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后面的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 却望千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后面的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 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 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 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 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 7 3 9-7 9 9 字允言 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 旋即安史之乱爆发 未能为官 后重新应试 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 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 终身不得重用。

1. 却望千门草色闲” 一句中的“ 闲” 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 5

 

2.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6

 

 

1.“闲”意为悠闲自在,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反应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2.(1)思乡(2)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3)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4)寄居异乡的孤独与惆怅。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由此可知,主人公远望家乡,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就可以分析出诗人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了: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小题。

冯恩 字子仁 松江华亭人。登嘉靖五年进士 除行人。出劳两广总督王守仁 遂执贽为弟子。

擢南京御史。故事 御史有所执讯 踿 不具狱以移刑部 刑部狱具 不复牒 踿报。恩请尚书仍报御史。诸曹郎讙谓御史属吏我。恩曰 非敢然也。欲知事本末 得相检核耳。 尚书无以难。已 巡视上江。指挥张绅杀人 立置之辟。

十一年冬 彗星见 诏求直言。恩极论大学士张孚敬、 方献夫 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帝得疏大怒 逮下锦衣狱 究主使名。 恩日受搒掠 濒死者数 语卒不变。

明年春移恩刑部狱。帝欲坐以上言大臣德政律 致之死。尚书王时中等言 恩疏毁誉相半 非专颂 踿大臣 宜减戍。 帝愈怒 恩非专指孚敬三臣也 徒以大礼故 仇君无上 死有余罪。时中乃欲欺公鬻狱耶? 遂褫时中职 而恩竟论死。

比朝审 鋐当主笔 东向坐 恩独向阙跪。鋐令卒拽之西面 恩起立不屈。卒呵之 恩怒叱卒 卒皆靡。鋐曰 汝屡上疏欲杀我 我今先杀汝。 恩叱曰 圣天子在上 汝为大臣 欲以私怨杀言官耶? 且此何地 而对百僚公言之 何无忌惮也! 吾死为厉鬼击汝。 鋐怒曰 汝以廉直自负 而狱中多受人馈遗 何也? 恩曰 患难相恤 古之义也。岂若汝受金钱 鬻官爵耶? 因历数其事 诋鋐不已。鋐益怒 推案起 欲殴之。恩声亦愈厉。都御史王廷相、 尚书夏言引大体为缓解。鋐稍止 然犹署情真。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

又明年 行可上书请代父死 不许。其冬 事益迫 行可乃刺臂血书疏 自缚阙下 通政使陈经为入奏。帝览之恻然 令法司再议。尚书聂贤与都御史廷相言 前所引律 情与法不相丽 宜用奏事不实律 输赎还职 帝不许。乃言恩情重律轻 请戍之边徼 踿。制可。遂遣戍雷州。而鋐亦后两月罢矣。

越六年 遇赦还。家居 专为德于乡。 穆宗即位 录先朝直言。恩年已七十余 即家拜大理寺丞 致仕。复从有司言 旌行可为孝子。恩年八十一 卒。

选自《 明史》 有删减)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故事 御史有所执 审问   B不复 文书

C非专大臣 赞扬          D请戍之边  边关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A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

B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

C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

D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冯恩在任南京御史时 处理案件不依惯例 引来官员们的非议 但冯恩认为应该了解事情原委 尚书也无话可说。

B十一年冬 皇帝下书诏求直言 冯恩上书指出张孚敬、 方献夫 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 使这三人被抓入狱。

C冯恩在接受汪鋐的审讯时立而不屈 斥责汪鋐收受贿赂 卖官鬻爵 言辞激烈。百姓都称他是“ 四铁御史”

D冯恩被判死刑 其子上血书代父受刑。尚书聂贤与都御史王廷相也在皇上面前替冯恩说情 最终免除冯恩死刑 遣戍边徼。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0

1 恩日受搒掠, 濒死者数, 语卒不变。( 5分)

译文                                              

2 穆宗即位, 录先朝直言。恩年已七十余, 即家拜大理寺丞, 致仕。( 5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

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大龙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就是“ 性情化”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 人与自然之间的 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 由“ 心性” 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 自我欣赏的、 悠闲自得的 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 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 更加深刻。例如 只有中国人才有“ 梅兰竹菊” 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 梅之凌霜傲骨、 兰之清逸雅致、 竹之高风亮节、 菊之淡泊不拘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 中国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 中国人讲究色、 香、 味、 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 品茗” 而西方人却是“ 喝茶” 。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 品” 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 喝” 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 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 是带着性情、 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 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 建筑、 亭园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 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 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 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 性情化” 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 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 可以分别以西方、 印度、 中国为标志 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 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 物性” 神性” 和“ 人性”

西方文化将“ 物性” 表现得非常极致 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 而物质文化的手段— —科技 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 物性” 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 自由” 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 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 心性” 的自由。西方文化的“ 物性” 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印度文化则将“ 神性” 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 精神” 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 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 神性” 的呢? 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 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 那就真的是“ 纯精神” 的了。印度文化的“ 神性” 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中国文化则将“ 人性” 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 人性化” 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 人性” 是性情化的 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 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 同时又高于生活 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 纯精神的层面。

节选自《 人民文摘》

1.下列关于“ 中国文化” 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 性情化” 这是因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B中国文化中的诗、 画、 琴分别是抒情的、 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 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 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 人性” 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 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D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 人性” 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 中国人向来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A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 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 人与自然之间的 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

B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 香、 味、 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 谓之“ 品茗” 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 喝茶”

C世界文化可分别以西方、 印度、 中国为标志 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 物性” 神性” 和“ 人性” 的文化特性 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D中国人的情感以及心理需求 既和生活紧密相连 同时又高于生活 但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 纯精神的层面。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中国人有“ 梅兰竹菊” 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 梅、 兰、 竹、 菊各自的风格特点 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B中国的陶瓷精美 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 中国有精致的刺绣 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C性情由“ 心性” 而生 且是独立的、 自我欣赏的、 悠闲自得的 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 更加深刻。

D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 神性” 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本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海边的白蝴蝶

林清玄

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海边拍照、写生,朋友中一位是摄影家,一位是画家,他们同时为海边的荒村、废船,枯枝的美而惊叹,白净绵长的沙滩反而被忽视了。我看到他们拿出照相机和素描簿,坐在废船头工作,那样深情而专注。我想到,通常我们都为有生机的事物感到美好,眼前的事物生机早已断失,为什么还会觉得美呢?恐怕我们感受到的是时间,以及无常,孤寂的美吧!

然后,我得到一个结论: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

正在思索的时候,摄影家惊呼起来:“呀!蝴蝶!一群白蝴蝶。”他一边叫着,一边立刻跳起来,往海岸奔去。

往他奔跑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七八只白影在沙滩上追逐,这也使我感到讶异,海边哪来的蝴蝶呢?既没有植物,也没有花,风势又如此狂乱。但那些白蝴蝶上下翻转的飞舞,确实是非常美的,怪不得摄影家跑那么快,如果能拍到一张白蝴蝶在海浪上飞的照片,就不枉此行了。

我看到摄影家站在白蝴蝶边凝视,并未举起相机,他扑上去抓住其中的一只,那画面仿佛是默片里,无声、慢动作的剪影。

接着,摄影家用慢动作走回来了,海边的白蝴蝶还在他的后面飞。

“拍到了没?”我问他。

他颓然地张开右手,是他刚刚抓到的蝴蝶。我们三人同时大笑起来,原来他抓到的不是白蝴蝶,而是白色的纸片。纸片原是沙滩上的垃圾,被海风吹舞,远远看,就像一群白蝴蝶在海面飞。

真相往往是这样无情的。

我对摄影家说:“你如果不跑过去看,到现在我们都还以为是白蝴蝶呢!”

确实,在视觉上,垃圾纸片与白蝴蝶是一模一样,无法分别的,我们的美的感应,与其说来自视觉,还不如说来自想象,当我们看到“白蝴蝶在海上飞”和“垃圾纸片在海上飞”,不论画面或视觉是等同的,差异的是我们的想象。

这更使我想到感官的感受原是非实的,我们许多时候是受着感官的蒙骗。

其实在生活里,把纸片看成白蝴蝶也是常有的事呀!

好朋友原来都是白蝴蝶,在断交反目时,才看清是纸片。

未写完的诗、没有结局的恋情、被惊醒的梦、在对山看不清楚的庄园、缘尽情未了的故事,都是在生命大海边飞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只要表达了,有结局了,不再流动思慕了,那时便立刻停格,成为纸片。

我回到家里,坐在书房远望着北海的方向,想想,就在今天的午后,我还坐在北海的海岸吹海风,看到白色的蝴蝶——喔,不!白色的纸片——随风飞舞,现在,这些好像真实经历过的,都随风成为幻影。或者,会在某一个梦里飞来,或者,在某一个海边,在某一世,也会有蝴蝶的感觉。

唉唉!一只真的白蝴蝶,现在就在我种的一盆紫茉莉上吸花蜜哩!你信不信?

你信!恭喜你,你是有美感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看见白蝴蝶飞进飞出。

你不信?也恭喜你,你是重实际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快步疾行,去找到纸片与蝴蝶的真相。(有删节)

1.作者将标题取为“海边的白蝴蝶”有何妙处?(6分)

2.如何理解文中“感官的感受原是非实的,我们很多时候是受着感官的蒙骗”这句话?(4分)

3.本文意蕴深刻,请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6分)

4.文末设问,你选择“信”还是“不信”?结合原文及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理由。(6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10分)

(1)___________     ___,开窗放入大江来。

(2)___________     ___,收取关山五十州。

(3)万里横戈探虎穴,___________     ___。

(4)岂如玉匣里,___________     ___。

(5)桑之未落,___________     ___。

(6)___________     ___,兰泽多芳草。

(7)___________     ___,悠悠我心。

(8)___________     ___,心念旧恩。

(9)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     ___。

(10)___________     ___,依依墟里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