是唱出来的。所以那几只鸟儿唱得如此热情洋溢;所以每天晨曦微露时,我都能听到森林里的鸟儿开始集体大合唱,那是迎接太阳的隆重仪式;千百只鸟儿,面向东方,此起彼伏地歌唱,唱得轰轰烈烈,唱得森林震动,唱得阳光摇晃……

(6)于是,森林歌唱起来,森林的阳光也歌唱起来……

                              

(7)我喜欢幽深茂密的森林,喜欢绿意葱茏的森林,但我更喜欢阳光中的森林!

(8)阳光中的森林更通透更明亮,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森林中的阳光更温柔更多情,不温不火,恰如其分。我说不清是森林成就了阳光,还是阳光成就了森林。但我知道,森林里的阳光是经森林滤过的;经森林滤过的阳光,变无形为有形,一缕缕,一丝丝,像姑娘长长的金发,更像一张金色的网,倾泻而下,触手可及……

(9)几个小孩在森林里玩,他们肯定是被这美妙的阳光迷住了,忍不住纷纷伸手去抓,去捕捉;嘻嘻哈哈,又蹦又跳。他们捉住了阳光,捏在手心里,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松开手指瞧:啊,阳光逃走啦!于是再伸手去抓,去捕捉……

(10)一群鸟儿羡慕地看着孩子们,似乎有点不服气。它们突然从树枝上飞下来,在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里穿梭往来,是在向孩子们宣战:看谁能把阳光剪断?可它们剪来剪去剪不断,阳光依然一缕缕一丝丝,引来孩子们一阵嘲笑……

(11)捕捉也好,剪断也好,那都是游戏,不必计较。值得高兴的是,森林的阳光里,回荡着鸟儿的叽叽喳喳、孩子们的欢笑……

(12)森林的阳光是魔术师,那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就像一支支法力无边的魔杖,会指挥森林表演各种各样琳琅满目让人目瞪口呆的魔术——

(13)魔杖点到绿叶,绿叶更绿;点到黄叶,黄叶更黄。魔杖点到花朵,花朵开得格外娇艳芳香。魔杖点到树干,树干的一面亮,另一面却暗,就像一张反差强烈的阴阳脸。许多不显眼的地方,比如墙角、路边、草丛、树下……只要魔杖出现,那里就成了迷人的风景;即便是一棵小草,也会有精彩表现;就连一块晒热的石头,也变得热情洋溢、笑容可掬……

(14)有一次,我走过林间的大草坪,看见大树的影子,映在青草地上,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巫婆,有的像睡美人,有的像美人鱼……风一吹,一幕幕有趣的童话剧就开场了——森林的阳光,这支魔杖,就是它们的总导演。

(15)还有一次,我走过一棵枫树,看到两片枫叶被魔杖点得玲珑剔透、鲜红透亮。我喜不自禁,看了又看。待我不舍地走了几步,回头再去看时,那两片红叶却已经不见踪影。我知道,魔杖又把它们变回了原形,它们正掩藏在叶丛里,笑我呢……

(16)那一支支魔杖,让森林变化无穷、精彩纷呈;让森林生动起来,热闹起来。森林于是就有了灵气,有了变化,有了丰富想象……在这样的森林里散步,实在是无比惬意,心情大好;如果端起相机,还能把这些稍纵即逝、不可多得的变幻,定格成永久的图画!

                                    

(17)这时天色已晚,太阳落到森林边缘的时候,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很快地,给森林镶上了一道金边;渐渐地,又把整个森林染红。它用红光在青草地上写字:生命——成长。啊,生命靠太阳,成长靠太阳,难怪歌德在临终时还呼喊:“阳光!再来点阳光!”

(18)而这时,太阳即将离去……

(19)我看到鸟儿们都齐刷刷飞到了树枝最高处,静静地,深情地,不舍地看着夕阳……它们肯定是希望夕阳慢点走,再多待一会儿吧。那只黑猫已经躺着晒了很久的太阳,这时突然站立,面朝夕阳,痴痴相望。它是在内心默默感恩呢?还是在默念:亲爱的太阳,请明天再来此地,我会等你……

1.第(8)段画线句运用了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2.根据文意,在方框内填入小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段落

小标题

 

游戏

魔术师

呼喊与默念

3.对第(10)段的描写加以赏析。(3分)

4.下列对第(13)段画线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句由三个分句构成,在语义上形成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联。

B.“不显眼的地方”与“迷人的风景”构成对比,表现阳光的魔力。

C.“即便……也会……”、“就连……也变得……”理性语言聚焦一草一石的生动变化。

D.两处省略号引发联想,前者强调“不显眼”处多,后者突出“石头”变化的丰富。

5.从行文思路的角度,对全文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3分)

6.概括 “阳光”的意蕴,并分析写作意图。(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