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原创)下列...

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原创)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解 (pōu)    临(wèi)   (yè)     巧(xiān)

B.贬(bāo)     (tiè)    桃(pán)    禄(gān)

C.蹊(qiāo)    (jìn)    冕(guān)   枕(luò)

D.电饼(dāng)  (qiàn)   首(qiáo)   痒(sāo)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题主要涉及到多音字如“帖”、“冠”、“劲”、“落”以及形声字“纤”、“铛”等的误读现象等考查,难度不大。A,莅lì;C,劲jìng ,落枕lào;D,电饼铛chēng,瘙sào痒。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教育家陶行知常用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人生需要“面包”,这是生命的物质需求;但一味贪婪地追求“面包”而鄙夷“水仙花”,人的精神就会空虚,乃至死亡。

    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可见精神的享受有多么重要。

对此,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选做5小题)(10分)

1.              ,在地愿为连理枝。              ,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2.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4.沧浪之水清兮,      ;沧浪之水浊兮,    

                                                     (楚辞《渔父》)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6.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24—25题。(6分)

庾楼晓望

(唐)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蘋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注] 此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所作。子城:指大城所属的内城。衙鼓:衙门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

1.诗题和颔联均有“晓”字,请列出诗中其他表示这一时间的若干词语。2分

 

2.此诗三联写景,一联抒情。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交融、衔接自然,也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不够协调。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

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注】①释:僧人,和尚。胠:打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有大志       廓:心胸开阔,旷达

B.庶几而得之       狎:亲近而态度随和

C.二人欢然无所       间:隔阂,嫌隙

D.以天下之乐       适:合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往往伏不出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敢怒

B.然喜歌诗以自娱     长句,歌以赠之

C.东济、郓           燕、赵收藏

D.遂欲往游           积土成山,风雨兴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独特,写的对象是秘演,但处处以另一男子石曼卿作陪衬,石曼卿对秘演诗的称颂,他的死使秘演感到痛苦等细节,都写出了两人深挚的交情。

B.本文对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动传神,两个“胸中浩然”“廓然有大志”的男子,都嗜酒,但秘演醉后乐在放浪形骸的嬉戏,石曼卿醉后乐在兴会淋漓的歌吟。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尖锐地指出了一个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笔端没有流有歌颂之意,但更多的是感叹惋惜之情。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6分)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把握生活,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活生生的综合性形象。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③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我的母亲教育我,  A   ;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  B  。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许多年后,当我拿起笔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人民日报》)

1.通读全文,童年生活对莫言小说创作有哪些影响?(4分)

2.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句子,每处不超过15字。4分

A

 

 

 

 

 

 

 

 

 

 

 

 

 

 

 

B

 

 

 

 

 

 

 

 

 

 

 

 

 

 

 

3.文章题目为“母亲”,但又很多篇幅写了贝鲁特老太太和爷爷,为什么?(4分)

4.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演讲时说“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请结合这篇文章,说说我为什么想念母亲?(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