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选自《博览群书》2003.5)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称杜甫“圣于诗者”或“诗圣”的根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诗歌创作无体不工,无美不备。

B.杜诗中“忧国忧民”道德含义十分突出。

C.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最高,人们视之为“集大成”者。

D.杜诗中富于伦理价值思想,儒学内涵丰富。

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的文章,以抒写个性和性灵为主。

B.科举考试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杜诗中的“五排”而产生的。

C.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以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为时尚。

D.文士性格是由“忧国忧民”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

3.用一句话概括表述杜甫的诗歌对后世文士性格的塑造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在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文学创作是否要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1.C 2.A 3.后世文士大多把忧国忧民看作自己创作中所遵循的原则。或者:后世文土大多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渗透到自己的创作中去。(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允许不同看法,言之成理)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地位最高”的说法出错,文中并无此说法。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B 原文中提到“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在于说明杜诗的规范和高质量,并非“由模仿‘五排’而产生的”C项原文中没有根据;D项 “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非“是由杜甫思想所塑造起来的”。 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文谈到的杜甫诗歌对后世产生影响从思想到形式都很深远,本题要求答出对后世文士性格的塑造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那么应重点筛选出其思想上的影响,从原文看,就是忧国居民思想的影响。第二问是一道探究题,答案可不同,可赞成文学创作是否要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也可不赞成,但无论怎么回答,都要首先明确观点,然后阐明理由。注意言之成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离娄上》

【注】 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

1.对上述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了厌恶的情绪。

2.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 《八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孟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他们分别怎样阐述这一观点?(3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5分)

“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三国演义》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所说的“两个人”指谁?他为何献此计?献计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李玉亭见到赵伯韬之后,心里很踌躇,既想不辱吴荪甫所付托的使命,又不想得罪赵伯韬。经过一番交谈,未探得赵伯韬的口风,反而被赵伯韬一口道破来访的目的。《子夜》

B.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吞并计划。吴荪甫只有屈服,携妻子离开上海。《子夜》

C.“难怪你忽然对两位姑妈恋恋不舍,在她们家住了一个礼拜。”申包克看到卡秋莎,对涅赫柳多夫说。“我要是处在你的地位,也不肯走了。真迷人!”涅赫柳多夫以为申包克猜到他同玛斯洛娃的关系,这使他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复活》

D.玛斯洛娃在监狱见到第一次来探监的涅赫柳多夫,把他当作风月场上的男人,向他要钱,之后又几次向他要钱。后来是因为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而感动她,使她重新爱上她。但最后为了不拖累涅赫柳多夫,她还是决定和西蒙松结婚。《复活》

E.在对待土地问题上,复活了的赫留多夫认为土地和水、空气一样,不应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于是他乘火车去库兹明,以便宜地租把土地分给农民,农民们马上接受了他的方案,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满意。《复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哪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3分)

2.这首诗歌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①,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其后,群妖自散。”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从弟世隆拥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曰:“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                  节选自《北史•李苗传》

注:①宴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苗龙骧将军乡导                  假:代理

B.无远略之意,不能纳        竟:最终

C.今且宜大将               勒:约束

D.命偏师,精卒数千          别:另外

2.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

②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 

③出麦积崖以袭其后,群妖自散   

④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 

⑤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   

⑥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②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

B.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溃了叛军。

C.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

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3分)

(2)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