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下列句中空缺部分。(共10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

补写下列句中空缺部分。(共10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上赏”的是         “受下赏”的是         

(2)《出师表》中与今天“临危受命”意思一样的句子是:               

(3)《阿房宫赋》中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4)《荆轲刺秦王》中描写荆轲两次作歌声调的句子先后分别是              

(5)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              《纪念刘和珍君》

 

(1)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2)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为变徵之声 复为慷慨羽声(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刺、讥、鉴、徵、羽、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5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22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宰:主持割肉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汉王                             患:担忧    

B.至于行功邑,重之                         爵:封爵 

C.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                       捐:捐献

D.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所为             恣:任凭,听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善,陈孺子为宰                    ②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①陈涉起王陈,立魏咎为魏王          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匕首见

C.①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杀之

D.①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              ②驰走。平明,汉军觉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父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2)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

“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

沈华清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热议的话题,说的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能走”。而在这个话题讨论中,“国人素质论”再次成为焦点。如今,一谈及城市的乱象,人们往往就把矛头或原因直接归咎于百姓的文明素养太低。大量的观察表明:中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等,从而造成所谓“素质论”迷局。

我们观察行人乱穿马路现象时不难发现:道路越宽,车速越快,则行人乱过马路现象就越少;道路越窄,车速越低,则行人的乱穿行为就越多。当汽车拥堵时,宽阔的马路也会有行人乱穿现象。这种乱穿行为的支撑是:行为博弈。这也很好解释了“凑够一堆人过马路”现象频发的原因。当一个人过马路时,往往心理上不占安全优势,而当一群人时,心理上就占了优势;司机在行人出现违规时,也会因应急反应而减慢速度,这个反应又进一步让其他行人领会从而加入违规行列,司机自然不得不踩刹车而让道行人。这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心理学现象。那么为何西方或香港等城市的交通密集区域,却较少出现这种现象呢?观察表明,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助于缓解行人的焦虑情绪。

同济大学的研究表明,红绿灯规则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问题,中国行人等红灯能忍90秒,这个忍耐度是较大的,因为德国人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而国内有的红绿灯转换时长超过100秒,有的甚至达到145秒。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引起行人的不耐烦情绪。而且,研究者发现,“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这也进一步说明,行人闯红灯不是百姓素质问题,而是设施与规则设计出了问题。

一条视线良好的宽阔马路限速50公里每小时是否合理?限速过低,自然产生大量的超速现象,这不是司机素质问题,而是交管部门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从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明显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效率,并因快慢不一形成车流不畅;二是交警难以执法而造成“法不责众”的观感。所有的交通规则,应该是以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的,这样才有利于疏导交通。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世界各国少有的,正是这种快速变化的状况导致了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状况频频显现。道路拥堵了就建道路,而建设又使得道路更拥堵;汽车越多,事故越多,道路更堵;越堵,心情就堵,秩序就更糟,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欧美国家早就认识到“扩充道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的现实,道路的建设会增加拥堵的节点,而混沌效应(或称为蝴蝶效应)就会逐渐显现。显然,拥堵不可能绝迹,但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唯有政府提高设计意识,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从而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文明礼让的动力。

(选自《中外文摘》2013年第3期)

1.下列对“中国式过马路”形成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行人乱穿马路和“凑够一堆人过马路”现象,缘自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

B.交通设施的不完善而增加了行人的焦虑情绪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C.行人“闯红灯”并非都是主动的,有的是因为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而导致行人被动违规。

D.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频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车速高低、道路宽窄、行人数量都与“中国式过马路”发生的几率相关,这种现象可以从心理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B.中国的红灯等待时间比外国的红灯等待时间都要长,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致行人不耐烦。

C.由于交管部门在制定交通规则时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影响了车辆通过效率,也给交警执法带来困难。

D.欧美国家的治堵经验告诉我们,单靠扩充道路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尽管拥堵不可能绝迹,但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从交通行为和心理,交通设施和规则设计两个方面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的结论。

B.文章指出,以有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订交通规则,才能有效地保证车辆通过效率,消除“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

C.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各国少有的,面对这种快速变化,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的状况应引起重视。

D.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礼让文明的行为,需要政府在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挡道恶狗”,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挡道恶狗”,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它,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它,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试以“铲平还是绕道”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15分)

高仓健,其实他对这个世界充满深情

水木丁

高仓健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没有觉得特别吃惊,先生已经83岁,生老病死,乃人生逃不过之结局,因此内心虽然悲伤,却只是希望他走得安详就好。

我看过他好几部片子,在儿时对他模糊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沉默的男人,人人都说他是个硬汉,没有人见他流过泪。人们学他穿风衣,带皮手套,留寸头,不拘言笑,但是没有人能够真正学到他沉默中的那种气场,那是一种让人安定的东西,像远山一样,只要存在在那里,望一眼,心里就踏实。如果他能活八十年,就八十年不改变,如果他能活八百年,就八百年都不会改变。

在这个人人比赛能说会道,甜言蜜语,人人内心浮躁,想要抓住世界的潮流的年代,高仓健君,我有点想念他了。只是在喧嚣的尘世想念一个安静的人,所幸的是,他虽然已经成了一个老头子,但是那种气场还在,那种给人安定的能量也还在。后来我想,我只是凭着感觉去找他的电影来看,但是在内心深处,也许是想感染一下他身上那种气场,去一去自己的浮躁,给自己定一定心吧。

看张艺谋回忆高仓健,讲了几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是拍《千里走单骑》的时候,说他们一天的戏拍完了,他就让高仓健先回去,按理任何一个演员都高高兴兴的回去了,但是高仓健不这样,“6点钟让他回去了,9点快收工,天已经黑了,副导演忽然慌慌张张地过来跟我说:‘导演,高仓健没走!’我说:‘为什么没回去?出事了?’原来,高仓健说导演和全体人员都在工作,他也不能走。他就一直在山地拐角下站着,默默看你工作,站了3个小时,不打搅。剧组全队上汽车走,老爷子给远远鞠躬。他不过来,鞠完躬走了,70多岁的老人,站3个小时。”还有一次,两个人“坐在一个大堂酒吧,远处一百米以外是大堂,人来人往,但是这个酒吧里人很少。我跟他在这儿坐了1个多小时,大堂有很多人走过,有日本人突然认出他来了,走到酒吧门口,离了有四五十米,深深鞠一躬就走了,也不惊动,也不过来。就这样,来来回回四五十人给他深深鞠躬,悄悄走了。”“每次去日本,每次赶飞机,他会在地库,看我的车走,远远给我鞠躬。我吓一跳,老爷子什么时候来的?已经来了1个多小时,他也怕人家认出他,站在地库,一堆车后面,远远地送。”

日本人认为高仓健是一个神,在云端,但是张艺谋说在高仓健身上看到的是中国古代的那种“士”的精神,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张承志在《清洁的精神》写过:“没有今天,我不可能感受什么是古代。由于今天的泛滥的不义、庸俗和无耻,我终于迟迟地靠近了一个结论:所谓古代,就是洁与耻尚没有沦灭的时代。”“那是神话般的、唯洁为首的年代。洁,几乎是处在极致,超越界限,不近人情。”在这篇文章里,张承志把聂政,荆轲拿来做洁的代表,无独有偶,张艺谋也曾在拍摄《英雄》时,希望请高仓健出演后来由李连杰出演的那个叫无名的刺客,但是高仓健说,我对打打杀杀没有兴趣。几年后,他在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里扮演了一个安静的男人,2012年,当他拿到《致亲爱的你》剧本时,他对大家说,这是他想演的电影,于是他在阔别荧幕多年后,终于又回到了观众面前。

他并非冷酷,只是安静沉默,因为对这个世界的太深情,深得超过了任何人,所以只能用他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方式太古老,太干净和疏远,不是现代人的亲昵和热情,也注定了他无法走入现代人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之中,只能一生孤独。

生而为高仓健,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感呢?在这个以不知羞耻为时髦,对肮脏不假思索的接受,麻木到毫无底线的时代,像这样一个好像从几千年前穿越而来的人,一定会很孤独吧。如今他也走了,地球上最后的一个士不再有了,人们争相纪念他,希望用各种形容词归纳总结他,但是人们却只看到他的外表,而他的内心,却是像张承志说的那样:“这不是一个很多人都可能体验的世界……今天的中国人,可能已经没有体会它的心境和教养了。”这个世界不复杂,但是洁与耻是如此难于坚守,我们人人都在失守,将自己的底线一点一点的后退。而高仓健先生用他这83年做到了这两个字,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想他的人生是完满的,也是平静的。

最后奉上《致亲爱的你》中的这首童谣:红色眼眸的天蝎座,展开翅膀的天鹅座,蓝色眼眸的小犬座……将大熊星座的脚向北延伸五倍的地方,小熊星座直指的就是银河之旅的终点……

(节选自新浪网“娱乐专栏”)

1.“如果他能活八十年,就八十年不改变,如果他能活八百年,就八百年都不会改变。”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文章中用的最多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3分)

 

 

3.作者认为高仓健对待世界的方式“太古老,太干净和疏远,不是现代人的亲昵和热情,也注定了他无法走入现代人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之中,只能一生孤独”,是否是对他的做法的否定?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

 

 

4.最后一个自然段能否删去?理由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