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 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大龙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

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大龙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就是“ 性情化”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 人与自然之间的 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 由“ 心性” 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 自我欣赏的、 悠闲自得的 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 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 更加深刻。例如 只有中国人才有“ 梅兰竹菊” 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 梅之凌霜傲骨、 兰之清逸雅致、 竹之高风亮节、 菊之淡泊不拘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 中国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 中国人讲究色、 香、 味、 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 品茗” 而西方人却是“ 喝茶” 。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 品” 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 喝” 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 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 是带着性情、 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 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 建筑、 亭园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 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 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 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 性情化” 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 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 可以分别以西方、 印度、 中国为标志 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 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 物性” 神性” 和“ 人性”

西方文化将“ 物性” 表现得非常极致 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 而物质文化的手段— —科技 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 物性” 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 自由” 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 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 心性” 的自由。西方文化的“ 物性” 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印度文化则将“ 神性” 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 精神” 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 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 神性” 的呢? 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 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 那就真的是“ 纯精神” 的了。印度文化的“ 神性” 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中国文化则将“ 人性” 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 人性化” 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 人性” 是性情化的 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 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 同时又高于生活 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 纯精神的层面。

节选自《 人民文摘》

1.下列关于“ 中国文化” 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 性情化” 这是因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B中国文化中的诗、 画、 琴分别是抒情的、 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 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 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 人性” 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 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D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 人性” 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 中国人向来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A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 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 人与自然之间的 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

B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 香、 味、 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 谓之“ 品茗” 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 喝茶”

C世界文化可分别以西方、 印度、 中国为标志 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 物性” 神性” 和“ 人性” 的文化特性 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D中国人的情感以及心理需求 既和生活紧密相连 同时又高于生活 但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 纯精神的层面。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中国人有“ 梅兰竹菊” 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 梅、 兰、 竹、 菊各自的风格特点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B中国的陶瓷精美 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 中国有精致的刺绣 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C性情由“ 心性” 而生 且是独立的、 自我欣赏的、 悠闲自得的 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 更加深刻。

D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 神性” 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

 

1.D 2.A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说“向来追求”不合文意,原文是说“似乎也最追求”。 对于文中信息的筛选,一定要认真比对,巧辩真伪。尤其是在直接筛选人物性格的信息句时,就更要求在阅读时把握与之相关的信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分不清彼此”错。原文说的是“并不严格区分两者”。“分不清彼此”并不等同于“并不严格区分彼此”。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原文是“性情乃是自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致、更加深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本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海边的白蝴蝶

林清玄

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海边拍照、写生,朋友中一位是摄影家,一位是画家,他们同时为海边的荒村、废船,枯枝的美而惊叹,白净绵长的沙滩反而被忽视了。我看到他们拿出照相机和素描簿,坐在废船头工作,那样深情而专注。我想到,通常我们都为有生机的事物感到美好,眼前的事物生机早已断失,为什么还会觉得美呢?恐怕我们感受到的是时间,以及无常,孤寂的美吧!

然后,我得到一个结论: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

正在思索的时候,摄影家惊呼起来:“呀!蝴蝶!一群白蝴蝶。”他一边叫着,一边立刻跳起来,往海岸奔去。

往他奔跑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七八只白影在沙滩上追逐,这也使我感到讶异,海边哪来的蝴蝶呢?既没有植物,也没有花,风势又如此狂乱。但那些白蝴蝶上下翻转的飞舞,确实是非常美的,怪不得摄影家跑那么快,如果能拍到一张白蝴蝶在海浪上飞的照片,就不枉此行了。

我看到摄影家站在白蝴蝶边凝视,并未举起相机,他扑上去抓住其中的一只,那画面仿佛是默片里,无声、慢动作的剪影。

接着,摄影家用慢动作走回来了,海边的白蝴蝶还在他的后面飞。

“拍到了没?”我问他。

他颓然地张开右手,是他刚刚抓到的蝴蝶。我们三人同时大笑起来,原来他抓到的不是白蝴蝶,而是白色的纸片。纸片原是沙滩上的垃圾,被海风吹舞,远远看,就像一群白蝴蝶在海面飞。

真相往往是这样无情的。

我对摄影家说:“你如果不跑过去看,到现在我们都还以为是白蝴蝶呢!”

确实,在视觉上,垃圾纸片与白蝴蝶是一模一样,无法分别的,我们的美的感应,与其说来自视觉,还不如说来自想象,当我们看到“白蝴蝶在海上飞”和“垃圾纸片在海上飞”,不论画面或视觉是等同的,差异的是我们的想象。

这更使我想到感官的感受原是非实的,我们许多时候是受着感官的蒙骗。

其实在生活里,把纸片看成白蝴蝶也是常有的事呀!

好朋友原来都是白蝴蝶,在断交反目时,才看清是纸片。

未写完的诗、没有结局的恋情、被惊醒的梦、在对山看不清楚的庄园、缘尽情未了的故事,都是在生命大海边飞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只要表达了,有结局了,不再流动思慕了,那时便立刻停格,成为纸片。

我回到家里,坐在书房远望着北海的方向,想想,就在今天的午后,我还坐在北海的海岸吹海风,看到白色的蝴蝶——喔,不!白色的纸片——随风飞舞,现在,这些好像真实经历过的,都随风成为幻影。或者,会在某一个梦里飞来,或者,在某一个海边,在某一世,也会有蝴蝶的感觉。

唉唉!一只真的白蝴蝶,现在就在我种的一盆紫茉莉上吸花蜜哩!你信不信?

你信!恭喜你,你是有美感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看见白蝴蝶飞进飞出。

你不信?也恭喜你,你是重实际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快步疾行,去找到纸片与蝴蝶的真相。(有删节)

1.作者将标题取为“海边的白蝴蝶”有何妙处?(6分)

2.如何理解文中“感官的感受原是非实的,我们很多时候是受着感官的蒙骗”这句话?(4分)

3.本文意蕴深刻,请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6分)

4.文末设问,你选择“信”还是“不信”?结合原文及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理由。(6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10分)

(1)___________     ___,开窗放入大江来。

(2)___________     ___,收取关山五十州。

(3)万里横戈探虎穴,___________     ___。

(4)岂如玉匣里,___________     ___。

(5)桑之未落,___________     ___。

(6)___________     ___,兰泽多芳草。

(7)___________     ___,悠悠我心。

(8)___________     ___,心念旧恩。

(9)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     ___。

(10)___________     ___,依依墟里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原创)(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①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②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简要赏析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抒情手法。(4分)

 

查看答案

 

张良传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①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赤松子:相传为上古时神仙,各家所载,其事互有异同。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长跪               履: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穿鞋

B.秦将果               畔:通“叛”背叛

C.秦兵               竟:最终

D.吕后德留侯,乃强   食:吃饭

2.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

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

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五万人         愿伯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愿沛公留壁         若属皆为所虏

C.天下             色变

D.家世             归来怨怒

4.关于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B.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C.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D.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4分)

(2)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3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